做好合资自主品牌 就是为做强中国汽车作贡献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第一款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广汽本田“理念”首款量产车型S1终于在去年广州车展上亮相。说它“终于”,是因为广本“理念”发布到现在已经3年过去了,3年中,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悬念,也充满了争议,争议的不是对产品本身的评价,而是合资企业应不应该做自主品牌这个大战略认识上的分歧。
  无论这场争论将延续多久,也无论这场争论最后的结论如何,广汽本田打造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理念”,及其在业界掀起的轩然大波,都将在中国汽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地影响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的道路选择。
  回望中国汽车业,在封闭30年后睁眼看世界,发现自己是如此落后,特别是轿车业与国际差距太大了,自卑且又茫然,对自主发展失去了信心。轿车业要上去,只有靠国际力量的合作,合资道路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
  当中国汽车产销量做到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业陶醉于“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时,却发现国际统计对此并不认可,那些在中国生产的跨国公司品牌汽车,按照国际惯例都计算在跨国公司名下,中国不过是一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仅此而已。
  且不说要成为“汽车强国”的后话,就是眼前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大国”,也必须是自己品牌的产品占主导地位。当然,所谓“自己的品牌”,首先是本土企业的品牌,比如红旗、奇瑞、吉利、荣威、中华等。但是,考虑合资企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本土自主品牌尚十分弱小的现实一时改变不了,退而求其次,提倡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中国至少还能有一半的所有权,岂不比百分之百属于别人,我们是零的跨国公司品牌要好?
  我真的不明白,一些人对跨国公司品牌爱护备至,对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却丝毫不肯宽容,大张挞伐,不允许合资自主品牌出生、成长,让合资企业一心一意地去打造跨国公司品牌,占领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难道这就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正确途径吗?特别是他们还打着“保护自主品牌”的旗子,真是不胜滑稽!
  其实,跨国公司打造自主品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从长远来看,一个正常的企业就本该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就像一个正常的人就本该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独立的人格一样,这本是做企业应有之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就是这样认为:“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一个正常企业,就应该有自己一套产品和品牌。”的确,道理简单得就像“1+1=2”一样,但这么长时间以来,人们却为此争论不休。不赞成的人居然还能头头是道地讲出一大篇道理来,真不知道是这些“专家”的悲剧,还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沈阳还说:“过去在汽车领域,合资企业基本都是引进国外产品,用别人的品牌,时间一长,做得多了,把人家的品牌做强势了,就存在问题了。”存在什么问题?依笔者的理解,就像时下在中国坐飞机,航班误点成了“家常便饭”,大家习以为常,偶尔坐一次正点航班,反而觉得不正常了,这就叫“习惯成自然”。
  对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本土自主品牌企业也有许多担心,甚至是不理解,认为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产品必然是往低端走,将会压缩本土自主品牌的成长空间,直接打压本土自主品牌。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想想,合资企业不做自主品牌,直接将跨国公司产品降价就不打压本土自主品牌吗?其实用跨国公司成熟的品牌,采取降价办法打压自主品牌,其杀伤力更大,而且对跨国公司来说,更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看看大众品牌的桑塔纳和捷达,不换品牌,采取不断降价,不断改型的办法,以三十年前的老旧车型,却能在市场上保持了十多年的销售冠亚军,始终压得本土自主品牌抬不起头。再比如通用的新赛欧,价格做到5万多元,本土自主品牌能比它有更强的竞争力吗?合资企业用做自主品牌打压本土自主品牌,则是舍近求远了。
  其实,跨国公司直接销售跨国公司品牌产品,不仅市场风险小,而且能不断增加自己品牌的市场积累,可以说是名利双获。而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不仅投入高,市场风险大,收效慢,他们更担心核心技术外泄,“教会学生,饿死先生”,可说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是迫于政府的压力,或者是想在中国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中方拥有一半产权,即便外资撤走也带不走,中方也不再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打造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中方就有可能较为深入地接近核心技术一步,表面上似乎是“五十步笑百步”,但这不是倒退的“五十步”,而是前进的“五十步”,是零的突破,是有和没有质的差别。如果这个品牌做成功了,未来进入国际市场,借助外方合作伙伴的国际化经验和网络,相比本土自主品牌,相对也要容易一些。因此,对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我们应该爱护它,让它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吹毛求疵。
其他文献
减排的博弈  不同的国家各怀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便是在被称为“人类为拯救地球达成共识的最后一次机会”——德班大会上,也难以避免上演各个谈判集团之间的拉锯战。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各缔约方在会议上的唇舌激辩、互不让
期刊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悄然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在我国创意也因无污染、低能耗、不受土地和资源制约、低投入、高回报等特点,被视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最佳路径之一。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预示着文化大繁荣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
期刊
1992年,曾在浙江省余杭县乡镇企业局担任领导职务的李德虎,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房产行业有起有伏,有贬有褒,一晃过去了十几个年头。李德虎的房地产开发从本地到邻县,从县城到省城,从浙江到江苏,甚至更远,事业越做越大。  但是生长在余杭水乡塘栖,在农村出生的李德虎,“农”字情结让他目睹一个现实:世世代代种地的农民生活水平总是在社会的下层,怎么才能快一点时间、让多一点人富起来?每人耕地就那么二三分,池塘
期刊
有这么一家公司,用14年的时间追逐着一个梦想:一个“改变”的梦想,一个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  有这么一家公司,不断奉献出精品工程:韶山东路、护潭广场、三大桥北引线、泗州中路、熙春路延长线、柏荫路、实验山廉租房、麓兴佳园廉租房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光彩照人。  有这么一家公司,他们人虽然不多,但却拥有智慧、充满激情。在坎坷面前,他们毫不气馁;在成功面前,他们淡然微笑。他们说,梦想还在远方,他们需
期刊
云峰,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央书画研究院院士,北京名人书画院高级院士,其书法以行、楷、隶、篆见长,风格凝练而富有新意、浓墨有度而又章法严谨;其作品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自成一派,屡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奖,同时作为礼物赠与美、日、意、韩等多国贵宾,还曾为中国奥运大讲堂题写坛名,在国内外广泛享有美誉。  古人云,字如其人,讲的是人与字的气韵合一。年近八旬的老人,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双
期刊
周天勇,1958年生于青海省民和县,祖籍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下过乡,当过公社干事,1980年从青海省民和县建委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此后的14年里,周天勇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和工作,并拿到博士学位,在东北财经大学期间,经济理论方面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东欧经济学各流派、西方经济学;并学习了货币银行、财政税收、会计、统计、工业经济等部门经济学。1994年,他调入中央党校任教和研究工作,现任中央党校
期刊
不毛之地藏潜力    余勇,浙江人,1993年到上海从事制造行业,2003年房地产行业风生水起,余勇毅然去香港改行做起了房地产,经营楼盘与楼盘之间的买卖。学习到了一些房地产开发的经验,2003年年底,余勇回到内地,先后在二三线城市搞投资开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2007年,包头市高新开发区到上海招商引资,其下包头市滨河新区招商引资的展牌牢牢地吸引住了余勇的目光。  滨河新区,取义“黄河之滨”,位
期刊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调整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型正在逐步推进,家庭购买活动和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对消费、投资增长成为深层次决定性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
期刊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势在必行  在各种运输手段都已取得较为充分的发展后,如何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业由传统转入现代,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联合协作,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历史机遇期。  面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瓶颈”和存在明显的短板,交通运输部部李盛霖强调,如果不抓住时机,适时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及建设以综合运输体系
期刊
归根结底,货币的强势源于国力的强盛。不断增强国力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力和硬道理    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贸易国,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和对其他国家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备受关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暴露出了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过度依赖美元的弊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近期,央行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系列举措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