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要以金融业与物流业的交叉对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充实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在行业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向现代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转变,以满足市场对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金融物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入,“供给侧改革”成为各界热议的高频词。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角度对经济进行结构性优化,增加有效供给。但是,从供给侧入手的结构性改革思路绝不是“就供给谈供给”,它针对的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突出矛盾。应该说,“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需求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如何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优化形成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再平衡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要素生产率,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伴随物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物流教育的发展却相对落后。近几年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催生的金融物流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金融物流人才缺失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物流人才培养的滞后迫切需要对物流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问题进行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以适应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金融物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结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必需的、基本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熟练阅读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现代物流方案实施所必备的外语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现代物流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与管理、初步设计,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而且还需具备金融物流学、物流经济学、物流营销学、物流统计学、物流运筹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二)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结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把握现代物流发展全局的能力,具备计算机与外语能力,包括熟悉物流信息监控方法,了解ERP相关知识,能够阅读相关的外文书刊和技术资料,在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工作中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还须具备专业化的金融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金融物流组织管理能力,初步设计金融物流管理与金融物流理财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学分析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金融物流信息处理的能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采购生產资料的能力,集成物流供应链金融的整合优化能力、金融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优化等组织管理和物流金融理财能力等。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物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现代大学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科技加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有必要考虑并设计金融物流相关基础课程,如金融物流学或金融学等课程;应该在学科及专业定位时,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明确的专业方向,遵循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调整的需要,有利于传统学科过渡的原则,考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宽传统基础课程的概念,改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拓宽物流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育才模式,使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系,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结合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中,我们应遵循优化原则:在课程编排设计时,应通过任课教师的积极探讨,合理搭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平台,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边界,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松散性,将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三)创新现代金融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的育才功能,建立一套适合现代金融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校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多规格、多渠道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在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大力发展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专业技术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可以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建立稳定的职业培训机制,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协会的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建立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或试验区,共同营造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环境。
(四)实行校企对接,加强金融物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既熟悉金融、又熟悉物流的复合型现代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实行高校与企业对接,校企联合,共同培养金融物流应用型人才,建立现代物流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股票成长期权激励的同时,建立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长期雇佣制度。此外,还需高度重视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使用,安排并定编其优秀人才稳定的工作岗位,以解决其后顾之忧,这对新兴的金融物流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弓永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物流监管[J].中国科技论坛.2017(06)
[2] 刘春斌.金融物流的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1)
作者简介
姓名:黄巍、出生年:1981年、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职称:副教授、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项目基金: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6G404)、基于四个平台的“金字塔形”“融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6Q232);2017中国物流学会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探析(2017CSLKT3-126); 2017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JZW2017080)
关键词:金融物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入,“供给侧改革”成为各界热议的高频词。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角度对经济进行结构性优化,增加有效供给。但是,从供给侧入手的结构性改革思路绝不是“就供给谈供给”,它针对的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突出矛盾。应该说,“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需求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如何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优化形成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再平衡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要素生产率,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伴随物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物流教育的发展却相对落后。近几年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催生的金融物流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金融物流人才缺失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物流人才培养的滞后迫切需要对物流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问题进行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以适应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金融物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结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必需的、基本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熟练阅读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现代物流方案实施所必备的外语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现代物流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与管理、初步设计,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而且还需具备金融物流学、物流经济学、物流营销学、物流统计学、物流运筹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二)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结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把握现代物流发展全局的能力,具备计算机与外语能力,包括熟悉物流信息监控方法,了解ERP相关知识,能够阅读相关的外文书刊和技术资料,在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工作中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还须具备专业化的金融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金融物流组织管理能力,初步设计金融物流管理与金融物流理财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学分析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金融物流信息处理的能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采购生產资料的能力,集成物流供应链金融的整合优化能力、金融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优化等组织管理和物流金融理财能力等。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物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现代大学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科技加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有必要考虑并设计金融物流相关基础课程,如金融物流学或金融学等课程;应该在学科及专业定位时,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明确的专业方向,遵循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调整的需要,有利于传统学科过渡的原则,考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宽传统基础课程的概念,改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拓宽物流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育才模式,使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系,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结合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中,我们应遵循优化原则:在课程编排设计时,应通过任课教师的积极探讨,合理搭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平台,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边界,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松散性,将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三)创新现代金融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的育才功能,建立一套适合现代金融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校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多规格、多渠道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在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大力发展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专业技术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可以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建立稳定的职业培训机制,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协会的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建立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或试验区,共同营造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环境。
(四)实行校企对接,加强金融物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既熟悉金融、又熟悉物流的复合型现代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实行高校与企业对接,校企联合,共同培养金融物流应用型人才,建立现代物流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股票成长期权激励的同时,建立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长期雇佣制度。此外,还需高度重视金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使用,安排并定编其优秀人才稳定的工作岗位,以解决其后顾之忧,这对新兴的金融物流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弓永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物流监管[J].中国科技论坛.2017(06)
[2] 刘春斌.金融物流的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1)
作者简介
姓名:黄巍、出生年:1981年、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职称:副教授、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项目基金: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6G404)、基于四个平台的“金字塔形”“融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6Q232);2017中国物流学会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探析(2017CSLKT3-126); 2017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JZW201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