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适应新形势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而音乐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音乐素质教育。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审美功能;全面教育;网络歌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音乐是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养料
1、中国GDP居世界第二,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音乐是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养料。那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音乐教师该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呢?
2、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宣言的开篇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据史料记载,古代音乐教育始于商朝,西周便达到顶峰,不但具有严格的音乐教育制度,还设立了较为完善的音乐管理机构,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分工等。孔子提倡礼、乐并重,在六艺中把音乐放在第二位,还向师襄学音乐,并一生不断进行音乐艺术实践,如弹琴、击筑、鼓瑟、咏歌等。
3、新中国成立后,同样重视对人们开展音乐教育,1986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规划了整个艺术教育系统。高等院校也纷纷建立了音乐教育(科、系),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2006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育教育,使之与音乐以及其他课程教育实现有机结合。
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终生性、实践性、集体性四种特性。因此,确立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找到榜样,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的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同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智能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有著至关重要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2、音乐是一门多功能学科,它首先是一门美育课,其本质和核心就是提高人的审美功能。这就使音乐在德、智、体中的作用无不是美感意识作用的结果。没有审美功能,音乐在全面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贯彻,单独达到某一种功能的目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音乐教育之所以重要,正是它的审美功能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三、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我们的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农村和城市的两元教育以及地区之间差异、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还很不平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仍非常薄弱。经常有学生问我:“学艺术有什么用?”可见学生的观念来自于当前艺术教育的缺失。从艺术的物质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的;从艺术的精神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中的大用。艺术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艺术欣赏者生活条件、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诸多条件的制约。艺术不能为人欣赏,就无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生活拮据,所以,社会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欣赏艺术的条件,营造艺术氛围,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艺术魅力。学校应尽力给学生提供免费或者减少费用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艺术无用的错误观念。
2、大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也希望自己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期盼得到艺术养分的滋养。尤其是网络时代,艺术多元化影响较大,但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良莠不分,对某些不正当传媒的低格调音乐没有抵御能力,继而排斥高雅音乐,甚至是唱反调。2011年歌曲排行榜前200首歌曲,爱情歌曲占93%,公益、励志歌曲占7%,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早在2007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召开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痛批了一些网络歌曲的低俗化现象。虽然音乐本身没有高雅和庸俗之分,但歌词和意向上却存在高尚与卑下,网络歌曲中确实存在大量以侮辱人格和打情色擦边球等方式博出位的内容,诸如“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和“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等歌词不断地刷新作者和受众的下限。目前彩铃销量排行榜上,《小三》《老婆最大》《伤不起》这些歌词相当庸俗的歌曲,比公益、励志和爱国歌曲更有群众基础,这是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文化徘徊现象。可见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任重而道远,这是关系到下一代培养目标的大问题。
3、马克思认为:要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还必须使艺术创作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并不断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爱好的能力。音乐课作为重要的美育手段之一,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美育知识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现在大部分的欣赏课都还是带有被动的或者是半主动的听觉实践。对于很多的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加演唱或者是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民族音乐的精华,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使三者有机结合,并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占领学校舆论阵地,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立体和平面的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力度。学校的各类艺术社团,多吸纳爱好者,举办高雅艺术活动。听音乐会、欣赏姊妹艺术:看电影、舞蹈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能站在高起点上审视高层次的音乐内涵。艺术的娱乐功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没有它,艺术的其他功能就无法实现。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现在很多学校把上课、下课的铃声该成了比较有名的中外名曲,不但使师生们增长了音乐知识也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
教师要通过审美的方式“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来“施教于人”,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先影响人的意识而后作用于社会生活。音乐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教育完成音乐教育的审美任务。
参考文献
[1]《人民音乐》;2001年04期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审美功能;全面教育;网络歌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音乐是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养料
1、中国GDP居世界第二,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音乐是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养料。那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音乐教师该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呢?
2、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宣言的开篇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据史料记载,古代音乐教育始于商朝,西周便达到顶峰,不但具有严格的音乐教育制度,还设立了较为完善的音乐管理机构,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分工等。孔子提倡礼、乐并重,在六艺中把音乐放在第二位,还向师襄学音乐,并一生不断进行音乐艺术实践,如弹琴、击筑、鼓瑟、咏歌等。
3、新中国成立后,同样重视对人们开展音乐教育,1986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规划了整个艺术教育系统。高等院校也纷纷建立了音乐教育(科、系),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2006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育教育,使之与音乐以及其他课程教育实现有机结合。
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终生性、实践性、集体性四种特性。因此,确立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找到榜样,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的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同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智能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有著至关重要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2、音乐是一门多功能学科,它首先是一门美育课,其本质和核心就是提高人的审美功能。这就使音乐在德、智、体中的作用无不是美感意识作用的结果。没有审美功能,音乐在全面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贯彻,单独达到某一种功能的目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音乐教育之所以重要,正是它的审美功能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三、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我们的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农村和城市的两元教育以及地区之间差异、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还很不平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仍非常薄弱。经常有学生问我:“学艺术有什么用?”可见学生的观念来自于当前艺术教育的缺失。从艺术的物质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的;从艺术的精神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中的大用。艺术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艺术欣赏者生活条件、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诸多条件的制约。艺术不能为人欣赏,就无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生活拮据,所以,社会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欣赏艺术的条件,营造艺术氛围,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艺术魅力。学校应尽力给学生提供免费或者减少费用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艺术无用的错误观念。
2、大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也希望自己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期盼得到艺术养分的滋养。尤其是网络时代,艺术多元化影响较大,但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良莠不分,对某些不正当传媒的低格调音乐没有抵御能力,继而排斥高雅音乐,甚至是唱反调。2011年歌曲排行榜前200首歌曲,爱情歌曲占93%,公益、励志歌曲占7%,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早在2007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召开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痛批了一些网络歌曲的低俗化现象。虽然音乐本身没有高雅和庸俗之分,但歌词和意向上却存在高尚与卑下,网络歌曲中确实存在大量以侮辱人格和打情色擦边球等方式博出位的内容,诸如“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和“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等歌词不断地刷新作者和受众的下限。目前彩铃销量排行榜上,《小三》《老婆最大》《伤不起》这些歌词相当庸俗的歌曲,比公益、励志和爱国歌曲更有群众基础,这是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文化徘徊现象。可见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任重而道远,这是关系到下一代培养目标的大问题。
3、马克思认为:要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还必须使艺术创作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并不断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爱好的能力。音乐课作为重要的美育手段之一,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美育知识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现在大部分的欣赏课都还是带有被动的或者是半主动的听觉实践。对于很多的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加演唱或者是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民族音乐的精华,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使三者有机结合,并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占领学校舆论阵地,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立体和平面的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力度。学校的各类艺术社团,多吸纳爱好者,举办高雅艺术活动。听音乐会、欣赏姊妹艺术:看电影、舞蹈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能站在高起点上审视高层次的音乐内涵。艺术的娱乐功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没有它,艺术的其他功能就无法实现。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现在很多学校把上课、下课的铃声该成了比较有名的中外名曲,不但使师生们增长了音乐知识也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
教师要通过审美的方式“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来“施教于人”,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先影响人的意识而后作用于社会生活。音乐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教育完成音乐教育的审美任务。
参考文献
[1]《人民音乐》;2001年04期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