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果使用得当,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推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小组目标,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将小组成员的集体性活动作为主体,并以整个小组最终的成绩来评定小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习任务是学生完成学习的方向,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各个小组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相应分工,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有合作意识,还能有独立思考意识[2]。教师在教学《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一课时,在课前就告知學生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是了解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具体经过,现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分组前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包括成绩、性格、性别等方面,分组时教师还应特别注意那些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参与小组交流与讨论,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不能区别对待,放任自流,应该对其更加的关注,多加鼓励。比如,在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这堂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某一组中有一位学生不太愿意参与小组讨论,一个人默默缩到一旁。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交谈,在分享环节邀请该学生发言,鼓励该学生担任小组长。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发现几位同学参与度都不高,则应对分组进行相应调整,由积极的学生带领被动的学生一起学习。
(三)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3]。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和包容。因为每位学生特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要注意避免小组中出现相互排挤、互不信任的现象。在《秦帝国的兴亡》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发现在小组讨论时有一个小组成员各自沉默。教师引导学生间相互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愉悦性,让学生明白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是学习伙伴,比我厉害的,我也不嫉妒,而是要多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比我差一点的,我也不骄傲,我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大家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课堂混乱
合作学习在一个课堂刚刚开始实施时,经常会出现课堂混乱的局面,因为学生从传统的严肃课堂一下转换到新型的合作学习课堂,会有一种新鲜感,行为会比较随意,造成了混乱的发生。
针对该问题,教师应细心了解混乱的原因,分清混乱是由于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争论,还是无关课堂的说笑。对有利于课堂的混乱要悉心引导,教会学生运用合作技能来应对这些混乱;对不好的混乱教师则应该及时干涉,通过规范合作学习来消除这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二)小组内部不协调
由于小组组员的异质性,每位组员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协调好的话就会造成小组内部的不协调,影响小组学习进程。
针对该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相互协调、相互包容,以学习的心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而不是一味想着表现自己。如果引导效果不到位,也可以适当对小组成员进行一些调整。
(三)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
由于每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经常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掌控着整个小组,承担着所有的学习任务。成绩不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越发沉默。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除了将任务分到小组,还应该细分到小组中的每个人,这样每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个人责任,在发言时教师随机点名学生发言。在小组长的人员安排上,可以让每位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效果,学生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早日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流行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梅兰.浅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9(40):131-132.
[2]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3]黄建平.浅谈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183-184.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推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小组目标,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将小组成员的集体性活动作为主体,并以整个小组最终的成绩来评定小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习任务是学生完成学习的方向,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各个小组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相应分工,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有合作意识,还能有独立思考意识[2]。教师在教学《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一课时,在课前就告知學生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是了解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具体经过,现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分组前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包括成绩、性格、性别等方面,分组时教师还应特别注意那些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参与小组交流与讨论,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不能区别对待,放任自流,应该对其更加的关注,多加鼓励。比如,在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这堂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某一组中有一位学生不太愿意参与小组讨论,一个人默默缩到一旁。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交谈,在分享环节邀请该学生发言,鼓励该学生担任小组长。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发现几位同学参与度都不高,则应对分组进行相应调整,由积极的学生带领被动的学生一起学习。
(三)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3]。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和包容。因为每位学生特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要注意避免小组中出现相互排挤、互不信任的现象。在《秦帝国的兴亡》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发现在小组讨论时有一个小组成员各自沉默。教师引导学生间相互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愉悦性,让学生明白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是学习伙伴,比我厉害的,我也不嫉妒,而是要多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比我差一点的,我也不骄傲,我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大家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课堂混乱
合作学习在一个课堂刚刚开始实施时,经常会出现课堂混乱的局面,因为学生从传统的严肃课堂一下转换到新型的合作学习课堂,会有一种新鲜感,行为会比较随意,造成了混乱的发生。
针对该问题,教师应细心了解混乱的原因,分清混乱是由于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争论,还是无关课堂的说笑。对有利于课堂的混乱要悉心引导,教会学生运用合作技能来应对这些混乱;对不好的混乱教师则应该及时干涉,通过规范合作学习来消除这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二)小组内部不协调
由于小组组员的异质性,每位组员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协调好的话就会造成小组内部的不协调,影响小组学习进程。
针对该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相互协调、相互包容,以学习的心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而不是一味想着表现自己。如果引导效果不到位,也可以适当对小组成员进行一些调整。
(三)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
由于每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经常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掌控着整个小组,承担着所有的学习任务。成绩不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越发沉默。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除了将任务分到小组,还应该细分到小组中的每个人,这样每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个人责任,在发言时教师随机点名学生发言。在小组长的人员安排上,可以让每位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效果,学生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早日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流行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梅兰.浅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9(40):131-132.
[2]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3]黄建平.浅谈合作性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