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之生态伦理原则浅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循环经济模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赢。循环经济模式具有深厚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对循环经济生态伦理原则进行了探析。发展循环经济,真正体现生态伦理的基本理念原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关键词:循环经济;公正原则;综合效率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3—003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共识,而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的必由之路也日益得到重视。“经纪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经济人”是自利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驱动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任何经济行为都是由经济活动主体实行的,而经济活动的主体行为动机的性质决定了其行为的方向。循环经济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对环境的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领域的实现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循环经济体现了对自然价值的尊重,追求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对自然索取及伤害的最小化。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的产物。循环经济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原则—“公正”原则、“综合效率”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伦理密切相关,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急需相应的生态伦理作为依托。因此,探讨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正”原则
  
  生态伦理的公正原则作为自身最基本的原则,是指人类把视阂建立在“人——自然——社会”这样一个动态三维坐标上,以公正作为原则基石,运用公正理论的一般原理去协调处理各种利益主体在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使之保持均匀性、对应性。具体地说,这种公正观就是表现为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公正、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公正和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公正。人际公正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利益群体在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维护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它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而国际公正则是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在时空交织上的现实体现和国家主体在代际范围上的扩展。种际公正是指人类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组成的生态自然等异种之间的公正问题。
  循环经济就其生态伦理公正原则视角来看,本质上应是一种“公正经济”,它包含三个层面,即在经济活动中要实现人际公正、国际公正和种际公正。正因如此,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内的经济循环,而不是系统外的单一的经济循环。这种循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物本经济的循环,它是一种建立在“人——自然——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内的经济循环,只有在这个三维复合系统内的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人际公正、国际公正和种际公正的思想理念。
  总之,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全面公正原则一方面是经济领域的公正,其次是生态方面的公正,再次是社会的公正。循环经济中的公正原则体现一种时空的公正观。这种公正观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是一种大公正观,体现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
  
  二、“综合效率”原则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效率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循环经济生态伦理的效率原则是一种综合效率原则,既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率,也不是单纯的追求社会效率,更不是只追求生态效率,而是追求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统一。
  经济学关于“效率”的定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生产效率是单位时间里投入产出比。具体说,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经济效率就是人的活动实现其目的的程度,这是关于效率的一般概念。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追求经济效率,但是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经济效率概念有更广泛的涵义,它既包括与经济效率直接相关的投入产出的一些指标,又包括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等一些指标。实行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率是关键。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效率意味着“使用更少,而做的更多”,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有效地使用生态资源。生态经济效率指标是一种相对的指标,是一种衡量自然生态资源的使用和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体系。但是这种指标体系本身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而同时需要同其他经济指标一起来衡量自然资源使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经济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但并不能涵盖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方面面,如:社会文化、政策和技术方面。所以将生态经济效率解释为一种经济价值的增量与环境影响增量之间的比值关系更为恰当。
  为了更好实现循环经济的效率,应该主张一种综合效率的原则。综合效率高,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和改善。这种综合的效率超越了经济效率单纯的投入产出的利益计算,它们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获得基本的或必要的社会利益而设计的,这是所有具有理性的人都渴望的利益。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始源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本质上为一种生态化发展模式,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容。当前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突破“经济-科技-政治”等实践层面,开始进入其基础结构“观念-价值-文化”等认识论、价值论领域。生态伦理学属于伦理学范畴,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本质上属于人类社会的“观念-价值-文化”领域,其理论构成、研究对象正契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可持续性理念是循环经济核心理念的具体实践。如果说公正作为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理念,主要是理论上的要求,那么可持续性是“含有公正之意”的实践上的主张。《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与生态伦理的内在主张是相吻合的,即可持续发展观既表现了新发展观的本质,也揭示了生态伦理观的内核。
  从整体意识来看,生态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是把世界看成复杂的有机整体,这种复杂的有机整体推动着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与追求其运演规律。循环经济正是在这种探索和追求中既不否定人的价值性和能动性,同时又充分肯定自然的价值性和自主性,它纠正了理性视野的偏执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峙,看到的是它们二者之间的整体关系的互动,这就在“人—自然—社会”共同构建的大系统中把环境与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从而为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持续、和谐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公正意识来看,生态伦理思想以公正为理念基石,可持续发展观念中的“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表达了空间域上的公正性。“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则体现了时间领域上的公正性。这两种公正性可以通过时空耦合得到全面实现,共同支撑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坚定。所以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途径和经济模式,也是可持续发展中公正性得到全面实现的正确途径。
  从生存意识来看,随着近代工业文明追求的单纯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人类对生存意识价值取向的扭曲,这需要人类树立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即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一起生存和发展,要保证子孙后代具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这种生存意识就是可持续发展展示的生存意识。这三重意识完整地构建了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蕴含的生存哲学框架。然而,循环经济要真正的循环,离不开“人—自然—社会”三维复合系统整体环基础上的循环。循环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的完整展示,更是循环济要保证可持续循环的进一步提升,其宗旨就是生存意识重新表现。
  在循环经济系统中,认真贯彻生态伦理“公正”这一基本原则,充分再现“综合效率”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循环经济本质上归属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否定了单纯以技术和追求效率的方法解决我们目前所处的困境。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是对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末端治理旧范式的代替,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综合的、创新的生态伦理,其生态内涵兼容平衡与发展两种取向,既符合人类利益,又符合生态规律的要求,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西方生态伦理的扬弃与整合。
  恩格斯曾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体现生态伦理的基本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倪瑞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维,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责任编辑/石银)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一个企业存在的使命问题,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它不仅是简单的道德呼吁,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分别从知识形态本身、共享主体、共享工具、共享环境四方面着手,对企业内象知识共享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正】一、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在以往的社会资本的研究中,不论是基于社会资源视角的,或者是从社会网络层次的,主要强调的是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而对它可能产生的消极功能甚至
分析了目前海防炮兵侦察的特点与要求,深入研究了复杂电磁环境对侦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新形势下应对局部战争打下了理论基础。
卡铂随着疗程增加,累计剂量超过1800mg,卡铂超敏反应发生几率增加,特别在用药初始阶段,短时间内进入体内卡铂量增加,也是发生卡铂超敏反应的重要因素,掌握卡铂初始阶段输注速度,延长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独一无二的核心地位。本文从政治稳定的含义、内容和表现类型出
依据铁道部2006年颁布的“113号文”关于我国铁路建设中对大型旅客站房的工程概预算应按照地方的房屋工程定额及办法进行编制的要求,对工程中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进行
本文基于钢铁企业的特征,建立了适合评价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对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论并得出结论
本文通过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用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该文简述了国家对小企业财务管理及核算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规范小型企业财务核算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