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兴趣;语言;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122—01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作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未来的骨干力量的当代中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力求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基础工具,而如何上好中学计算机课就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上好初中计算机课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融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 学习鼠标的操作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练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如何用鼠标”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引入的方法,经过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上计算机课时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机学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不是很容易能被学生所理解,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应用能被学生理解的事物。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通常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我就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计算机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三、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计算机
农村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对电脑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因此他们都爱上计算机课,可是老师一再强调不要乱动,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同学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慢慢地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鉴于以上的原因,我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总是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不强调那么多,适当的给学生以指引,一般计算机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它们的实践能力。
四、计算机课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需要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发一个电子邮件等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二是,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學生,给予一个奖励,并发给下一个任务,部分学生可以多完成更多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使他们更喜欢计算机课。
五、增加计算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表现为学生直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上机实践操作是学生消化课堂所讲内容加深理解,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并切实提高操作能力的决定性环节。在了解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分析原因主要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实践操作课开始时,老师要明确上机内容和要求,指明实践操作可得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教师首要对难点操作先进行演示和讲解,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课结束前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总结本次上机实践内容。
在实践操作课程中,不仅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而且更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运用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122—01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作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未来的骨干力量的当代中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力求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基础工具,而如何上好中学计算机课就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上好初中计算机课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融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 学习鼠标的操作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练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如何用鼠标”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引入的方法,经过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上计算机课时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机学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不是很容易能被学生所理解,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应用能被学生理解的事物。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通常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我就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计算机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三、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计算机
农村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对电脑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因此他们都爱上计算机课,可是老师一再强调不要乱动,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同学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慢慢地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鉴于以上的原因,我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总是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不强调那么多,适当的给学生以指引,一般计算机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它们的实践能力。
四、计算机课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需要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发一个电子邮件等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二是,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學生,给予一个奖励,并发给下一个任务,部分学生可以多完成更多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使他们更喜欢计算机课。
五、增加计算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表现为学生直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上机实践操作是学生消化课堂所讲内容加深理解,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并切实提高操作能力的决定性环节。在了解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分析原因主要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实践操作课开始时,老师要明确上机内容和要求,指明实践操作可得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教师首要对难点操作先进行演示和讲解,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课结束前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总结本次上机实践内容。
在实践操作课程中,不仅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而且更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运用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