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给企业创造了有利和竞争的环境,也为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更高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而复杂,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本文将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及影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對策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1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影响
1.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就像人们至今无法明确定义会计一样,人们到现在也未能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总体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形成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因违背了客观、真实性原则,使得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1.2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和会计披露失真三种类型。
1.2.1经济交易失真
是指事业单位为了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业绩而记录的一些不实的经济交易。比如为了增加当地GDP,虚构经济交易,本来没有发生的经济交易,比如通过资产重组、权力寻租等虚构不实交易或进行价值不对等交易。迫于权势压力而将一些个人消费充公、占用公款。
1.2.2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财务表报失真。会计凭证失真是指会计凭证本身、会计凭证上记录的经济内容不准确、不客观、不完整。会计账簿失真是指据记账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中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内容。财务报表失真是指事业单位为了提升单位业绩或争取更多财政资金而粉饰财务报表,从而造成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公允的客观实际。
1.2.3会计披露失真
事业单位会计披露失真是指事业单位或部分个人可以隐瞒应该披露的会计信息或者不及时、不完全披露应该及时完全披露的会计信息。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涉及到经济活动的三大环节,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和会计披露。
1.3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正是因为事业单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贯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三大环节,所以其影响也不可小觑。总体来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1.3.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秩序。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的核算资料被人为扭曲,掩盖了一些矛盾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依据,使国民的收入分配超量、消费基金过度膨胀,从而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很多的麻烦和混乱,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进一步影响到了国家的宏观经济秩序。
1.3.2影响经济预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是利益相关这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出现失真,财务监督失控,经济效益不实,都会使得利益相关者失去准确预测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客观基础,误导利益相关者(政府、公众)做出错误的决策。如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导致虚增单位收入和利润,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资产流失、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3.3恶化社会环境。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员的腐败,在事业单位明盈实亏的环境下容易造成信任危机。
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原因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所以产生,总体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2.1会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导致了会计结果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这使得会计工作及其结果存在一定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制造了寻租空间。同时在制度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掺杂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这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2领导者价值观念扭曲。有些领导者法制意识淡,责任心差,缺乏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甚至有些单位领导人存在着损公肥私的思想。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使得那些意志薄弱的领导为了个人谋利益,为了部门或单位的利益作假账、钻法津空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些现象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法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事业单位的会计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就频频出现。
2.3监督机制弱化。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如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虽然很庞大,但是他们监督的目的和出发点并不相同,有时甚至还有利益冲突。在监督标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没有交集,不能有机结合。因为管理体制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内部监督无能为力。上级和外部会计机构更是无法参与会计核算,只能间接指导,这样也就无法开展深入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监督机构对查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因此监督力度是十分薄弱的。审计、财政等政府机关监控力度相对较大,但是政府机关普遍存在走走过场、敷衍了事而已。对于违法违规的事业单位处罚力度很小,根本不能给事业单位带来足够的教训。
2.4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财务工作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如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单位领导缺乏重视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
3.1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使财会法规尽可能的全面、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在采购、付费、入库、分配、调拨、使用以及预算的编制、执行、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与之相对应得法规政策进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政策法规。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2增加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
按照《会计法》规定:“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领导应当认真学习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管理,提高领导管理水平,避免职责相容。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还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奖惩机制。
3.3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各种违规现象。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治理职能和执法职能。建立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的会计监督机制,减少漏洞的发生和会计信息失真。
3.4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全面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加强后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谢英,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及对策刍议,理论研究,2010(9)
2 黄碧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问题及对,时代经贸,2008(7)
3 王晓玲,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1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影响
1.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就像人们至今无法明确定义会计一样,人们到现在也未能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总体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形成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因违背了客观、真实性原则,使得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1.2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和会计披露失真三种类型。
1.2.1经济交易失真
是指事业单位为了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业绩而记录的一些不实的经济交易。比如为了增加当地GDP,虚构经济交易,本来没有发生的经济交易,比如通过资产重组、权力寻租等虚构不实交易或进行价值不对等交易。迫于权势压力而将一些个人消费充公、占用公款。
1.2.2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财务表报失真。会计凭证失真是指会计凭证本身、会计凭证上记录的经济内容不准确、不客观、不完整。会计账簿失真是指据记账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中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内容。财务报表失真是指事业单位为了提升单位业绩或争取更多财政资金而粉饰财务报表,从而造成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公允的客观实际。
1.2.3会计披露失真
事业单位会计披露失真是指事业单位或部分个人可以隐瞒应该披露的会计信息或者不及时、不完全披露应该及时完全披露的会计信息。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涉及到经济活动的三大环节,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和会计披露。
1.3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正是因为事业单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贯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三大环节,所以其影响也不可小觑。总体来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1.3.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秩序。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的核算资料被人为扭曲,掩盖了一些矛盾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依据,使国民的收入分配超量、消费基金过度膨胀,从而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很多的麻烦和混乱,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进一步影响到了国家的宏观经济秩序。
1.3.2影响经济预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是利益相关这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出现失真,财务监督失控,经济效益不实,都会使得利益相关者失去准确预测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客观基础,误导利益相关者(政府、公众)做出错误的决策。如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导致虚增单位收入和利润,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资产流失、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3.3恶化社会环境。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员的腐败,在事业单位明盈实亏的环境下容易造成信任危机。
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原因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所以产生,总体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2.1会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导致了会计结果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这使得会计工作及其结果存在一定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制造了寻租空间。同时在制度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掺杂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这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2领导者价值观念扭曲。有些领导者法制意识淡,责任心差,缺乏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甚至有些单位领导人存在着损公肥私的思想。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使得那些意志薄弱的领导为了个人谋利益,为了部门或单位的利益作假账、钻法津空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些现象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法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事业单位的会计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就频频出现。
2.3监督机制弱化。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如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虽然很庞大,但是他们监督的目的和出发点并不相同,有时甚至还有利益冲突。在监督标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没有交集,不能有机结合。因为管理体制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内部监督无能为力。上级和外部会计机构更是无法参与会计核算,只能间接指导,这样也就无法开展深入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监督机构对查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因此监督力度是十分薄弱的。审计、财政等政府机关监控力度相对较大,但是政府机关普遍存在走走过场、敷衍了事而已。对于违法违规的事业单位处罚力度很小,根本不能给事业单位带来足够的教训。
2.4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财务工作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如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单位领导缺乏重视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
3.1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使财会法规尽可能的全面、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在采购、付费、入库、分配、调拨、使用以及预算的编制、执行、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与之相对应得法规政策进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政策法规。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2增加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
按照《会计法》规定:“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领导应当认真学习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管理,提高领导管理水平,避免职责相容。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还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奖惩机制。
3.3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各种违规现象。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治理职能和执法职能。建立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的会计监督机制,减少漏洞的发生和会计信息失真。
3.4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全面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加强后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谢英,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及对策刍议,理论研究,2010(9)
2 黄碧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问题及对,时代经贸,2008(7)
3 王晓玲,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