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及策略的研究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复杂性、综合性很强的训练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它又是长期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本文总结出了初中学生作文几个常见的问题,并对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作文 常见问题 分析 策略
  
  历年中考试卷中作文都占总分比例的40%以上。之所以作文分数占如此大的比重,主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无论从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好,还是要在中考中取得高分也好,作文教学是无法否认的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教好作文并非一件易事,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笔者现结合十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把初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加以总结,并简要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常见问题一:错字病句,屡见不鲜
  相信许多教师在批阅作文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的错别字层出不穷。如“的”“得”“地”不分情况乱用,“篮球”变成“蓝球”,“扁桃体发炎”写成“扁桃体发言”,“已”“己”不分,“贝”“见”不分等等。还有各种病句,如“我就把牙齿和脸洗了上楼睡觉了”“我在心里流下了两行热泪”等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基本功不够扎实,平时对字词的积累、运用不够重视,功底不够,以致捉襟见肘,动辄出错。二是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写作时应付了事,写前不打草稿,写好后也不修改,那么出错也在情理之中了。
  对于上述种种现象,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识字和修改病句等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不要好高骛远。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灵活,富有趣味性,不要动辄罚抄。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倡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写好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实际上有很多小错误,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发现并加以改正。
  常见问题二:抄袭拼凑,常有所见
  抄袭、拼凑作文的现象在初一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得比较多。就抄的对象来说,有的抄《格言》,有的抄《读者》,还有的抄余秋雨等名家名作。抄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是一字不改地抄。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爷爷》一文时,一字不漏地抄了一文:“爷爷,虽然你我阴阳相隔,永难相见,但我对你的思念如小溪,在潺潺流淌……”但事实上,他的爷爷我们大家都认识,老当益壮,常常来看他。还有的是抄材料。如《一把蓝雨伞》这个材料,说的是下雨天妈妈去接女儿,把蓝雨伞倾向女儿,而自己却被淋湿了。学生都很喜欢。初一到初三都有学生写,送走的一届才写过,迎来的一届还继续写。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原因,如不喜欢动脑,主观上没有写好作文的想法,只想应付了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如何取材、如何谋篇、如何立意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也没有告诉学生怎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甚至还有的教师在考试前三天让学生背几篇范文,到考试时候一套,得个不高不低的分数,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作文教学重结果(结果也不会很理想)轻过程,无异于杀鸡取卵,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是作文教学的舵手,应牢牢把握新课标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且把这个理念运用到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最好的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感情真挚”“独特感受”“真切体验”。作文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真情才是最可宝贵的,能写出蕴含自己真知灼见的,具有真切感情的作文才是最好的作文。那些抄袭的文字,因为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没有任何价值。
  教师平时要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多看看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有益于人生的启迪;多留心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看看世态万象,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中,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作的源头除了生活,还有阅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读经典作品,与大师会话,提升思想境界,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另外,写好作文跟一定量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两篇随笔,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写自己的生活、思想、家乡、朋友等等。然后,每周用一两节课进行交流,互相切磋。别的同学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自己有什么地方要改进。教师还可在教室里开辟出一个随笔专栏,把每周的优秀随笔贴上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教师在写作上应该是一个领路的人,想尽办法把学生引进写作的大门,让他们自己去扬帆远航。
  常见问题三:文体不明,四不像
  在初一学生习作中,这种毛病尤为多见。例如,以“勤奋”为题写一篇作文。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开头第一段提出论点,勤奋对人来说很重要。第二段是正文,详细地叙述了爱因斯坦请好友来吃饭,但他光顾自己做实验,忘记了朋友吃饭的这件事。结尾强调了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像这篇文章,如果说它是一篇议论文,论据过于单一,论证不够有力,而且论据也过于具体形象了。如果说它是记叙文,那么它不是记人,也不是记事,而它的开头结尾是很典型的议论文,是为了论证勤奋对于人的重要性。不像说明文,也不像散文,所以叫它“四不像”。
  究其原因,学生对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很模糊,头脑中没有清晰的概念,所以写作的时候,跟着感觉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师引导不当,训练不够。试卷作文要求中常有“文体不限”这几个字,有许多教师和学生误解为是“文体不明”。实际上“文体不限”只不过是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而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乱写一气。
  新课标初中阶段写作目标第5条是这样表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什么文体什么要求,一条条清清楚楚的。所以,在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分文体进行训练。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对各种文体的特点作系统而全面的解析,并对各种文体进行一定数量的训练,使学生对各种文体的特点、写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能根据自己手头的材料挑选最得心应手的文体进行写作,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从而使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灵动大气。
  常见问题四:思路不清,详略不当
  这个问题表现在:写作时学生选定了材料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什么内容要先写,什么内容要后写;什么内容要详写,什么内容要略写。
  例如,有学生写“家乡的除夕”一文,依次写了采买年货、祝福、年夜饭、祭祖、放鞭炮、雪景。其中,雪景是全文的重点,文章以赞美下雪的除夕夜的美丽结束全文。首先,就“家乡的除夕”这一题目来说,“采买年货”“祝福”不是除夕夜的事情,可以去掉。“祭祖”和“年夜饭”应是“祭祖”在先,“年夜饭”在后。其次,就全文而言,应偏重于介绍家乡除夕的种种风俗习惯,重点应落在与“家乡的除夕”有关的内容中去,比如如何祭祖,年夜饭有什么讲究,放鞭炮,大人小孩的节目,等等,雪景只能是一带而过得,而不能做重点。
  上述文章就是典型的思路不清,详略不当。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后落笔成文的习惯,而是拿到题目就胡乱写一气,根本没有考虑要写什么,要怎么写。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关于列提纲的必要性,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中是这样的表述:“要实行这种办法,最好先把材料的各部分列举出来,加以剪裁,更为之排次,制定一个全篇的纲要,然后依着写作。同时再注意于每节每句的组织,这样才是有计划有把握的作文。”
  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加强对列提纲的训练,让学生先列提纲后写作文,写完后好要看看提纲列的内容是不是和文中的内容一一对应。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才会写有计划、有把握地写作文。
  常见问题五:记叙描写,干瘪平淡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记叙文而言的。记叙文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具体而曲折的事件来打动人的文章类型。记叙的内容是对生活画面的再现,应给人以画面感,使人如见其行、如闻其声、如嗅其味,总之,使人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感动。
  而初中学生写记叙文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记叙描写不够具体生动。如有同学写了《家乡的舞龙》一文,其中在写到最重要的舞龙场面时是这样写的:“龙头在方桌前停了下来,我们拍手叫好。龙身上有十二生肖,有《西游记》里的人物……”这段文字对龙身的描绘,没有什么感染力,也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学生层面来说,可能是由于学生观察不够仔细,看的时候走马观花,回忆的时候似是而非;也可能是千言万语但不知从何说起;还可能是写作态度的问题。就教师层面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如何记叙描写的有效指导。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提问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提问法就是当学生在应该具体的地方不具体的时候,可以用几个问题加以提示。如上述关于舞龙片段,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龙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2.龙身上的十二生肖,你能用“什么样的什么”来说几个吗?如憨态可掬的老牛,昂首报晓的公鸡等等。3.《西游记》里的人物,谁在干什么呢?如猪八戒一手拿着西瓜,一手背着九齿钉耙,神气活现地走着。4.龙的颜色又是什么的呢?5.舞龙的人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呢?6.整条龙舞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呢?7.看舞龙的人多不多,有哪些人,动作和表情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再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一加以补充和描绘。这样一来文章效果就好多了。
  初中生学生作文常见问题除上述五种外,还有其他类型,如三纸无驴、文不对题等等,在此不再一一阐述。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不光要学习理论,还要把理论和教学相结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把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引领,才能高效低耗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并能写出具有思想的、有情感的、有个性特色的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叶圣陶,《怎样写作》,中华书局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触角已延伸到教育领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缓解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学科抽象性的矛盾,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综合
急诊科是每个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站,而儿科急诊又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的特点,因此,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我们根据儿科急诊常见易患因素,采取
溪口蓄能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投产的中型抽水蓄能电站,水泵工况启动采用半压异步启动,是惟一的一家成功采用半压异步启动方式的抽水蓄能电站,这种启动方式所需的启动设备简单,对降低
段木栽培灵芝有生段木和熟段木栽培两种。生段木栽培灵芝,是用未经灭菌的段木直接接种培养;熟段木栽培灵芝,是将段木进行灭菌后再接种培养。熟段木栽培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又开发出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和小径木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1.熟段木栽培。①选料接种。栽培灵芝的树种以榆、杨、柏、枫、刺槐等不含挥发油和杀菌物质的阔叶树为宜。就生料栽培来讲,一般在冬季砍伐,砍伐后自然堆放发酵。大约在接种前1
故乡在辽阔的东北黑土地上,走到哪里,都会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一年四季参天挺立、随风摇曳……母亲生我的那一天,让父亲在家门口栽下了两棵白杨树,说让我像白杨一样成长,白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