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索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国家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科学课的定位。
其中明确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但是现代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讲究合作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而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的这些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本人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让学生自由组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实际上是学生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一种建构活动,因此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个观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因此平时我就常常提醒学生科学课的学习主要的是研究实验,要完成一个实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集体努力才能成功。
每次上实验课前,我就要求合作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一定人数自由结成合作伙伴,并推举一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工作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的相互关系。同时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能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提高效率,共同完成任务。
上课过程中,我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选择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等等,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现,让学生尽可能说出已有的经验和感知,如学生对三瓶水的多少的推测以及按照推测进行实验获取数据等,这时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学生的引领人和合作伙伴。
二 让学生相互合作,主动探究,经历研究全过程
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实验——观察——记录——分析——作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整个过程,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与人合作做好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工作。让学生观察、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尊重事实,用事实验证假设猜测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课时,各位学生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自己设计了实验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实验的结果。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讨论,配合默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白实验的成功离不开与他人的协作、配合。
三 让合作小组参与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科学课程的保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进学习动力。
科学课的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根据加纳德的多元智慧理论,《科学课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科学课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堂的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终结性评价筛选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评价的参与者也不再仅仅是教师,应当还包括学生。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将更全面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得到更充分的肯定。学生既要自己评价自己,还要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能动参与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最了解各自在实验探究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用这个办法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评价其它同学,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评价双方都受益,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谈论自己的见解,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更能促进彼此的良好合作,优化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实验课上,学生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从而也把这种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用于课堂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要使一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与人愉快地合作无疑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试着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尝试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并且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励和肯定,这样既有利于使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又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明确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但是现代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讲究合作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而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的这些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本人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让学生自由组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实际上是学生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一种建构活动,因此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个观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因此平时我就常常提醒学生科学课的学习主要的是研究实验,要完成一个实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集体努力才能成功。
每次上实验课前,我就要求合作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一定人数自由结成合作伙伴,并推举一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工作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的相互关系。同时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能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提高效率,共同完成任务。
上课过程中,我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选择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等等,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现,让学生尽可能说出已有的经验和感知,如学生对三瓶水的多少的推测以及按照推测进行实验获取数据等,这时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学生的引领人和合作伙伴。
二 让学生相互合作,主动探究,经历研究全过程
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实验——观察——记录——分析——作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整个过程,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与人合作做好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工作。让学生观察、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尊重事实,用事实验证假设猜测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课时,各位学生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自己设计了实验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实验的结果。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讨论,配合默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白实验的成功离不开与他人的协作、配合。
三 让合作小组参与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科学课程的保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进学习动力。
科学课的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根据加纳德的多元智慧理论,《科学课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科学课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堂的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终结性评价筛选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评价的参与者也不再仅仅是教师,应当还包括学生。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将更全面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得到更充分的肯定。学生既要自己评价自己,还要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能动参与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最了解各自在实验探究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用这个办法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评价其它同学,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评价双方都受益,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谈论自己的见解,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更能促进彼此的良好合作,优化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实验课上,学生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从而也把这种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用于课堂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要使一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与人愉快地合作无疑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试着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尝试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并且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励和肯定,这样既有利于使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又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