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也就是现在倡导的大阅读。
如何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结合听课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以课堂“1+”的方式,点燃学生大阅读的星火,使学生在不断丰富的语言积累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1+“同内容”比较性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或有删改,或有修增,出现了多种版本。课堂中适当地链接“同内容”篇目进行比较性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让阅读更具深度。
2017年11月,笔者有幸来到杭城的西子湖畔参加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研讨观摩活动。孙双金老师执教了《开天辟地》一课,巧妙而艺术,精致而开放。他聚焦创世神话的文体特征组织教学,更利用文本,打开课堂,精选了多篇“开天辟地”同内容的文本,让学生在多重的阅读比较中一步步走向神话阅读与表达的圆融,领略到神话语言的魅力。
教学中,他链接了另一版本的白话文《开天辟地》,让学生和课文对比,感受到有了“斧子、凿子、微光、巨石”等更具神话的神奇。他出示了《开天辟地》的小古文:“……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畭。”让学生的想象和古人的想象作比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远古文明的窗户。他呈现了西方《圣经》中《创世记》一章,在和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比较中,让学生感悟中国的神话有故事、有想象,更吸引人,更注重创造力,从而将神话阅读初步提升到文化浸润和传承的高度。
孙老师让课堂向历史打开,向世界打开,“同内容”的多角度比较性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和发展,学生阅读的热情也被一次次地点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对神话阅读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二、1+“类主题”发散性阅讀
“类主题”文章即和文本“1”的文体或主旨为一类的文章。以课内的文本为基点向“类主题”发散延伸,是架设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持续“我愿读”的欲望,让阅读更具宽度。
如教学《牛郎织女》一文,因为故事来自民间,家喻户晓,所以通俗易懂,学生十分乐意读。课文学完后,学生意犹未尽。基于此,笔者组织学生课后又读了《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和祝英台》,徜徉在老百姓“唇齿间的智慧花朵”中,不用多讲,不用多说,就那样静静地阅读着,学生也能更多地感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笔者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家乡常熟的民间故事——“虞山由来”“仙人石”“兴福寺”等来交流,学生在故事中阅读,趣味盎然。
三、1+“整本书”综合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读整本的书”。
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学习本课的那段时间,当然要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水浒传》。整合课后的名著便览,单元练习上关于水浒故事的成语积累,讲述水浒故事的口语交际,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水浒故事我来讲的接力、水浒人物猜猜猜、水浒成语知多少、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等。学生在“整本书”的综合性阅读中,了解了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误入了白虎堂的前因;知道了柴进人称小旋风,为人行侠仗义,常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所以对发配的林冲亦能厚礼款待。
笔者真为学生的阅读智慧喝彩,为学生的读以致用大大点赞。课堂上的这些小插曲也更增添了孩子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与阅读为伍,书卷气息才能渐渐弥漫,袅袅书香才能伴随成长。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课堂“1+”着手,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阅读和运用的结合,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热爱阅读,让课堂“1+”的星火为大阅读燎原!
如何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结合听课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以课堂“1+”的方式,点燃学生大阅读的星火,使学生在不断丰富的语言积累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1+“同内容”比较性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或有删改,或有修增,出现了多种版本。课堂中适当地链接“同内容”篇目进行比较性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让阅读更具深度。
2017年11月,笔者有幸来到杭城的西子湖畔参加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研讨观摩活动。孙双金老师执教了《开天辟地》一课,巧妙而艺术,精致而开放。他聚焦创世神话的文体特征组织教学,更利用文本,打开课堂,精选了多篇“开天辟地”同内容的文本,让学生在多重的阅读比较中一步步走向神话阅读与表达的圆融,领略到神话语言的魅力。
教学中,他链接了另一版本的白话文《开天辟地》,让学生和课文对比,感受到有了“斧子、凿子、微光、巨石”等更具神话的神奇。他出示了《开天辟地》的小古文:“……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畭。”让学生的想象和古人的想象作比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远古文明的窗户。他呈现了西方《圣经》中《创世记》一章,在和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比较中,让学生感悟中国的神话有故事、有想象,更吸引人,更注重创造力,从而将神话阅读初步提升到文化浸润和传承的高度。
孙老师让课堂向历史打开,向世界打开,“同内容”的多角度比较性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和发展,学生阅读的热情也被一次次地点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对神话阅读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二、1+“类主题”发散性阅讀
“类主题”文章即和文本“1”的文体或主旨为一类的文章。以课内的文本为基点向“类主题”发散延伸,是架设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持续“我愿读”的欲望,让阅读更具宽度。
如教学《牛郎织女》一文,因为故事来自民间,家喻户晓,所以通俗易懂,学生十分乐意读。课文学完后,学生意犹未尽。基于此,笔者组织学生课后又读了《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和祝英台》,徜徉在老百姓“唇齿间的智慧花朵”中,不用多讲,不用多说,就那样静静地阅读着,学生也能更多地感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笔者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家乡常熟的民间故事——“虞山由来”“仙人石”“兴福寺”等来交流,学生在故事中阅读,趣味盎然。
三、1+“整本书”综合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读整本的书”。
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学习本课的那段时间,当然要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水浒传》。整合课后的名著便览,单元练习上关于水浒故事的成语积累,讲述水浒故事的口语交际,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水浒故事我来讲的接力、水浒人物猜猜猜、水浒成语知多少、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等。学生在“整本书”的综合性阅读中,了解了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误入了白虎堂的前因;知道了柴进人称小旋风,为人行侠仗义,常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所以对发配的林冲亦能厚礼款待。
笔者真为学生的阅读智慧喝彩,为学生的读以致用大大点赞。课堂上的这些小插曲也更增添了孩子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与阅读为伍,书卷气息才能渐渐弥漫,袅袅书香才能伴随成长。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课堂“1+”着手,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阅读和运用的结合,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热爱阅读,让课堂“1+”的星火为大阅读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