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8月,宫淑璟从林业局副局长岗位调入县妇联任主席。从事了近20年的林业工作,从没想过自己会与妇联工作结缘。在她的印象中,妇联是一个悠闲、轻松、无“实质性”工作的单位,组织上的这次调动,自己究竟能在此岗位有何作为?如何才能打开张北县妇联工作的新局面,不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厚望?就这样,她踌躇不安、带着疑虑到妇联就任了。
走进妇联办公室的大门,她的心仿佛被什么撞了一下:斑驳的墙壁、脱皮破损的桌椅、陈旧的档案柜、灰暗的水泥地,仅有的一台电脑是办公室最抢眼的物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呆”了一上午,也思考了一上午,茫然的她豁然开朗:要想打开妇联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从改善办公条件、充实妇联干部队伍入手。
她一方面向县委、政府申请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鼎力相助下,妇联办公环境得以全新改观,妇联干部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县妇联干部队伍不仅壮大了、年轻化了,而且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提升。
“妇女受气,妇联出气”。妇联是妇女的“娘家”,妇女们受了委屈大都会到妇联倾诉。宫淑璟每接待完一名来访者,她的心总是不能平静。她经常告诫同事:“我们是妇女的娘家人,妇联的职责就是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只是单纯的维权还不够,我们必须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爱心、细心、诚心来接待那些来访的姐妹,我们既要做维权者,更要做倾听者,让她们首先把自己遭受的委屈和怨气倾诉出来,让她们切实感受到“娘家”的温暖;另外还要正确引导,有时我们的一句话,会化解一个可能激化的矛盾,会为濒临解体的家庭带来一线生机。”
“关注困境妇女儿童,让她们一同享受阳光”。每次下乡,她都会摸清村里贫困妇女儿童的境况。对于了解到的每一名贫困妇女儿童,她都详细记录在案。工作之余就想方设法、东奔西走争取救助资金。每到年底,她都会把争取到的救助资金送到每个贫困家庭中,来县妇联两年,这已成为她的常规工作。
2010年1月,一位自称是小孩姥姥的老太太带着一个9岁的小男孩来到县妇联。老人满心悲苦,绝望地诉说了事情的原委:几年前孩子的父母离异后,父亲很快再婚,母亲病故,孩子一直跟着年迈的姥姥生活。姥姥没有经济来源,家又住在农村,村里没有学校,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只能把孩子寄养在住县城的二女儿家。孩子在姨家吃住,时间久了,姨和姨夫也因孩子的抚养问题闹起别扭,孩子因此濒临失学。听完此事,宫淑璟当机立断,绝不能让孩子失学,一定要赶快找到孩子的父亲。可是老人只能提供孩子父亲的姓名,其他情况却一概不知。茫茫人海,仅凭名字找寻一个人,困难重重,几经周折,通过派出所、居委会协助查询,终于找到了孩子父亲的住址,宫淑璟带着两位同事到男孩爷爷及父亲家调查走访,孩子的父亲和爷爷态度极其冷漠,但经过她数次入情入理、耐心细致的工作,男孩爷爷终于答应每年给孩子3000元抚养费,并承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一定会帮助他完成学业。
“心系贫困妇女,努力为妇女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张北海拔高,农作物生产时间较短,每到秋冬季节,妇女姐妹闲置在家,就喜欢在家里做手工艺,如刺绣、针织、编织、剪纸等。农村妇女的这一平凡喜好,却让宫淑璟想到了妇女发展手工业的商机。
王淑玲就是一个典型,如今她的“王氏刺绣”手工艺品誉满张北。2009年12月,她的“王氏刺绣”被列为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淑璟积极筹划,拟在网上开一个“手工艺品”网店,通过网络销售手工艺品,帮助那些手工艺品制作大户打开网上销售市场,通过手工艺品的网络市场化运作,真正使手工艺品成为妇女增加收入的一条渠道。
“城镇三年大变样”以来,拆迁成为妇联参与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2010年3月,当拆迁84岁老人张世荣的房子时,宫淑璟动容了:一家四口三代人,挤在两间不足30平米的小屋里,除了简陋的床和桌子,再无其他“家具”。张世荣的儿子与儿媳均已下岗,以打零工为生,孙子还在上学,这房子就是他们唯一的财产,用拆迁补偿费去买商品房,远远不够。张世荣的家境,深深牵动了她的心,宫淑璟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好这件事。她一边安慰张世荣的家人,一边及时向拆迁组领导反映张世荣家的情况,积极帮助老人争取廉租房。之后一段时日,宫淑璟往来于房产管理处和张世荣家,全然不能顾及丈夫和女儿。当张世荣一家欢欢喜喜搬入廉租房,宫淑璟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地。
“准点回家,这是女儿对妈妈唯一的奢求”。当有一天她准时回家,想给父女俩做顿饭,却看到丈夫还未回家,女儿正吃泡面,她鼻子一酸,泪水悄然滑落,没想到懂事的女儿却安慰她:“妈妈,我知道你工作忙,没关系,你看,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看着懂事的女儿,她既欣慰,又愧疚。
回顾妇联工作的这3年,宫淑璟觉得,她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妇联工作是一个充满爱心、奉献爱心、传播爱心的事业,在这个岗位上,她依旧充实、开心、知足。她说:“作为妇女娘家人代表,能为妇女姐妹们做点事情,是我的荣幸。新的工作给了我新的机会和责任,我要带着这份责任,继续为妇女姐妹办好事,办实事!”[email protected]
走进妇联办公室的大门,她的心仿佛被什么撞了一下:斑驳的墙壁、脱皮破损的桌椅、陈旧的档案柜、灰暗的水泥地,仅有的一台电脑是办公室最抢眼的物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呆”了一上午,也思考了一上午,茫然的她豁然开朗:要想打开妇联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从改善办公条件、充实妇联干部队伍入手。
她一方面向县委、政府申请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鼎力相助下,妇联办公环境得以全新改观,妇联干部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县妇联干部队伍不仅壮大了、年轻化了,而且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提升。
“妇女受气,妇联出气”。妇联是妇女的“娘家”,妇女们受了委屈大都会到妇联倾诉。宫淑璟每接待完一名来访者,她的心总是不能平静。她经常告诫同事:“我们是妇女的娘家人,妇联的职责就是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只是单纯的维权还不够,我们必须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爱心、细心、诚心来接待那些来访的姐妹,我们既要做维权者,更要做倾听者,让她们首先把自己遭受的委屈和怨气倾诉出来,让她们切实感受到“娘家”的温暖;另外还要正确引导,有时我们的一句话,会化解一个可能激化的矛盾,会为濒临解体的家庭带来一线生机。”
“关注困境妇女儿童,让她们一同享受阳光”。每次下乡,她都会摸清村里贫困妇女儿童的境况。对于了解到的每一名贫困妇女儿童,她都详细记录在案。工作之余就想方设法、东奔西走争取救助资金。每到年底,她都会把争取到的救助资金送到每个贫困家庭中,来县妇联两年,这已成为她的常规工作。
2010年1月,一位自称是小孩姥姥的老太太带着一个9岁的小男孩来到县妇联。老人满心悲苦,绝望地诉说了事情的原委:几年前孩子的父母离异后,父亲很快再婚,母亲病故,孩子一直跟着年迈的姥姥生活。姥姥没有经济来源,家又住在农村,村里没有学校,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只能把孩子寄养在住县城的二女儿家。孩子在姨家吃住,时间久了,姨和姨夫也因孩子的抚养问题闹起别扭,孩子因此濒临失学。听完此事,宫淑璟当机立断,绝不能让孩子失学,一定要赶快找到孩子的父亲。可是老人只能提供孩子父亲的姓名,其他情况却一概不知。茫茫人海,仅凭名字找寻一个人,困难重重,几经周折,通过派出所、居委会协助查询,终于找到了孩子父亲的住址,宫淑璟带着两位同事到男孩爷爷及父亲家调查走访,孩子的父亲和爷爷态度极其冷漠,但经过她数次入情入理、耐心细致的工作,男孩爷爷终于答应每年给孩子3000元抚养费,并承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一定会帮助他完成学业。
“心系贫困妇女,努力为妇女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张北海拔高,农作物生产时间较短,每到秋冬季节,妇女姐妹闲置在家,就喜欢在家里做手工艺,如刺绣、针织、编织、剪纸等。农村妇女的这一平凡喜好,却让宫淑璟想到了妇女发展手工业的商机。
王淑玲就是一个典型,如今她的“王氏刺绣”手工艺品誉满张北。2009年12月,她的“王氏刺绣”被列为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淑璟积极筹划,拟在网上开一个“手工艺品”网店,通过网络销售手工艺品,帮助那些手工艺品制作大户打开网上销售市场,通过手工艺品的网络市场化运作,真正使手工艺品成为妇女增加收入的一条渠道。
“城镇三年大变样”以来,拆迁成为妇联参与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2010年3月,当拆迁84岁老人张世荣的房子时,宫淑璟动容了:一家四口三代人,挤在两间不足30平米的小屋里,除了简陋的床和桌子,再无其他“家具”。张世荣的儿子与儿媳均已下岗,以打零工为生,孙子还在上学,这房子就是他们唯一的财产,用拆迁补偿费去买商品房,远远不够。张世荣的家境,深深牵动了她的心,宫淑璟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好这件事。她一边安慰张世荣的家人,一边及时向拆迁组领导反映张世荣家的情况,积极帮助老人争取廉租房。之后一段时日,宫淑璟往来于房产管理处和张世荣家,全然不能顾及丈夫和女儿。当张世荣一家欢欢喜喜搬入廉租房,宫淑璟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地。
“准点回家,这是女儿对妈妈唯一的奢求”。当有一天她准时回家,想给父女俩做顿饭,却看到丈夫还未回家,女儿正吃泡面,她鼻子一酸,泪水悄然滑落,没想到懂事的女儿却安慰她:“妈妈,我知道你工作忙,没关系,你看,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看着懂事的女儿,她既欣慰,又愧疚。
回顾妇联工作的这3年,宫淑璟觉得,她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妇联工作是一个充满爱心、奉献爱心、传播爱心的事业,在这个岗位上,她依旧充实、开心、知足。她说:“作为妇女娘家人代表,能为妇女姐妹们做点事情,是我的荣幸。新的工作给了我新的机会和责任,我要带着这份责任,继续为妇女姐妹办好事,办实事!”[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