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议论文写作中,中学生喜欢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是议论文写作运用的常见论证方法。运用时必须注意:一是举例服从并服务于观点,即事例要典型恰当;二是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三是叙事之后要有精当的分析,以充分揭示出材料与观点间的联系。前两个要求只能称为“例”,后一个要求才能算得上“证”。
可是,中学生运用例证法时却常常存在着有例无证、以例代征的弊病,写成的文章只是材料与观点的简单叠加,事例与观点的油水分离,论证过程事实上只是材料与观点的生硬捏合。如何用好例证法,关键在于对事例进行分析。只有紧扣论点对事例材料加以阐述分析,为观点和事例材料之间联缀起逻辑的纽带,才能充分发挥事例的论证功能。
一、写作中运用例证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时常用到评价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片段中的观点、事例与分析。
片段一: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说:“愿有所息。”孔子回答说:“生无所息。”好一个生无所息!(观点)马克思一生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穷四十年之心血终成《资本论》,临终时还坐在工作椅上笔耕不辍;巴尔扎克努力一生终著《人间喜剧》,被世人尊为文学泰斗;袁隆平数十年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不曾懈怠,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事例)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创造如此多的奇迹,正是因为他们生无所息,永不懈怠!休息对他们而言是阻碍,是敌人。(多个事例评价分析)
片段二: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能盲目地追求。保持清醒的頭脑,认清自我,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观点)爱国诗人屈原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了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他宁愿自投汨罗江,也不愿玷污其追求。(事例)屈原在人生追求面前,从来没有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单个事例评价分析)
片段三: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观点)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警钟。蔡桓公之病,马谡之死,秦国之称雄。(事例)假如当初蔡桓公相信了扁鹊的话,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呢?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之谏而变法,秦国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由此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假设分析)
片段四: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不同的人走出不同的路。(观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潜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透彻澄明。“行路难”,李白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选择了坚毅执着的荆棘之路。(事例)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求异比较分析)
片段五: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珍惜时间。(观点)雨果成名后,请柬雪片般飞来,对此,他没有陶醉,他明白这要耗去他生命的很多时间,于是,他毅然剪下一半的头发与胡子,使自己无法出门。待到头发胡子长全了,《悲惨世界》也问世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为了学习英语闭门谢客,挂上“冯玉祥已死”的牌子。待到学有所成,又把“冯玉祥复活”挂出。(事例)雨果和冯玉祥,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业,但他们在珍惜时间方面是相同的,都是珍惜时间的楷模。正因为如此,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求同比较分析)
可见,评价分析是指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事例和所论述观点的关系,加强论述的针对性,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对所叙事例从某一角度或本质上进行评论性分析。假设分析是指在事例叙述完后,用假设性的分析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从而揭示事例蕴涵的实质。比较分析是指同时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事例时,在叙述完几个事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发现不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论述观点。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事例分析有如下作用:事例后的分析,要么对事例进行评价,充分揭示事例蕴涵的意义,使事例与观点关系密切,不犯“油水分离”的错误;要么抓住事例的本质从正反两面进行假设,使透辟的说理和具有典型性的论据结合,增强事例的典型性,避免“观点加例子”的错误;要么对事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揭示实质,或找出不同点,或强化相同点,使观点超越时空,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二、写作中运用例证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时还用到正反对比分析法,例后设问分析法,化用事例分析法
(1)正反对比分析。“正反对比”就是把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黑体字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2)例后设问分析。“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针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它的身世地位不过如此。没有蔺相如的智慧之识,没有项羽的英武之勇,并且还没有陶朱猗顿之富,却得以被司马迁收入“世家”之列,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勇敢地迈出了一步,揭竿而起,携“谪戍之众”,“斩木为兵”奋起而“亡秦族”。正是因为陈涉跨出这一步,这反对暴秦、揭竿而起的一步,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反抗暴秦的一步也为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涉跨出一步,名垂青史。(黑体字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司马迁将陈涉收入“世家”提出疑问,又分析原因揭示出一步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
又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黑体字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3)化用事例分析。“化用事例”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如: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这两段文字共使用了六个事例论据,但没有展开事例,而是把事例论据融入行文中,使得整个句子抑扬顿挫,节奏感强)
三、事例举隅
(1)下面的事例若用来论述“舍弃”,引用完事例后,请写一段评价性分析文字,使事例与观点的关系更密切。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评价分析: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分析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价。因为有了这段评价,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2)下面的事例若用来论述“选择”,引用完事例后,请写一段假设性分析文字,以突出他所作出的选择的正确性。正确的选择使人青春无憾,人生无悔。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假设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就不会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不朽巨著的问世。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由此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人青春无憾,人生无悔。(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如果没有分析,就直接得出最后的结论,那么,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因此,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说理分析)
(3)下面的事例若用来论述“付出”,引用事例后,请写一段比较分析文字,透过不同点挖掘出相同点。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了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比较分析: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分析部分将左思和法拉第进行比较,告诉读者虽然他们的时代、国籍和研究领域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付出。这样的比较,就強化了他们的相同点,使“付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
可是,中学生运用例证法时却常常存在着有例无证、以例代征的弊病,写成的文章只是材料与观点的简单叠加,事例与观点的油水分离,论证过程事实上只是材料与观点的生硬捏合。如何用好例证法,关键在于对事例进行分析。只有紧扣论点对事例材料加以阐述分析,为观点和事例材料之间联缀起逻辑的纽带,才能充分发挥事例的论证功能。
一、写作中运用例证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时常用到评价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片段中的观点、事例与分析。
片段一: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说:“愿有所息。”孔子回答说:“生无所息。”好一个生无所息!(观点)马克思一生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穷四十年之心血终成《资本论》,临终时还坐在工作椅上笔耕不辍;巴尔扎克努力一生终著《人间喜剧》,被世人尊为文学泰斗;袁隆平数十年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不曾懈怠,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事例)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创造如此多的奇迹,正是因为他们生无所息,永不懈怠!休息对他们而言是阻碍,是敌人。(多个事例评价分析)
片段二: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能盲目地追求。保持清醒的頭脑,认清自我,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观点)爱国诗人屈原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了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他宁愿自投汨罗江,也不愿玷污其追求。(事例)屈原在人生追求面前,从来没有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单个事例评价分析)
片段三: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观点)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警钟。蔡桓公之病,马谡之死,秦国之称雄。(事例)假如当初蔡桓公相信了扁鹊的话,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呢?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之谏而变法,秦国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由此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假设分析)
片段四: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不同的人走出不同的路。(观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潜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透彻澄明。“行路难”,李白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选择了坚毅执着的荆棘之路。(事例)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求异比较分析)
片段五: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珍惜时间。(观点)雨果成名后,请柬雪片般飞来,对此,他没有陶醉,他明白这要耗去他生命的很多时间,于是,他毅然剪下一半的头发与胡子,使自己无法出门。待到头发胡子长全了,《悲惨世界》也问世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为了学习英语闭门谢客,挂上“冯玉祥已死”的牌子。待到学有所成,又把“冯玉祥复活”挂出。(事例)雨果和冯玉祥,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业,但他们在珍惜时间方面是相同的,都是珍惜时间的楷模。正因为如此,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求同比较分析)
可见,评价分析是指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事例和所论述观点的关系,加强论述的针对性,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对所叙事例从某一角度或本质上进行评论性分析。假设分析是指在事例叙述完后,用假设性的分析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从而揭示事例蕴涵的实质。比较分析是指同时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事例时,在叙述完几个事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发现不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论述观点。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事例分析有如下作用:事例后的分析,要么对事例进行评价,充分揭示事例蕴涵的意义,使事例与观点关系密切,不犯“油水分离”的错误;要么抓住事例的本质从正反两面进行假设,使透辟的说理和具有典型性的论据结合,增强事例的典型性,避免“观点加例子”的错误;要么对事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揭示实质,或找出不同点,或强化相同点,使观点超越时空,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二、写作中运用例证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时还用到正反对比分析法,例后设问分析法,化用事例分析法
(1)正反对比分析。“正反对比”就是把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黑体字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2)例后设问分析。“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针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它的身世地位不过如此。没有蔺相如的智慧之识,没有项羽的英武之勇,并且还没有陶朱猗顿之富,却得以被司马迁收入“世家”之列,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勇敢地迈出了一步,揭竿而起,携“谪戍之众”,“斩木为兵”奋起而“亡秦族”。正是因为陈涉跨出这一步,这反对暴秦、揭竿而起的一步,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反抗暴秦的一步也为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涉跨出一步,名垂青史。(黑体字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司马迁将陈涉收入“世家”提出疑问,又分析原因揭示出一步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
又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黑体字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3)化用事例分析。“化用事例”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如: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这两段文字共使用了六个事例论据,但没有展开事例,而是把事例论据融入行文中,使得整个句子抑扬顿挫,节奏感强)
三、事例举隅
(1)下面的事例若用来论述“舍弃”,引用完事例后,请写一段评价性分析文字,使事例与观点的关系更密切。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评价分析: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分析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价。因为有了这段评价,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2)下面的事例若用来论述“选择”,引用完事例后,请写一段假设性分析文字,以突出他所作出的选择的正确性。正确的选择使人青春无憾,人生无悔。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假设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就不会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不朽巨著的问世。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由此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人青春无憾,人生无悔。(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如果没有分析,就直接得出最后的结论,那么,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因此,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说理分析)
(3)下面的事例若用来论述“付出”,引用事例后,请写一段比较分析文字,透过不同点挖掘出相同点。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了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比较分析: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分析部分将左思和法拉第进行比较,告诉读者虽然他们的时代、国籍和研究领域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付出。这样的比较,就強化了他们的相同点,使“付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