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掌握某项技能,纠正某类错误而绞尽脑汁,而学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少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进入初中后仍然任由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主宰自己的学习,致使学习效果处于不理想的状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都是经历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额点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对提高学习效率而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另外,大声朗读还有以下优点,如能够改变学生自卑的性格,如能够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如有利于学生记忆材料,如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语感,等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首先,在早读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初中生较小学生而言已经由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早读课的时候不再是齐读课文,而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绝对会是校园里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们对生字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起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课文的篇幅比较短时,就是引导单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旧错;当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时,就是引导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开火车朗读课文。这种朗读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再次,每两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在班级中进行朗读比赛。朗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自由选择。每个学生有两分钟的朗读时间,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教师要在课前告诉学生朗读比赛的评分标准,像动作,神态,语言的感染力,感情的渗透,读音的标准,普通话,等等。
二、培養学生勤于观察,勤于练笔的习惯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个人的脑袋,那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就像是这个人的左右手。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要求学生有勤于观察的思维习惯,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勤于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可歌可泣的,值得记录的人,事和物。写作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学生随心而至,文章大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就不会再恐惧作文,也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观察周记。比如某一植物在一周内的变化;比如某一动物在一周内的生长变化,等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一些言之有物的日记。像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伤心的,难忘的事情;像生活中看到了或者是听到了真实发生的,比较触动心灵的新闻;像阅读某篇文章或者书籍后的感受;像是亲自去到了某处游览,等等,学生都可以当作日记记录下来。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一定字数的文章,如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等。“厚积言有物”,确实,阅读积累对于知识经验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有的是出自于名人,有的是出自于名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章,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学《春》,这是一篇朱自清先生描写的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佳作,像《匆匆》、《扬州的夏日》、《一封信》,等等。还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老舍、叶圣陶、鲁迅、史铁生等写的文章,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名人的其他佳作。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们的课外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科学合理地阅读计划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比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计划好每天读几页,一周读几页,等等。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止以上内容,还有认真书写的习惯,自学语文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摘抄记录好言好句的习惯,等等。教师要循序渐进地,一点一滴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润物细无声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冉韦.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都是经历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额点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对提高学习效率而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另外,大声朗读还有以下优点,如能够改变学生自卑的性格,如能够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如有利于学生记忆材料,如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语感,等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首先,在早读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初中生较小学生而言已经由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早读课的时候不再是齐读课文,而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绝对会是校园里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们对生字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起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课文的篇幅比较短时,就是引导单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旧错;当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时,就是引导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开火车朗读课文。这种朗读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再次,每两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在班级中进行朗读比赛。朗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自由选择。每个学生有两分钟的朗读时间,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教师要在课前告诉学生朗读比赛的评分标准,像动作,神态,语言的感染力,感情的渗透,读音的标准,普通话,等等。
二、培養学生勤于观察,勤于练笔的习惯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个人的脑袋,那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就像是这个人的左右手。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要求学生有勤于观察的思维习惯,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勤于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可歌可泣的,值得记录的人,事和物。写作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学生随心而至,文章大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就不会再恐惧作文,也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观察周记。比如某一植物在一周内的变化;比如某一动物在一周内的生长变化,等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一些言之有物的日记。像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伤心的,难忘的事情;像生活中看到了或者是听到了真实发生的,比较触动心灵的新闻;像阅读某篇文章或者书籍后的感受;像是亲自去到了某处游览,等等,学生都可以当作日记记录下来。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一定字数的文章,如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等。“厚积言有物”,确实,阅读积累对于知识经验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有的是出自于名人,有的是出自于名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章,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学《春》,这是一篇朱自清先生描写的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佳作,像《匆匆》、《扬州的夏日》、《一封信》,等等。还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老舍、叶圣陶、鲁迅、史铁生等写的文章,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名人的其他佳作。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们的课外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科学合理地阅读计划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比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计划好每天读几页,一周读几页,等等。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止以上内容,还有认真书写的习惯,自学语文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摘抄记录好言好句的习惯,等等。教师要循序渐进地,一点一滴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润物细无声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冉韦.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