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物教育教学,作为一首农村高中向初中转型学校的生物教师,应该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普及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理性思维习惯,掌握科学探究思路和方法,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并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人们对观察到的生命的整体认识和看法,是对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世间万物皆有生命,因此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指人的生命,还包括人类生存的整个空间里的所有生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观念是必须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比如人的生殖一课,教师结合图片等引导学生明确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动画给学生演示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从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逐渐形成胚胎,然后由胚胎再到胎儿,十月怀胎,最后分娩。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生命的现象,敬畏生命。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比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野外”,在实践活动中懂得自然生命的规律,培养生命和谐的理念。
最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珍惜生命。教学应该紧紧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相似熟悉的、关注的生活开始,向学生渗透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所学的“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还要从情感和态度上向学生渗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二、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学习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问题引领,明确思维方向。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课时可通过课件或者身边的故事,介绍尿毒症等病症,引领学生了解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从而导入尿液的形成。这样可以启迪激发学生思维,减少思维与探究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设置问题时必须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高设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科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的正确线索而探索知识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思维。
最后教师也要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正确的、适合学生本身的教学方法,慢慢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养成学生的理性思维。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能够将理性思维带到每一节课并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 自觉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如在学习苏科版《血液循环》的概念时,把生理学家哈维的实验设计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主动探究和热烈讨论。这时再通过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区分小鱼尾鳍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对信息加以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和抓手,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起来,课内培养和课外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生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育人价值。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总之,从初中阶段起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其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素养进行提高,使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人们对观察到的生命的整体认识和看法,是对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世间万物皆有生命,因此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指人的生命,还包括人类生存的整个空间里的所有生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观念是必须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比如人的生殖一课,教师结合图片等引导学生明确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动画给学生演示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从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逐渐形成胚胎,然后由胚胎再到胎儿,十月怀胎,最后分娩。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生命的现象,敬畏生命。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比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野外”,在实践活动中懂得自然生命的规律,培养生命和谐的理念。
最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珍惜生命。教学应该紧紧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相似熟悉的、关注的生活开始,向学生渗透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所学的“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还要从情感和态度上向学生渗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二、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学习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问题引领,明确思维方向。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课时可通过课件或者身边的故事,介绍尿毒症等病症,引领学生了解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从而导入尿液的形成。这样可以启迪激发学生思维,减少思维与探究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设置问题时必须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高设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科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的正确线索而探索知识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思维。
最后教师也要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正确的、适合学生本身的教学方法,慢慢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养成学生的理性思维。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能够将理性思维带到每一节课并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 自觉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如在学习苏科版《血液循环》的概念时,把生理学家哈维的实验设计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主动探究和热烈讨论。这时再通过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区分小鱼尾鳍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对信息加以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和抓手,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起来,课内培养和课外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生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育人价值。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总之,从初中阶段起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其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素养进行提高,使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