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界之祖范蠡,这个中国古代惊才绝艳的人物,人们提起他每每总是站在美人西施背后的天才男人。然而,范蠡作为春秋战国末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其在历史上的影响远非西施的倩影所能覆盖的。
惊天谋略定乾坤
范蠡是一匹千里马。他虽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被世人所知。
范蠡二十多岁时仍一事无成,然而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周景王二十六年,吴越大战于夫椒,越国大败。
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于是,传奇开始了。
刚进越国范蠡便献上“卑辞厚礼,乞吴存越”的外交政策,帮助越国在覆巢之下留了几个还算完整的蛋。议和之后又劝谏“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正中越王下怀。世人单知道勾践的“卧薪尝胆”,却不知道范蠡为越王制订的“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的治国之策。一个心志坚定的人“卧薪尝胆”十余年固然不易,但劝说一个如勾践这般的人物,其难度比之前者丝毫不见得容易半分。范蠡之伟大,正在于此!
范蠡的一生政治生涯中,可以用一个“忍”字来诠释。
在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并安慰两位领导“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其实范蠡完全不用去了,但担心越王“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同时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依然挺身而出:“……若者,臣愿同往。”一介谋士,如此之勇气,用“智勇双全”来形容,都略显苍白。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当时越国基本国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制订者和组织者。
在军事上范蠡主张“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乘虚蹈隙,出奇制胜。”。同时他还一手编导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人计”——这是一出关于家仇国恨的传奇悲歌。
存越,弱吴。以及后来的霸越,灭吴,处处都可见范蠡忙碌的身影。如此种种,岂非大智大贤者方能为之?
在越国困难的时候,范蠡曾立下“越必兴、吴必败”的断言,而历史也为这个断言添上了最好的注脚。
即使在文臣武将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范蠡也是其中“皎皎如月”者。
明智转身成商祖
智者适时而退,范蠡在其政治生涯最顶峰时期,转身而退。
勾践很震惊,极力挽留说:“子于寡人,其恩比山,奈何?”但范蠡去意已决,飘然而逝。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这句话是一段历史结束的标志,同时范蠡前半生的总结以及后半生的卷首语。
做为一个“越籍楚人”,范蠡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勾践其人“可共祸,不可与福。”而且就算勾践念其“恩比山”,但勾践的后代呢?君不见“吴籍楚人”伍子胥?这位楚国同胞帮助吴国称霸中原,最后却落了个头悬城门,不见吴灭不闭眼的下场。血一样的教训呀!还有史实为证,范蠡临行前给另一个功臣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种不信,终成剑下之鬼。
富贵浮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纵观中华五千年,能有几人如此?“谋圣”张良算一个,但人家好歹能弄了个留侯;诸葛亮到是有这个心思,但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至于陶潜,那是因为工资纠纷,咳,五斗米确实太少了……
范蠡归隐之后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从此天下少了一个政治大才,多了一个商界神话。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
此时的范蠡已经垂垂老矣,于是便自号“陶朱公”。这个名字可能没有“鸱夷子皮”那么有个性,也没有“范蠡”在当时那么出名,但在后世,这个名字是何等的让人振聋发聩,原因就是在它前面还有两个字——商祖!
就像鲁班之于木匠,范蠡就是商人的开山鼻祖!在他之后,两千五百年间一直受人供奉,不曾断绝,其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即使在现代,仍有众多商人摆香案,置陶朱公像。
古代人供奉陶朱公,可能只是简单的对于财富的向往,并不了解背后的意义。只有在商业发达的现代,人们才能够清楚“商祖”这两个字的分量。
是范蠡让商人从社会分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这以后才有了士、农、工、商的阶层之分。范蠡并不是第一个商人,但却是史书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著名商人,从他以后,世人开始称呼专门从事买卖的人为商人。
成为巨贾之后,范蠡并没有为富不仁,也没有把巨额家产留与后代,而是尽散家产于知交和老乡,后世念其仁德,也称呼他为“儒商”,一直是所有商人的道德典范。
弃世隐蔽为真情
然而,一提起范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勾践的谋臣,也不是商人的鼻祖,而是和他纠缠一生的中国古代第一美人——西施。
为了打败吴国,范蠡可谓是殚精竭虑。在强大自身的同时,也运用了从内部瓦解敌人的策略,这就是他“九术”中的美人计。为了迷惑夫差,越国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选美,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寻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并由他亲自训练这个倾城倾国的美女。但问题来了,在培训的过程中,两人都没能逃离对方个人魅力的漩涡,情愫不是暗生而是大生。
做为教官,范蠡一拖再拖,拼命的往后延迟西施赴吴的时间,但是饮鸩止渴,何用之有?最后还是西施下了决断,毅然赴吴。
无论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一段恋情到此而止。
民间关于范蠡和西施的传说有两种,范蠡灭吴退隐之后携手西施,泛舟五湖。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愿;还有一种传说是:吴国灭亡之后,西施遭到吴国人的唾骂,回国以后,就脸越国的人民也不喜欢她,担心她会像迷惑夫差一样迷惑勾践。在人民汪洋般的讨伐中,范蠡也只能敬而远之,最后被勾践夫人绑石沉入江中。
一个女子,为了情人的事业,国家的强盛,不惜出卖美色,功成之后却被情人抛弃,祖国迫害,何其悲哀。西施的悲剧,比之古希腊的悲剧更加壮美,让人在不自觉中潸然泪下。
比较两种传说,后者或许更加靠近史实,这也许可以解释范蠡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退隐山林,并再也没有踏入越国半步。
无论做为政治家还是商人,范蠡的一生都是传奇般的绚丽,还有更多有关范蠡的故事都淹没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然而,有些故事却是永远都不会被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