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光迷人的蒙特利尔城如一艘游艇安闲地漂浮在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上,它拥有人口300多万,是全球第二大非首都的领事城,岛上设有90多个领事馆和70多个国际组织,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交融之地,其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使之愈发彰显国际大都会的风采。
双语并行使其更具魅力
加拿大是因为魁北克而成为双语国家的,英语及法语都是其官方语言。在加拿大,任何官方正式文件、任何正式场合以及任何商品标志说明都使用两种语言。然而真正堪称双语城市的只有渥太华(加拿大首都)和蒙特利尔。走出魁北克省,加拿大其他地区都讲英语(除了渥太华),而在魁北克省内却是除了蒙特利尔其他地区基本都讲法语。
生活在魁北克的加拿大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母语是法语,三分之一的人持两种语言。魁北克曾经是法国人的地盘,这里的居民多是法国移民及其后裔。历史上法国和英国的一场战争使得魁北克被英国统治,成为英联邦的一部分。这场只持续了二十分钟的战争成为法国人的耻辱。为了铭记这份耻辱,他们用“JE MESOUVIENs”(我永志不忘)这句铭言来激励自己。如今这句铭言成为魁北克的象征,在省议会大厅里这句铭言被堂而皇之地裱在墙上,向每一个来此的政客和游客表白着他们的心志。而只要是在魁省挂牌的汽车,车牌上也都刻着这句铭言:我永志不忘!很多人说由此可看出法国人是个记仇的民族,我却觉得这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民族。记得在中学时曾经学过一篇文章叫《观巴黎油画记》,其中提到法国人把和普鲁士交战的惨烈场面用油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要让后人不要忘记耻辱,以此铭志。所以生活在魁北克的法国后裔让自己“永志不忘”是有历史渊源的。
作为法国人的后裔,魁北克人一直以自己的语言及文化为骄傲。他们在北美这块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土地上顽强地保护和发展着自己的语言。不过有时这种保护方式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了保护自己的语言,魁北克政府出台了“101法”。这是一项专门保护法语的法律。按照“101法”的规定,法语在魁北克省为第一语言。如果你初来乍到,你会惊奇地发现城市里的招牌、广告、公告等上面的文字,法语永远都在第一位,而且字母写得大大的,而英语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不仅个子小而且永远躲在“法语丈夫”的背后。而地铁、商店里的广播如果没有人特殊要求,它们也永远是法语。所以当你一点也不懂法语的时候你也会觉得活得很惬意,你会想:管它呢,所有这一切都和我无关。在魁北克的公司、工厂都必须使用法语,公司在招聘人员时对语言要求很高,求职人员懂双语是必备条件。在这种苛刻的条件下,很多大公司从蒙特利尔迁移到多伦多(这和魁北克多年来一直闹独立有关),这个曾经是加拿大最大城市并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蒙特利尔从此不及多伦多。然而即使这样,魁北克人照样坚持法语。除此之外,法律规定法裔家庭出生的孩子以及移民家庭的孩子在上大学前不能上公立的英语学校(即使交高额学费也不行)。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对于传播法语的慷慨和热情。如果你想学法语,OK,这里不仅有政府部门以及各个社区设立的免费的法语语言班,更有移民局提供给每个移民的包括十个月生活费的COFI语言班。贴钱让你学法语!很感动吧!但是如果你想学英语,那对不起,交高额学费过来。就是在法语大学里学英语科目也得达到学校规定的法语水平,否则什么也别想。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地人无私热情的义务辅导,他们不要钱一真的不要钱——愿意花时间帮你学会他们的语言。
不过虽然是法国后裔,魁北克的法语口音却变了味。我曾经学过法语,刚来这里时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整个人云里雾里的,心情很不好。后来有人告诉我:别说我们这些外国人,就是法国人来了也听不懂魁北克的法语,原来,现代法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在演变着,有的早已不用,有的创了新词。而魁北克的法语除了受北美英语的影响,口音发生变化,以及创了很多新词外,他们还保持着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词汇和用法。所以当法国人和魁北克人对话时就像我们现代人和操着“之乎者也”的古人在对话,那情景真是滑稽可笑。在听到法国人的惊叹时,魁北克人会说:“呵呵,让你听听家里的老奶奶怎么说话。”
蒙特利尔是个国际大都市,它包容多种文化。这里仍然有大量的英裔居住,所以英语也占很重要的位置,城市分着英语区和法语区。要说它是双语城市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这里不仅有很多著名的法语大学,在北美排名在前的MCGILL大学(英语大学)也在这里。几家法语和英语的电视、电台、报纸办得红红火火。无论你在这个城市从事什么工作,这两种语言你都得听得懂会说点。即使那街边玩杂耍挣钱的艺人也都会说双语。同样的开场白,同样逗乐的话,他得说一句英语说一句法语,否则他的观众数量就会大打折扣。我很佩服这个城市里持双语的人,他们对这两种语言的转化就像我们从家乡话转为普通话一样轻松自如,连想也不想。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常常发生:两个人在谈话,一个讲法语而另一个讲英语,甚至两种语言混起来说。但没有人觉得别扭,一切都正常得让人觉得本来就该如此。
蒙特利尔毕竟是魁北克省的一个城市,法裔人的比例很大。当你走进银行、商店、餐馆或政府部门的时候,如果你讲英语,对方只会把你当一个顾客来彬彬有礼地对待;但如果你讲法语,你会立刻感觉到你与他们的距离在拉近,他们会从心底里高兴你会使用他们的语言。
即便如此,法语还是受到了来自英语的巨大冲击。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法裔人士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正规的英语教学,同时,来自英裔的人也积极学法语,这就是蒙特利尔。英语和法语就像一对双生子在这里并存着,也许正是这样,才让蒙特利尔成为一个迷人的城市,走进这个城市就会感到她那包容多元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发达的交通让人备感方便
蒙特利尔是个城市建设发达、生活质量高而消费相对低的都市。说它消费低,绝对是事实。单单从它的交通便利上,就能感受到它的实惠。因为在蒙特利尔,你不用买车就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在加拿大的其他任何城市,没有车都是寸步难行的。
老蒙特利尔城其实是个岛,四通八达成网络状的地铁就分布在岛上,连接蒙特利尔岛和其他周围小岛的是公交汽车。蒙特利尔的地铁是1966年建成的,其后没有进行过重大的改造和扩建,一直是做些小小的改善和修理。然而就是这“老掉牙”的地铁却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地铁线上的近百个地铁站,其布置结构、色彩和风格都各不相同,或雄伟,或奇巧,或瑰丽,或简单。我曾经在每个站停下来去欣赏不同的风格。这 近百个站分布在纵横的四条线上,简单方便不会迷路,让人感到的是从容和放心。地铁站各个出入口都有摄像头,进入地铁站是靠一张小小的磁卡月票或者小票,想逃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蒙特利尔的公交车票有很多种,其中最方便的就是磁卡月票,每月50元加币(大约人民币300元),据说这是北美城市中最便宜的。这张月票是包括地铁及各路公车的通票。如果你觉得不必买月票,还有周票和每次一张的小票,当然零散购票的车费要比月票贵很多。买了小票后,当你从地铁站出来要换乘公交汽车时,可以在地铁站里的自动出票口换一张通票而不必再买车票。这张通票在两个小时内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地铁站口每天都放有免费的英法文报纸。这类报纸所刊载的各类新闻都短小精悍,在短短十几分钟的乘车时间里就可以浏览完毕。
我一直不会坐蒙特利尔的公交汽车。因为这里的公交汽车从不报站名。除非你很确定在哪里下车,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该坐到哪里。更有趣的是如果你不通知司机你要下车,公车是不会到站停靠的。我第一次坐公交汽车时不知道在哪里下车,拿着地址问司机,哪知他也不清楚。我只好不停地扫视着路边的街牌号码,等我觉得坐的时间够长要下车时,车却根本不停。我急得大喊,旁边有人立刻按铃通知司机。原来要下车时,乘客是需要按铃或拉绳来通知司机的。我很恼公交车上的这种做法,不过这样做也许有它的好处。如果我熟悉路线,那我倒是喜欢这种清清静静的坐车。公交车最大的优点就是准时,每一路车都有时刻表,你踩着“点儿”去坐车,绝对误不了。据说是这里的冬天太冷的缘故,准时的公交车不会让人冻成“冰棍儿”。而且每逢市里有重大的庆典活动,很多公交车都是免费载客的。
独特的建筑令人流连忘返
蒙特利尔的建筑千姿百态,风格各异,色彩亮丽,摄人心魄,与自然风光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处处流光溢彩,令人有如置身仙境之感。
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体现出其国际化都市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楼梯和屋顶更是别的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的艺术,明亮的颜色,奇特的造型,屋顶就像是戴在头上的王冠一样,美丽而骄傲地挺立着。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浪漫的童话王国,有时你会觉得这一切像是放大了的积木玩具,让人们又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光。漫步在蒙特利尔的街头巷尾,犹如走在童话世界里。既现代又古朴的观光马车载着游人悠然徜徉在大街小巷中,如同置身图画,也成为跳跃在城市乐章中的音符。
如果你见到了这一切就会被迷住,自然而然地爱上这个魅力四射的所在。
双语并行使其更具魅力
加拿大是因为魁北克而成为双语国家的,英语及法语都是其官方语言。在加拿大,任何官方正式文件、任何正式场合以及任何商品标志说明都使用两种语言。然而真正堪称双语城市的只有渥太华(加拿大首都)和蒙特利尔。走出魁北克省,加拿大其他地区都讲英语(除了渥太华),而在魁北克省内却是除了蒙特利尔其他地区基本都讲法语。
生活在魁北克的加拿大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母语是法语,三分之一的人持两种语言。魁北克曾经是法国人的地盘,这里的居民多是法国移民及其后裔。历史上法国和英国的一场战争使得魁北克被英国统治,成为英联邦的一部分。这场只持续了二十分钟的战争成为法国人的耻辱。为了铭记这份耻辱,他们用“JE MESOUVIENs”(我永志不忘)这句铭言来激励自己。如今这句铭言成为魁北克的象征,在省议会大厅里这句铭言被堂而皇之地裱在墙上,向每一个来此的政客和游客表白着他们的心志。而只要是在魁省挂牌的汽车,车牌上也都刻着这句铭言:我永志不忘!很多人说由此可看出法国人是个记仇的民族,我却觉得这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民族。记得在中学时曾经学过一篇文章叫《观巴黎油画记》,其中提到法国人把和普鲁士交战的惨烈场面用油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要让后人不要忘记耻辱,以此铭志。所以生活在魁北克的法国后裔让自己“永志不忘”是有历史渊源的。
作为法国人的后裔,魁北克人一直以自己的语言及文化为骄傲。他们在北美这块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土地上顽强地保护和发展着自己的语言。不过有时这种保护方式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了保护自己的语言,魁北克政府出台了“101法”。这是一项专门保护法语的法律。按照“101法”的规定,法语在魁北克省为第一语言。如果你初来乍到,你会惊奇地发现城市里的招牌、广告、公告等上面的文字,法语永远都在第一位,而且字母写得大大的,而英语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不仅个子小而且永远躲在“法语丈夫”的背后。而地铁、商店里的广播如果没有人特殊要求,它们也永远是法语。所以当你一点也不懂法语的时候你也会觉得活得很惬意,你会想:管它呢,所有这一切都和我无关。在魁北克的公司、工厂都必须使用法语,公司在招聘人员时对语言要求很高,求职人员懂双语是必备条件。在这种苛刻的条件下,很多大公司从蒙特利尔迁移到多伦多(这和魁北克多年来一直闹独立有关),这个曾经是加拿大最大城市并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蒙特利尔从此不及多伦多。然而即使这样,魁北克人照样坚持法语。除此之外,法律规定法裔家庭出生的孩子以及移民家庭的孩子在上大学前不能上公立的英语学校(即使交高额学费也不行)。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对于传播法语的慷慨和热情。如果你想学法语,OK,这里不仅有政府部门以及各个社区设立的免费的法语语言班,更有移民局提供给每个移民的包括十个月生活费的COFI语言班。贴钱让你学法语!很感动吧!但是如果你想学英语,那对不起,交高额学费过来。就是在法语大学里学英语科目也得达到学校规定的法语水平,否则什么也别想。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地人无私热情的义务辅导,他们不要钱一真的不要钱——愿意花时间帮你学会他们的语言。
不过虽然是法国后裔,魁北克的法语口音却变了味。我曾经学过法语,刚来这里时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整个人云里雾里的,心情很不好。后来有人告诉我:别说我们这些外国人,就是法国人来了也听不懂魁北克的法语,原来,现代法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在演变着,有的早已不用,有的创了新词。而魁北克的法语除了受北美英语的影响,口音发生变化,以及创了很多新词外,他们还保持着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词汇和用法。所以当法国人和魁北克人对话时就像我们现代人和操着“之乎者也”的古人在对话,那情景真是滑稽可笑。在听到法国人的惊叹时,魁北克人会说:“呵呵,让你听听家里的老奶奶怎么说话。”
蒙特利尔是个国际大都市,它包容多种文化。这里仍然有大量的英裔居住,所以英语也占很重要的位置,城市分着英语区和法语区。要说它是双语城市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这里不仅有很多著名的法语大学,在北美排名在前的MCGILL大学(英语大学)也在这里。几家法语和英语的电视、电台、报纸办得红红火火。无论你在这个城市从事什么工作,这两种语言你都得听得懂会说点。即使那街边玩杂耍挣钱的艺人也都会说双语。同样的开场白,同样逗乐的话,他得说一句英语说一句法语,否则他的观众数量就会大打折扣。我很佩服这个城市里持双语的人,他们对这两种语言的转化就像我们从家乡话转为普通话一样轻松自如,连想也不想。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常常发生:两个人在谈话,一个讲法语而另一个讲英语,甚至两种语言混起来说。但没有人觉得别扭,一切都正常得让人觉得本来就该如此。
蒙特利尔毕竟是魁北克省的一个城市,法裔人的比例很大。当你走进银行、商店、餐馆或政府部门的时候,如果你讲英语,对方只会把你当一个顾客来彬彬有礼地对待;但如果你讲法语,你会立刻感觉到你与他们的距离在拉近,他们会从心底里高兴你会使用他们的语言。
即便如此,法语还是受到了来自英语的巨大冲击。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法裔人士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正规的英语教学,同时,来自英裔的人也积极学法语,这就是蒙特利尔。英语和法语就像一对双生子在这里并存着,也许正是这样,才让蒙特利尔成为一个迷人的城市,走进这个城市就会感到她那包容多元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发达的交通让人备感方便
蒙特利尔是个城市建设发达、生活质量高而消费相对低的都市。说它消费低,绝对是事实。单单从它的交通便利上,就能感受到它的实惠。因为在蒙特利尔,你不用买车就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在加拿大的其他任何城市,没有车都是寸步难行的。
老蒙特利尔城其实是个岛,四通八达成网络状的地铁就分布在岛上,连接蒙特利尔岛和其他周围小岛的是公交汽车。蒙特利尔的地铁是1966年建成的,其后没有进行过重大的改造和扩建,一直是做些小小的改善和修理。然而就是这“老掉牙”的地铁却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地铁线上的近百个地铁站,其布置结构、色彩和风格都各不相同,或雄伟,或奇巧,或瑰丽,或简单。我曾经在每个站停下来去欣赏不同的风格。这 近百个站分布在纵横的四条线上,简单方便不会迷路,让人感到的是从容和放心。地铁站各个出入口都有摄像头,进入地铁站是靠一张小小的磁卡月票或者小票,想逃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蒙特利尔的公交车票有很多种,其中最方便的就是磁卡月票,每月50元加币(大约人民币300元),据说这是北美城市中最便宜的。这张月票是包括地铁及各路公车的通票。如果你觉得不必买月票,还有周票和每次一张的小票,当然零散购票的车费要比月票贵很多。买了小票后,当你从地铁站出来要换乘公交汽车时,可以在地铁站里的自动出票口换一张通票而不必再买车票。这张通票在两个小时内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地铁站口每天都放有免费的英法文报纸。这类报纸所刊载的各类新闻都短小精悍,在短短十几分钟的乘车时间里就可以浏览完毕。
我一直不会坐蒙特利尔的公交汽车。因为这里的公交汽车从不报站名。除非你很确定在哪里下车,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该坐到哪里。更有趣的是如果你不通知司机你要下车,公车是不会到站停靠的。我第一次坐公交汽车时不知道在哪里下车,拿着地址问司机,哪知他也不清楚。我只好不停地扫视着路边的街牌号码,等我觉得坐的时间够长要下车时,车却根本不停。我急得大喊,旁边有人立刻按铃通知司机。原来要下车时,乘客是需要按铃或拉绳来通知司机的。我很恼公交车上的这种做法,不过这样做也许有它的好处。如果我熟悉路线,那我倒是喜欢这种清清静静的坐车。公交车最大的优点就是准时,每一路车都有时刻表,你踩着“点儿”去坐车,绝对误不了。据说是这里的冬天太冷的缘故,准时的公交车不会让人冻成“冰棍儿”。而且每逢市里有重大的庆典活动,很多公交车都是免费载客的。
独特的建筑令人流连忘返
蒙特利尔的建筑千姿百态,风格各异,色彩亮丽,摄人心魄,与自然风光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处处流光溢彩,令人有如置身仙境之感。
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体现出其国际化都市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楼梯和屋顶更是别的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的艺术,明亮的颜色,奇特的造型,屋顶就像是戴在头上的王冠一样,美丽而骄傲地挺立着。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浪漫的童话王国,有时你会觉得这一切像是放大了的积木玩具,让人们又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光。漫步在蒙特利尔的街头巷尾,犹如走在童话世界里。既现代又古朴的观光马车载着游人悠然徜徉在大街小巷中,如同置身图画,也成为跳跃在城市乐章中的音符。
如果你见到了这一切就会被迷住,自然而然地爱上这个魅力四射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