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基本建设的质量管理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扩大招生的需要,使高校大量的基建投资项目达到工期短、质量高、成本低,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高校的基本建设工作必须建立高效灵活的指挥管理团队,按照基建管理程序,注重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四个方面的工作,论述了加强高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质量管理管理体系施工环节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高校进入了一个高速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高校的基本建设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模宏大。高校因连续几年扩招,原有校园教学资源、生活设施严重缺乏,多数高校都在超负荷运转。加之,高校近几年进行的结构性、全面整合带来的问题,都需要加大高校基本建设力度。二是投资多元化。随着国家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校基本建设由原来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转为多渠道投资,除国家财政部分拨款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扶持高等教育的各种政策,自行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建设校园,发展后劲强进。三是基建工作的社会化。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倍受社会和建筑企业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模式是对高校原有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彻底变革,涉及面广,许多工作还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存在管理效率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督不力等问题,高校基本建设社会化管理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如:高校基建工程的管理模式、招投标、资金筹措、投资效益,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等,给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程度不同的存在重建设数量增加,轻质量管理;重资金投入,轻成本核算;重工期长短,轻全过程管理的“三重三轻”现象。极大地约束了高校基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巨额资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据高校基本建设工作的现
  状,谈谈加强基建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问题
  
  1 建立高效灵活的指挥管理团队
  
  高校基建管理者,不但是学校建设的规划师、建筑师,还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师、监理师,其工作任务是把数以千万计的资金变成一座座精美的建筑物。因此,这个团队的指挥官及整体工作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和宽泛的人际交往能力。
  
  1.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任何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是有效完成工程项目的领导核心和组织者,是工程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者和监督者。近年来,出于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部分高校由于编制等原因,基建管理机构不健全,甚至用临时机构、主要领导兼职太多、缺乏配置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人力不足等情况。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说着重要,干起来丢掉”的尴尬局面,难于形成对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实行有效的控制,造成工程超投资、超工期、质量低劣,直接影响投资效益。
  
  1.2提高基建管理人员的素质
  基建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基建管理方面的规范和规定。但在相当院校中的基建部们的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岗位上仍有一些业务不精或非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基建管理工作的现象,往往凭经验办事多,缺乏科学规范管理程序,致使工程质量监督不及时、不到位,质量通病防不胜防,拖延了工期、浪费了资金,导致工程常出现拆、补、改返工现象,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问题
  
  1.3具有宽泛的人际关系
  基建工作经常与上级领导、下级成员以及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多方人士打交道。接触的人上至领导干部,下至现场工人,跨度很大。基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基建管理者既是决策者、基层负责人、业主,又是服务员。这些不断变换的角色要求基建管理者必须与各种人协调好关系,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注重建筑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是形成质量标准的阶段,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最终质量,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项目设计质量的确定实际上也是一个决策问题,决策过程中盲目降低或改变设计标准都将导致 “先天不足”。尽管不同的建筑物的造价有所不同,但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建设工期的长短,决定着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合理、科学的设计,既可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也可实现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避免“先天不足”,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极大。
  
  2.1制定高质量的“项目设计任务书”
  “项目设计任务书” 是项目规划、决策形成的书面表达材料,是全面开展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性文件之一,对工程项目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包括建设目的、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总平面位置,建筑规模和投资,为满足各种使用功能对建筑、结构、电气、采暖与给排水、消防、通讯等方面提出详实、具体的设计要求。高校应对建设项目经过充分的调研、考察的前提下,收集、整理同类建筑设计的经验、教训,再向设计部门提供一份符合高校教学、科研规律和特点的“项目设计任务书”,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先决条件。
  
  2.2通过设计招标,择优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
  采用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多家竞投和组织有关专家综合评比的方式择优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是在工程项目的源头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设计工作程序,确保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主要设计阶段工程项目质量。当前,普遍存在设计不精,缺乏创新的情况,这增加了工程质量的不确定因素。为了避免频繁的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采用合同管理措施,在工程项目设计合同经济条款上,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约束设计单位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控制,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3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是整个项目建设工期中占用时间最长的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质量标准的阶段,高校必须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加强每一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注重建筑施工队伍的选择
  选择一支质量意识强、作风好的施工队伍,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第一步。实践证明,一个项目施工质量的好与坏,与好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有直接的关系。选择施工企业不仅要以企业的知名度、规模及报价高低来进行取舍,还要经过考察比较之后,把有实力、有质量意识、有优质工程施工经历的施工单位作为被推荐的投标单位。
  
  3.2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是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对各种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控制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保证建筑材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选用先进、可靠、适用、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机械设备,也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按项目管理程序,与施工单位及监理方一同对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红砖、沥青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及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复验,合格后,进场的材料方可用到工程中。大宗材料还可以采用“甲招乙供,业主转付货款”的采购方式,确保工程材料的可靠性。
  
  3.3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施工各环节的有机组合即为施工的全过程,全过程跟踪检查是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最适用的办法。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除施工单位要组织质量保证小组,要做好现场检查监督外,建设单位也应选调懂技术、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施工现场检查员,参与施工图纸会审、交底、生产调度会议,掌握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施工进度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同时,建设单位施工现场检查员要勤跑工地、勤观察、勤记录,必要时,还应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遇到的质量难题,让质量事故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现场跟踪控制中要注意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在项目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质量管理点,督促施工单位妥善处理,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4 重视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高校基本建设管理部门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最终检验,将实际工程质量指标与合同文件或设计文件规定的指标进行比较,以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向交付使用转移的必要环节,体现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尽管前面几个管理阶段的质量管理都强调事先预防,但事后检验并不多此一举。通过及时、认真的总结,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要提高高校基本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从宏观上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相关制度。在微观上对各个项目建设阶段既要抓关键,又要兼顾其它环节,环环紧扣,形成项目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一是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的事前控制,包括项目的规划、决策阶段,从源头把好关,避免盲目规划、胡乱决策引发后患;二是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加深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审计,通过对项目开工前的质量管理以达到事先预防的目的。最终为高校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教学和科研用房。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电子技术实践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的讲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电子技术实践》课中采用集声音、动画、及网络交互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种类齐全的电子元器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