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你周围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你或许会担心,他会不会病情突然发作,对你施加暴力行为?你也许还会问,这类暴力行为可以预测吗?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呢?无疑,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精神疾病患者有多危险
  一般人的看法
  根据四年前在香港地区做的一项调查,50%以上的人不愿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复设施附近,更多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坏性”,“容易危害他人”。事实上,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担心和恐慌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曾经枪击里根总统的欣克利就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此案也引起了美国当地人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恐惧。
  
  专家的观点
  瑞典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有暴力史的精神疾病患者仅占其总数的8%左右,而正常人则有近20%曾使用过暴力。在以暴力闻名的一些地区,如美国的某些城市,研究结果也与之相似,且精神疾病患者对正常人使用暴力的情况更为少见。
  
  产生偏见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匪夷所思、没有任何预兆的事件,往往会让人们感到恐惧(许多好莱坞恐怖片常常描述这类现象,利用的正是人们的这种心理),而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表面上恰好属于这种类型。因此,如果10个暴力事件中有1个是精神疾病患者所为,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常常就是这一宗。
  此外,一些传媒的宣传报道常常起着负面作用。国外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渲染报道,多数有其特殊的“利益”动机:既然每次这种事件都起到了轰动效应,传媒自然会乐此不疲,好莱坞电影《沉默的羔羊》大获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普通大众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精神疾病患者犯下的一宗宗“血案”,产生偏见也就不足为怪了。
  
  应采取的对策
  精神疾病患者并非如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危险”,但是,对他们要加倍重视才对。尽管从总体上讲,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不比正常人高,但确有一些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具有危险性。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类型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出10倍左右。
  此外,在事件处理方面,精神病患者也与正常人大不相同。患者对其暴力行为不具有实质性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如果构成犯罪,则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
  
  预测患者的暴力行为
  比较公认的一些“预测因素”,包括:男性,青壮年,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未婚,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智能偏低,有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疾病史(如颅脑外伤、高热等),有童年期家庭环境偏差(如受虐待、父母离异等),学习困难,有品行障碍(如逃学、斗殴、虐待动物等)史,药物或乙醇依赖者,有反复家庭暴力或违法行为史,有冲动型或反社会型人格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偏执型、特别是伴有嫉妒、被害妄想及命令性幻听者),等等。
  
  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技巧
  家人、朋友和其他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者,必须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①对于烦躁、激动状态中的患者,不应过分地去关心、询问。②当患者向你发怒时,不可与之发生正面冲突。③不应嘲笑、歧视患者。④对于症状相对稳定的患者,要督促其服药、随访,并留意其复发的预兆。⑤发现有精神症状复发倾向时,应及时送其去治疗,必要时可在多人协助下,强制其住院。⑥与有过暴力史而又正处于发病期中的患者接触时,最好不要处在患者可以正面攻击的位置,且最好有旁人在场,必要时可提供帮助。⑦患者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如果实在无法办到,可用温和的语气与其商量,并做出解释。
  虽然少数患者确有反复暴力的倾向,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学会自我保护,就可以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
其他文献
不同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到大脑,除了能引起人们产生阴暗、冷暖、轻重、远近等感觉外,还能产生兴奋、忧郁、紧张、轻松、烦躁、安定等心理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与健康。  1.红色:这是一种较具刺激性的颜色,给人以大胆、强烈的感觉,使人产生热烈、活泼的情绪。但不宜接触过多,过久凝视大红颜色,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般应避免红色。2.黄色:属于暖色系统,是人出生时最
期刊
1.到海滨城市旅游的当天,你就迫不及待地去过海鲜瘾。谁知吃过后,就感到腹痛,随后上吐下泻,你该怎么办?  A. 大量喝开水,以免引起脱水。  B. 口服自备的止泻药,如易蒙停。  C. 口服自备的消炎药,如黄连素或阿莫西林。  [正确处理]上吐下泻或伴有腹痛是许多旅游者都经历过的急症,多半属于急性胃肠炎。往往是因进食不洁食物或对异地的饮用水不适应所致。假如是不洁食物引起的,口服止泻药会抑制细菌或毒
期刊
人类很早以来就曾想用“换心术”来实现治疗心脏病或挽救生命的愿望。  1967年12月,在南非开普敦的一家医院进行了人类首例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术。虽然病人术后因肺部感染仅存活了18天,但手术的初步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极大兴趣。之后,全世界进行了上百次心脏移植手术,但由于排异反应和感染等因素,病人大多死亡。直到20世纪80年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发明,使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易于控制,这才使
期刊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又蹦又跳地来到了诊疗室。小男孩的名字叫壮壮,今年四岁。妈妈带他来这里,是想让医生检查一下壮壮的外生殖器是否太小,包皮是否过长。但没想到,医生刚想脱下壮壮的裤子进行检查,刚才还是高高兴兴的小男孩,此时却大喊大叫,两只小手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小鸡鸡”,生怕被医生看见似的。妈妈在一旁不停地解释、劝说,甚至用巧克力、气球来哄骗,还是无济于事。壮壮似乎有一副“命根子”就是不
期刊
大学时代,本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一些大学生却染上了交往困难的“怪病”:不能顺利地与同学正常交往,难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引起的“继发性”心理问题也不少:孤独感、空虚、心情压抑、失落感、同学感情淡漠,甚至自杀等。为此,我们走进了大学校园,并就此展开了一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交往困难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些“让交往变得不再困难”的知识、办法,对于
期刊
精神不正常会有哪些表现?请看下面题为《精神病房一瞥》的诗:  有的在床上拿大顶  有的在白天打电筒  有的狂呼:“地震!地震!”  有的抖缩在屋角,怕人向他行凶  有的不敢饮食,怀疑饭菜有毒  有的骑上椅子,准备遨游太空  有的抱着画板,亲吻封面上的女郎  有的高唱:“我是一个兵!”  以上是新生代诗人寒山的一首诗。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他在精神科病房感触最深的画面。诗中所用的语言十分简单,描述的现
期刊
有人说,现在的男人活得真累:既要做家里的“顶梁柱”,又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混个脸”,还要不时被妻子无缘无故地数落一通。那么,男人是不是真得该“歇歇”了,或采取一些别的什么措施?请看一组调查结果(国外资料):  ★一个出生时很健康的男孩,他活到85岁的几率只有女孩的一半。  ★在15种造成死亡主要原因的统计中,男性的死亡年龄均比女性小。  ★ 男性比女性的收入高,但他们的实际消费却不及女性。  ★
期刊
孩子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很多家长都关心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却很少有人注意孩子的适应技能如何。其实,适应技能的发展与智力同样重要,不过它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如何自理个人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幼儿期是个体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发展基本的适应技能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今后乃至一生都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注意幼儿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情况。    常被忽视的“
期刊
紧急呼救    肾脏在渐渐丧失功能……  黄老汉生长在安徽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以务农为生。虽说文化程度不高,可平时爱看些保健类的书和杂志,一家人倒也身健体康,没得什么大病。  未料,三年前黄老汉最小的女儿翠花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发热,而且容易疲劳,在当地卫生所检查,也没有找到原因。28岁的黄翠花从小到大没去过医院,这次会不会得什么大病呢?黄老汉便嘱咐女儿去城里的大医院查一下。  黄翠花第二天就去了,回
期刊
读者看了题目后,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可理解:帕金森病与战争狂人希特勒有什么关系?帕金森病“打败”了希特勒?!这是否有些牵强附会,甚至危言耸听?  实则不然。在近期召开的第13届国际帕金森病学术交流大会上,一位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神经病学专家向与会者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正是由于希特勒患了晚期帕金森病,他的思维变得迟钝,因而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最终导致了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的失败和第三帝国的灭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