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详细介绍了日本巨丰黄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巨丰黄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12-02
日本巨丰黄豆又名日本千斤豆,是目前最优良的食用大豆之一,更是优良的饲料和工副业原料。其适应性广,北方广大地区的沙土、壤土、黏土地均生长良好。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与轮作
在鲁中地区可与玉米、小麦、蔬菜等轮作,减少重茬,同时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耕为原则,大豆主产区采用旋耕机进行深耕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20cm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
2机械化精量播种
大面积种植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离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cm。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cm小垄种2行,90~105cm大垄种4行,小行距12cm左右,密度加大到37.5~45.0万株/hm2,增产15%~20%。在大豆的播种期因灾(如连续干旱或阴雨)而不能播种时,通过育苗移栽可缩短营养生长时间,保证大豆田间有充足的生育期。对于夏大豆可于收麦前15d进行育苗。
3肥水管理
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整地过程中施有机肥30~45t/hm2,二铵75kg/hm2;种肥施在种下4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肥。这样可以满足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适时浇水,除开花时浇水外,其他时间浇水次数依旱情而定。
4田间管理
4.1断根栽培
大豆属于直根系作物,入土较深,但侧根少。适时切断大豆主根,可促进大豆侧根的生长,增加养分吸收和增强根瘤菌固氮能力。断根宜在播种后10~11d时进行。方法是用薄铁铲斜插在豆苗地下约5cm深处切断主根,以防豆苗移位和伤害侧根。
4.2摘心
摘除顶心可促进分枝,矮化壮杆,防止倒伏,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输至花荚,利于增花保荚,提高产量。一般可增产15%以上,通常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摘除主茎顶端1~3cm长。
4.3化学调控
4.3.1喷施多效唑。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喷施100~200mg/kg的多效唑溶液300~450kg/hm2,可促壮抑旺,使大豆植株矮化,叶片功能期延长,利于豆田通风透光,改善小气候,防止倒伏,促进高产。使用浓度和次数应视大豆生长情况而定。
4.3.2喷施三苯碘甲酸。在大豆的开花期喷施浓度为100 mg/kg的三苯碘甲酸溶液,间隔5~7d再用200mg/kg的三苯碘甲酸溶液,每次用量为750kg/hm2。可以抑制大豆植株顶端的生长优势,促进腋芽发育,增多分枝,矮化植株,控旺防倒,增加开花,减少落荚,促进早熟增产。
4.3.3喷施亚硫酸氢钠。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用15%~17%的亚硫酸氢钠溶液750kg/hm2各喷1次,可降低呼吸强度,减少落荚。在大豆花荚期用20~30mg/kg的增产灵溶液750kg/hm2,每隔1周喷1次,连续喷2次,能使豆荚脱落减少10%,增产10%~15%。
4.3.4补充微量元素。大豆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钼、锰、锌、硼、镁等,这些元素在大豆植株中含量很低,但它们对各项生理功能的作用极为重要。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方法。在生产中,一般可以通过测土平衡施肥、采用含微量元素的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微肥拌种以及叶面喷施,均可有效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症。
5病虫害防治
5.1根腐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造成减产25%~75%。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起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叶片凋萎。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播种前用35%甲霜灵粉剂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均为种子量的0.3%~0.4%。必要时喷洒或浇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防治。
5.2茎枯病
多发生于大豆植株生育的中后期,主要为害茎部。茎上初生长椭圆形病斑,灰褐色,后逐渐扩大呈一块块黑色长条斑。初发生于茎下部,渐蔓延到茎上部,落叶后收获前植株茎上症状最为明显。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减少菌源。
5.3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杆,7月下旬开始发病,茎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40%治萎灵粉剂l 000倍液、50%复方菌核净1 000倍液,此外,用真菌王肥3 000mL/hm2与50%防霉宝9kg/hm2,对水9 000 kg/hm2于初花末期或发病初期喷防,效果明显。
5.4灰斑病
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同时百粒重下降,品质降低。除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外,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kg/hm2对水450kg/hm2喷雾。
5.5大豆黄腹灯蛾
黄腹灯蛾成虫为白色,前翅散生许多黑色斑点。黄腹灯蛾在各地1年发生1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翌年6月初羽化为成虫。第1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下旬,初孵化的幼虫群体危害,稍大后即分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后立即钻进土缝里或草棵底下躲藏起来。幼虫为害作物叶片,甚至连幼茎全被吃掉,严重发生时可造成毁种。防治时注意在幼虫幼龄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要在早晚幼虫活动旺盛时喷洒农药。针对黄腹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的产卵量。进行秋深翻,以销毁黄腹灯蛾越冬的场所,减少虫源。及时清除被危害田的四周杂草,或挖沟阻止转移,当发现有幼虫向大田里迁移时,可在大田周围挖沟,沟内撒些农药即可杀死幼虫。发生时可喷洒2.5%敌百虫粉或5%西维因粉剂22.5~30.0kg/hm2防治;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龄期大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375~450kg/hm2喷雾防治。
6收获
豆叶由绿变黄达到成熟期,落叶80%即可收割,用割豆机或人工收获均可。先堆积2~3d,即可用机械轧豆秸,扬净,分装贮藏。
关键词 日本巨丰黄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12-02
日本巨丰黄豆又名日本千斤豆,是目前最优良的食用大豆之一,更是优良的饲料和工副业原料。其适应性广,北方广大地区的沙土、壤土、黏土地均生长良好。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与轮作
在鲁中地区可与玉米、小麦、蔬菜等轮作,减少重茬,同时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耕为原则,大豆主产区采用旋耕机进行深耕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20cm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
2机械化精量播种
大面积种植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离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cm。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cm小垄种2行,90~105cm大垄种4行,小行距12cm左右,密度加大到37.5~45.0万株/hm2,增产15%~20%。在大豆的播种期因灾(如连续干旱或阴雨)而不能播种时,通过育苗移栽可缩短营养生长时间,保证大豆田间有充足的生育期。对于夏大豆可于收麦前15d进行育苗。
3肥水管理
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整地过程中施有机肥30~45t/hm2,二铵75kg/hm2;种肥施在种下4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肥。这样可以满足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适时浇水,除开花时浇水外,其他时间浇水次数依旱情而定。
4田间管理
4.1断根栽培
大豆属于直根系作物,入土较深,但侧根少。适时切断大豆主根,可促进大豆侧根的生长,增加养分吸收和增强根瘤菌固氮能力。断根宜在播种后10~11d时进行。方法是用薄铁铲斜插在豆苗地下约5cm深处切断主根,以防豆苗移位和伤害侧根。
4.2摘心
摘除顶心可促进分枝,矮化壮杆,防止倒伏,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输至花荚,利于增花保荚,提高产量。一般可增产15%以上,通常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摘除主茎顶端1~3cm长。
4.3化学调控
4.3.1喷施多效唑。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喷施100~200mg/kg的多效唑溶液300~450kg/hm2,可促壮抑旺,使大豆植株矮化,叶片功能期延长,利于豆田通风透光,改善小气候,防止倒伏,促进高产。使用浓度和次数应视大豆生长情况而定。
4.3.2喷施三苯碘甲酸。在大豆的开花期喷施浓度为100 mg/kg的三苯碘甲酸溶液,间隔5~7d再用200mg/kg的三苯碘甲酸溶液,每次用量为750kg/hm2。可以抑制大豆植株顶端的生长优势,促进腋芽发育,增多分枝,矮化植株,控旺防倒,增加开花,减少落荚,促进早熟增产。
4.3.3喷施亚硫酸氢钠。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用15%~17%的亚硫酸氢钠溶液750kg/hm2各喷1次,可降低呼吸强度,减少落荚。在大豆花荚期用20~30mg/kg的增产灵溶液750kg/hm2,每隔1周喷1次,连续喷2次,能使豆荚脱落减少10%,增产10%~15%。
4.3.4补充微量元素。大豆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钼、锰、锌、硼、镁等,这些元素在大豆植株中含量很低,但它们对各项生理功能的作用极为重要。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方法。在生产中,一般可以通过测土平衡施肥、采用含微量元素的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微肥拌种以及叶面喷施,均可有效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症。
5病虫害防治
5.1根腐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造成减产25%~75%。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起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叶片凋萎。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播种前用35%甲霜灵粉剂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均为种子量的0.3%~0.4%。必要时喷洒或浇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防治。
5.2茎枯病
多发生于大豆植株生育的中后期,主要为害茎部。茎上初生长椭圆形病斑,灰褐色,后逐渐扩大呈一块块黑色长条斑。初发生于茎下部,渐蔓延到茎上部,落叶后收获前植株茎上症状最为明显。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减少菌源。
5.3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杆,7月下旬开始发病,茎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40%治萎灵粉剂l 000倍液、50%复方菌核净1 000倍液,此外,用真菌王肥3 000mL/hm2与50%防霉宝9kg/hm2,对水9 000 kg/hm2于初花末期或发病初期喷防,效果明显。
5.4灰斑病
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同时百粒重下降,品质降低。除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外,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kg/hm2对水450kg/hm2喷雾。
5.5大豆黄腹灯蛾
黄腹灯蛾成虫为白色,前翅散生许多黑色斑点。黄腹灯蛾在各地1年发生1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翌年6月初羽化为成虫。第1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下旬,初孵化的幼虫群体危害,稍大后即分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后立即钻进土缝里或草棵底下躲藏起来。幼虫为害作物叶片,甚至连幼茎全被吃掉,严重发生时可造成毁种。防治时注意在幼虫幼龄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要在早晚幼虫活动旺盛时喷洒农药。针对黄腹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的产卵量。进行秋深翻,以销毁黄腹灯蛾越冬的场所,减少虫源。及时清除被危害田的四周杂草,或挖沟阻止转移,当发现有幼虫向大田里迁移时,可在大田周围挖沟,沟内撒些农药即可杀死幼虫。发生时可喷洒2.5%敌百虫粉或5%西维因粉剂22.5~30.0kg/hm2防治;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龄期大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375~450kg/hm2喷雾防治。
6收获
豆叶由绿变黄达到成熟期,落叶80%即可收割,用割豆机或人工收获均可。先堆积2~3d,即可用机械轧豆秸,扬净,分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