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地球物理学家正在全球搜集地幔柱证据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9日,Nature发表题为“火山之下”(Underthevolcano)的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常利用地震波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间的地震波波速标定地球内部的温度差和密度差,采用地震图像来观测地幔柱的局部特征。为了证实地幔柱的存在,科学家们通常会选取多个火山点,如夏威夷、留尼旺、大西洋南部的达库尼亚群岛等进行论证。
其他文献
自2017年10月31日临潭4.5级地震以来,甘东南地区出现ML4.0地震大范围平静(图1),截止到6月4日平静时间达到570多天,而平静区外围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2000年以来,甘东南地区4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500天共统计到3次:2008年汶川8级地震前,该区域平静达到552天;2016年7月22日岷县6.6级地震前,平静达到628天;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级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岷县-漳县发生Ms6.6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结果,震中位置为34.5°N,104.2°E,震源深度20km,最大余震为Ms5.6.甘肃岷县-漳县6.6级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中常出现的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影响、电极
3 枪阵性能我们测试的最大单枪,容量为2000立方英寸,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获取地表下3km的反射波。使用单枪作为震源,更严重的不足是其产生的是单一的压力脉冲,仅有一些环形振荡
1概况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受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震后影响,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主要在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活动格局将有所改变,存在向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迁移的可能。"西部大三角"地区处于7级以上地震高频活动的恢复阶段,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后,先
详细了解震源的辐射场对于有效的震源设计和震源波场反褶积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了解气枪理论和操作原理,就有必要研究气枪在水下释放产生的气泡运动。气枪能够在水下释放高压气
传统地面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监测的是观测装置下的视电阻率。在装置一定时,由测区勘探体内介质各点的真电阻率值决定。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及降水等原因,地下介质浅部(地表)的电阻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地电阻率观测的"年变化",即观测数据一年内有周期性变化。我国大多数地面敷设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年变化值在1%~5%之间,大的可达10%以上,这一变化幅度已远远超过震前地电阻率的1%异常变化值。近年干扰的增多致
S变换、超限率方法是近年来定点形变资料处理分析的一个新方法,新方法的使用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是提取短临异常方面的新探索.以往观测资料较少,但经过“九五”、“十五”改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地震前兆观测研究,并对地震预测进行探索。自前苏联科学家Gorny等人(1988)发现1984年加兹利地震震前卫星热红外辐射值异常后,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地震学界和遥感学界共同关心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来探测地震热前兆的有效性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