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发展前景较好。通过调研,阐述了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分析了惠州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惠州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713-02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主题,继“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后,又提出“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笔者会同惠州市有关部门到各县区开展调研,并赴上海等地学习了先进经验。同时也对惠州当地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建议。
1 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据农业部调查,2012年底,全国共有家庭农场87.70万个,已注册或被有关部门认定的有3.32万个。家庭农场正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迅速拓展,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家庭农场发展培育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1.1 突出经营者主体地位
目前国家对家庭农场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但上海、湖北等先行城市对家庭农场概念相对一致: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方式,使得“谁来种地”的问题迎刃而解,突出了农户的主体地位。通过调研发现,各地都在扶持当地种田能手、养殖能手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来发展家庭农场,这在“农民老年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使得土地经营变得有主可随。同时,作为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使得家庭农场升级为法人,进而与传统的种养大户等散漫发展区分开来,使得其发展更加规范化、市场化、企业化。
1.2 重视推进土地流转
没有土地的适度集中,也就没有家庭农场发展的空间。各地市实践证明,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基础和有力保障。如浙江省宁波市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上海松江的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土地的方式、武汉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等,这些实践方式也为其他地市发展家庭农场时土地流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3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为加快推进家庭農场发展,先行的各个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专业农场倾斜;二是专业农场贷款贴息;三是专业农场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和政策,不受身份和户籍限制;四是落实用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五是农机具购买优惠;六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相关减免政策。
2 惠州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在惠州市政府及市农业局的引导和扶持下,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四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己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推动力量。2014年,惠州市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龙头企业10家以上、合作社450家;尽快出台《惠州市家庭农场管理办法(试行)》,在政策上、制度上有序引导家庭农场的发展,并提供制度保障,扶持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虽然惠州目前还未出台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和认定管理办法,但笔者对全市初具家庭农场性质的种养大户摸底调查认为,惠州已具备了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基础。
2.1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奠定基础
2013年,预计惠州市农业增加值13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14 091元,增长13.5%,增幅连续7年达到两位数。其中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效益略降,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水果量减价升,养猪效益回升,家禽业亏损,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为培育惠州发展家庭农场奠定了基础。
2.2 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撑
惠州市拥有1所农业中职学校、4家市级科研所、1家省级“农业院士工作站”、24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每年引种及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00多个,开展各种农民培训与科技下乡活动,科技贡献率达58%。这些都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撑。
2.3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不断发展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创造条件
2013年,惠州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43家,其中国家级4家(含2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28家、市级117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9家。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社80家、市级示范社99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同盟”以及“农超对接”等这些产业化组织的发展为惠州发展家庭农场创造了有利基础与条件。
2.4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成为可能
2013年,惠州市农机具购置补贴为历年最高,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基地和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3个;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13个,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0.75万hm2;在粮食机械化烘干、节水灌溉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面领跑广东省各市。此外,惠州市不断建设农村流通、农村金融、农村科技3项服务体系,加强了农村信息网络、供电网络、饮水安全扶贫开发4项工程建设,促进了城乡公用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这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使得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成为现实可能。 3 推进惠州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上海等家庭农场先行城市调研来看,家庭农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惠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笔者走访了惠城区汝湖镇洪兴生态农场、博罗县杨村镇九龙山家庭生态农场、旺旺农庄、公庄镇盈盛和宴农庄等地,这些农场已具备家庭农场条件。而根据从业者看来,土地流转困难、资金周转困难、科技水平、品牌建设等是当下制约惠州市家庭农场发展主要方面。鉴于此,笔者根据上海松江等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惠州市的实际情况,就推进惠州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3.1 出台家庭农场管理办法
参考各兄弟省市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注册登记管理程序,鼓励和支持现有种养大户向具有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过渡[2]。对家庭农场的规模要明确界定,逐步推行适合惠州的家庭农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农场主素质、经营规模、条件建设、经济效益、机械配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以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管理水平[3]。根据惠州的实际情况,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
3.2 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政策
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首先,要解决家庭农场发展所必需的土地流转问题。尽快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逐步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進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其次,要解决好家庭农场发展的资金问题,在金融政策上要向家庭农场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奖补。第三,政府要给予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服务作用。服务要产前、产中、产后并重,尤其要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以及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上下功夫。第四,引导家庭农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惠州打造了甜玉米、马铃薯、梅菜、荔枝、龙门年桔、石湾韭黄、特色蔬菜、花卉、优质番薯、大顶苦瓜、淮山粉葛、优质紫红茄十二大特色农产品,形成了7个相对连片0.33万hm2的特色农业产业带。而新型的经营主体如何更好地发展品牌农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要“走出去”,形成“一村一品”[1-15]。
3.3 加强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素质
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和提升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主专项培训,加大对家庭农场从业人员政策、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指导培训,全面提升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鼓励达到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引进技术、财务、销售等方面的人才,提高农场管理水平[16]。
参考文献
[1]凌永建,朱秀丽,胡然挺,等.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J].浙江现代农业,2012(2):34-36.
[2] 罗艳,王青.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1-1284.
[3] 胡光明.对完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垦,2010(3):36-38.
[4] 李雅莉.农业家庭农场优势的相关理论探讨[J].农业经济,2011(7):14-15.
[5] 王书萍,梁逢超.种植大户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18-19.
[6] 班丽珍.关于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制度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2(27):141-142.
[7] 贾达文.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困境及对策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0-22.
[8] 严谷军.社区银行与小型家庭农场金融支持: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8(1):123-125.
[9] 吴义达,盂祥学.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118-119.
[10]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叨[J].重庆社会科学,2010(5):20-23.
[11] 王广斌,周岩.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变革的目标选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37-139.
[12] 罗琼.关于方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9-11.
[13] 袁薇.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建议:基于河北省献县韩村乡西大屯村的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09(15):7-8.
[14] 关锐捷.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2(4):4-10.
[15] 钱明,黄国祯.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4-295.
[16] 于利华,刘延涛.农民培训现状与职业农民培育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4):135-140.
关键词 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713-02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主题,继“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后,又提出“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笔者会同惠州市有关部门到各县区开展调研,并赴上海等地学习了先进经验。同时也对惠州当地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建议。
1 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据农业部调查,2012年底,全国共有家庭农场87.70万个,已注册或被有关部门认定的有3.32万个。家庭农场正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迅速拓展,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家庭农场发展培育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1.1 突出经营者主体地位
目前国家对家庭农场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但上海、湖北等先行城市对家庭农场概念相对一致: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方式,使得“谁来种地”的问题迎刃而解,突出了农户的主体地位。通过调研发现,各地都在扶持当地种田能手、养殖能手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来发展家庭农场,这在“农民老年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使得土地经营变得有主可随。同时,作为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使得家庭农场升级为法人,进而与传统的种养大户等散漫发展区分开来,使得其发展更加规范化、市场化、企业化。
1.2 重视推进土地流转
没有土地的适度集中,也就没有家庭农场发展的空间。各地市实践证明,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基础和有力保障。如浙江省宁波市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上海松江的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土地的方式、武汉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等,这些实践方式也为其他地市发展家庭农场时土地流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3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为加快推进家庭農场发展,先行的各个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专业农场倾斜;二是专业农场贷款贴息;三是专业农场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和政策,不受身份和户籍限制;四是落实用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五是农机具购买优惠;六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相关减免政策。
2 惠州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在惠州市政府及市农业局的引导和扶持下,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四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己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推动力量。2014年,惠州市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龙头企业10家以上、合作社450家;尽快出台《惠州市家庭农场管理办法(试行)》,在政策上、制度上有序引导家庭农场的发展,并提供制度保障,扶持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虽然惠州目前还未出台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和认定管理办法,但笔者对全市初具家庭农场性质的种养大户摸底调查认为,惠州已具备了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基础。
2.1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奠定基础
2013年,预计惠州市农业增加值13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14 091元,增长13.5%,增幅连续7年达到两位数。其中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效益略降,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水果量减价升,养猪效益回升,家禽业亏损,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为培育惠州发展家庭农场奠定了基础。
2.2 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撑
惠州市拥有1所农业中职学校、4家市级科研所、1家省级“农业院士工作站”、24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每年引种及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00多个,开展各种农民培训与科技下乡活动,科技贡献率达58%。这些都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撑。
2.3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不断发展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创造条件
2013年,惠州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43家,其中国家级4家(含2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28家、市级117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9家。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社80家、市级示范社99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同盟”以及“农超对接”等这些产业化组织的发展为惠州发展家庭农场创造了有利基础与条件。
2.4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成为可能
2013年,惠州市农机具购置补贴为历年最高,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基地和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3个;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13个,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0.75万hm2;在粮食机械化烘干、节水灌溉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面领跑广东省各市。此外,惠州市不断建设农村流通、农村金融、农村科技3项服务体系,加强了农村信息网络、供电网络、饮水安全扶贫开发4项工程建设,促进了城乡公用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这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使得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成为现实可能。 3 推进惠州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上海等家庭农场先行城市调研来看,家庭农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惠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笔者走访了惠城区汝湖镇洪兴生态农场、博罗县杨村镇九龙山家庭生态农场、旺旺农庄、公庄镇盈盛和宴农庄等地,这些农场已具备家庭农场条件。而根据从业者看来,土地流转困难、资金周转困难、科技水平、品牌建设等是当下制约惠州市家庭农场发展主要方面。鉴于此,笔者根据上海松江等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惠州市的实际情况,就推进惠州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3.1 出台家庭农场管理办法
参考各兄弟省市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注册登记管理程序,鼓励和支持现有种养大户向具有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过渡[2]。对家庭农场的规模要明确界定,逐步推行适合惠州的家庭农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农场主素质、经营规模、条件建设、经济效益、机械配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以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管理水平[3]。根据惠州的实际情况,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
3.2 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政策
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首先,要解决家庭农场发展所必需的土地流转问题。尽快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逐步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進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其次,要解决好家庭农场发展的资金问题,在金融政策上要向家庭农场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奖补。第三,政府要给予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服务作用。服务要产前、产中、产后并重,尤其要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以及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上下功夫。第四,引导家庭农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惠州打造了甜玉米、马铃薯、梅菜、荔枝、龙门年桔、石湾韭黄、特色蔬菜、花卉、优质番薯、大顶苦瓜、淮山粉葛、优质紫红茄十二大特色农产品,形成了7个相对连片0.33万hm2的特色农业产业带。而新型的经营主体如何更好地发展品牌农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要“走出去”,形成“一村一品”[1-15]。
3.3 加强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素质
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和提升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主专项培训,加大对家庭农场从业人员政策、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指导培训,全面提升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鼓励达到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引进技术、财务、销售等方面的人才,提高农场管理水平[16]。
参考文献
[1]凌永建,朱秀丽,胡然挺,等.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J].浙江现代农业,2012(2):34-36.
[2] 罗艳,王青.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1-1284.
[3] 胡光明.对完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垦,2010(3):36-38.
[4] 李雅莉.农业家庭农场优势的相关理论探讨[J].农业经济,2011(7):14-15.
[5] 王书萍,梁逢超.种植大户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18-19.
[6] 班丽珍.关于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制度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2(27):141-142.
[7] 贾达文.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困境及对策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0-22.
[8] 严谷军.社区银行与小型家庭农场金融支持: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8(1):123-125.
[9] 吴义达,盂祥学.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118-119.
[10]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叨[J].重庆社会科学,2010(5):20-23.
[11] 王广斌,周岩.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变革的目标选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37-139.
[12] 罗琼.关于方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9-11.
[13] 袁薇.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建议:基于河北省献县韩村乡西大屯村的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09(15):7-8.
[14] 关锐捷.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2(4):4-10.
[15] 钱明,黄国祯.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4-295.
[16] 于利华,刘延涛.农民培训现状与职业农民培育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4):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