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激趣应注重“五要”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好每门功课的起点和催化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精心设计导语,设置竞争机制,多表扬鼓励学生,活用教学方法,多投入感情,这些做法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激趣;五要;语文课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的确不假。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在“五要”上下功夫。
  一、要精心设计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好的开头应似高手对弈,第一着就为全局的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导语设计得好,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演说家洛克伍德·桑佩曾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巧妙与听者交流……关键是讲话开始时的用字和表达。”语文教学的开讲艺术——导语,也是如此。导语的设计要讲求方法和实效,不可千篇一律。笔者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由释题导入,即以解释文章的题目为导语。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教学,“忘却”与“记念”有深刻的含义,“忘却”在文中实际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为了忘却”实是“为了战斗”,而只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这样,既解释了题目,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同时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②由介绍作者导入。中学课本涉及的作者多是名家,由介绍作者引入课文,既顺理成章,引入自然,也易激发学生的仰慕之心和学习热情。③由介绍背景导入。在讲课之前把写作背景适当介绍一下,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致。④由主要人物导入。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不少篇目都有相关人物,我往往从主要人物入手,对他们或介绍,或评述,或渲染,以引起学生了解全文的兴趣。⑤由作业导入,即根据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产生压力感,当学生产生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作业的愿望后,我及时指出某篇文章为我们做好这次作业提供了条件,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掌握做作业的方式和方法。
   二、要创设竞争机制
   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文中说道:“无数经验证明,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效率高得多,即使对自己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竞赛中去。”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竞赛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三个竞赛组(每三个小组为一个竞赛组),竞赛组之间开展问答式比赛,问题抢答比赛、朗读比赛。一篇课文,教师导入新课后,任抽出两个竞赛组进行问答式比赛,余下的一个竞赛组担任评委。比赛开始后,由一个竞赛组有礼貌地向对方提出问题,如果对方答对了,比赛成绩加一分,同时赢得提问题的机会,如果回答错了,由担任评委工作的竞赛组回答,答对了,该组比赛成绩加一分,答错了,提出问题的一方加一分,问题由我进行点拨。在竞赛组之间开展问答式比赛的过程中,我会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如果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我再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抢答,哪一组的同学答对了,就给该组加一分。有些课文要求背诵,我就采用朗读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哪一组最先背出来,就给该组加一分。最后统计分数,分数最高的竞赛组为胜者,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要多激励学生
   中学生有自尊心,有荣誉感,有表现欲。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通过鼓励和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表扬会使他们更加乐学;对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的鼓励,会使他们增加自信心。首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的民主性原则,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其次是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中学生难免说得不尽如意。教师对此不应挑剔,要以鼓励为主,适当补充,完善答案。我常用“说说看”“试试看”“说错了没关系”这些鼓励性的话,消除学生答问题时的心理障碍,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的积极性。
   四、要活用教学方法
   语文传统的教学法是封闭式的讲授法,面对教材,教师首先讲解课文生字生词难句,然后分析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课课如此,篇篇如此,“天不变教法亦不变!”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使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注意根据不同课文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思维的积极性。
   五、要多投入感情
   情感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中“情”从何处来?首先来自教师本身。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应充满热爱之情,把教书当作自己的事业,把课堂当作乐园,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对学生应倾注喜爱之情,教师要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要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要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语文课。其次,从教材中来。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世界,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作为自己的情思。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讲授,把课文中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使课文的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比如,《背影》是歌颂父爱的名篇,我把“背影”作为动情点。在讲授这一课时,通过发自肺腑的导语先把自己对文中那种至亲至善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然后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渲染心中情境。他们的心里本来就蕴含着父母、师长之爱,此时一经我撩拨,其情便与教材之情产生了共鸣。当读到“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学生们潸然泪下。在“爱”的情感驱使下,学生对课文别开生面的命题,新颖独特的表现角度,以及质朴的语言产生了浓浓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总之,语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多种,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使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
  [2] 翟运胜.教学预设“三要”[J].教学月刊,2005(7).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研究了“电磁兼容技术”课程的知识技能框架与教学方法。结合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两次学生问卷调查,针对课程的通识性质,建立了发射和敏感并重,兼顾电磁兼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而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  关键词:物理;情感;兴趣;教育    情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对自身进一步发展有一种愿望,对社会期望行为表现出亲近和关切,在行为后自觉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随着人类
众所周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积极举措。但是,近几年来,某些教师培训机构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现象:实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方法老套,管理松散,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严重压抑甚至挫伤了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导致有些地方的教师对频繁而低效甚至无效的培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显然,当前我们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域里的工作
玫瑰:清而不浊文/林伯南提起玫瑰,一些人往往会与温馨、高雅和美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把玫瑰当作爱情的象征。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玫瑰对人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个面。1保健
选取了采用0.25μm工艺的两组器件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两种器件关态泄漏电流、跨导和栅电流等电学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当器件发展到深亚微米阶段时,影响其辐射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场氧化
本文讨论了PBL在“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结果。实践表明,电路PBL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电路PBL教学中,授
中风病克星──孙火旺由脑溢血、脑血栓等弓愧的脑血管疾病,中医称之为“中风”,是世界十大难症之一。仅我国每年此病患者就有上百万人,其中许多人不治而亡。幸存者大多数也会留
本文以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电机学”为例,基于微课程探讨“电机学”课程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探索使用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课程,培养创
小小一株含羞草文李瑛含羞革为豆科,属植物含羞草的全草,原在美洲,为我国引人的驯化植物,多生于山坡下、丛林中、路旁潮湿地,适宜温暖、湿润和向阳的环境,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及西
采用问卷法对江、维、哈、蒙、锡族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族小学生与全国同龄人的个性结构具有较一致的维度;各族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虽各自有不同,但又具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