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修辞,妆饰作文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因为生活阅历上的不足等原因,在作文文面中呈现“言而无味”的问题,或是文面浅白,写作兴趣不高。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处于作文入门的关键时期,这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初一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要找准重点与方向,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授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文章内容上有所设计,并学会借助修辞手法的运用来丰富文面,扮靓作文,让作文呈现一定的文学色彩,让学生体会写作的浪漫之美。最终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阶段;作文教学;修辞手法;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占到了50分之巨,在各个知识板块中其所占比重最大。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呈现给阅卷老师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势必能获得老师的认可,获得较高的分数,进而就能拉开分数。所以说,初中作文教学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作文入门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写作模式往往还没有脱离小学时代的想法,对事物、景物缺乏观察能力和整体性的概括能力,文辞上难免会有些单调、有些稚气,更别提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润色自己的文章,快速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而且,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模仿与学习能力。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引领学生走进作文,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以引导的方式慢慢将修辞手法引入到作文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初一年级的作文训练,应该着重开始锻炼学生对作文的立意,与此同时加强语言的美化。在潜移默化中将修辞的运用引入到学生脑海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巧用排比添气势,借用名句显底蕴,多用比喻才生动,妙用修辞增文采”。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呈现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
  一、由仿写、改写引导初一年级学生走近作文
  前面章节中我们曾经提到,刚刚脱离小学作文模式的初一年级的学生,作文风格和思考模式并未来得及有所转变,语言单调匮乏,作文整体缺乏深度和全面性,更不用提修辞手法。因此,假若在此刻强行要求学生使用修辞手法,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误导,认为作文太难从而抵触作文,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建议先引导学生从仿写与改写较优秀的作文开始,慢慢激发学生对优美作文的写作兴趣和探索心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作文的基本修辞手法,为以后作文成绩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仿写、改写优秀作文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完全没有创新,初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都正处在活跃时期,模仿与学习能力均较强,因此在仿写与改写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作文的格局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对以后为自己的作文布局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针对学生写作能力,有重点地训练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有精彩的题目外,还应该在开篇就吸引读者,或是吸引阅卷者。作为教师,应该针对目前初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兴趣,有重点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尤其是在作文的开头部分。如果能设计精彩的开篇,就能加深读者或是阅卷者对文章的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强化学生做到开篇点题,语言精彩生动,语言多变,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如优秀作文《人与路》中:“漫漫人生路,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是我一生的呵护;茫茫人海中,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比金钱更珍贵;悠悠求学路,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反省的重要性。并借助排比的修辞格,气势磅礴地呈现出对“反省”的认识。此外,还有一篇优秀作文这样开头:“是否听到过她踏足在青石板上零碎的脚步声?是否目睹过她斜睨在古弄堂里高傲的眼神?是否留意过她常穿的晚清旗袍上烫金的妖冶玫瑰?……”作者将反问和排比手法有机融合,写出了对张爱玲的认识,写出了其家族留给她的凄楚等。文章开篇语言极为生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华衣锦衫,丰富内容
  作文的内容充实与否、语言优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决定作文的优劣。在提升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以及进行过重点训练之后,就应该将教学着重放在充实作文内容、润色作文修辞之上了。初一年级学生的社会经历和社会体验较少,缺乏优美语言的积累。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作文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形成独特的体验。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修辞,运用修辞,这样才能让作文呈现韵味。如,在作文训练中,一名学生在《曾经的美好》中写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只是一瞬间,初三就已来临,而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也渐行渐远,我们随着时间的河水一天天长大,我们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打击,也曾经犹豫和彷徨,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追寻曾经的美好,我们在回忆中仍向往不可知的未来。无论如何,人生就是一个从出生就开始凝望死去的过程,我们总要长大,我们总要回忆曾经的美好和向往不可知的未来。”文章运用了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极具文学色彩地进行了叙述,强调了回忆曾经的美好和向往不可知的未来的关系。这样恰当、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作文的文学色彩。
  此外,也要注重作文收尾的训练,在文末巧用修辞,呼应首段,让文章结构也更加紧凑,还能起到画龙点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 在针对初一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时,语文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要强化训练,让学生们能有效运用修辞手法来扮靓作文,让作文文质俱佳,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获得写作的效果和体验写作的乐趣。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拼音是抽象的符号,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教师要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编儿歌、做游戏、讲故事、创情境,这都是非常好的方式。趣味且富有实效的教学,让拼音课堂轻松起来。关注学生主体,孩子们爱学乐学,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儿歌;游戏;故事;情境;乐趣;轻松;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问题的设计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抓准教学的关键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一: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进行了“主问题”设计的实践。实践二:笔者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只抓了一个问题,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实践三:在教学《风筝》时主问题的设计就抓住“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学生的答案中很自然的就会有“悲哀”一词。于是“悲哀
【摘要】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
摘 要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牵动了各方的视野,也让高考改革这一教育领域的核心环节再一次成为各阶层人们热议的共同话题。实现高考改革有两大途径:统考改革与学考改革。本文基于现实与历史的视角,阐述通过这两大途径来实现高考改革的现实合理性、两大实现途径的历史源流以及由此生发的担忧与思考。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统考 学考  2014年9月4日,随着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摘要】古人写文章讲究一个发人深思、坚强有力的结尾,并形象地称之为“豹尾”。教师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整理概括、提炼升华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或设置悬念、引发思考;或讨论比较、加深理解;或布置习题、练习巩固。通过精心准备的结课设计和发人深思的结课语言,让学生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课堂虽终,意趣不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课堂教学进入启
【摘要】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关键词】场面描写;描写方法;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导语:描写的种类很多,场面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场
【摘要】北宋诗人苏东坡和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是中国文坛的两大巨人。他们为后人留下多篇经典诗作,本文从作者的所处时期和诗歌风格入手做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诗歌风格;情怀;豪放词风;婉约  【中图分类号】HO522 【文献标识码】A  北宋诗人苏东坡和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是
【摘要】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注重诵读和分析修辞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诵读;修辞;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学生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词意境与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预留诵读空间,留出诵读时间。其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诗词内容分析修辞方式,或者利用复习时间,系统讲解与分析古
【摘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探讨了《山居秋暝》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两首诗词在取材、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相同(似)之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比较阅读;取材;表现手法;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华夏文化遗产中唐诗宋词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灿烂群星,它们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艺术技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成功的语文老师会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力,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带着感情和老师一起进入语文课堂,遨游知识的海洋,在遨游的过程中自身能够收获知识与感悟。可见,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技巧;全面素质;课堂教学;语文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苏霍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