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長河中沉淀了许多光辉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断的传承和发扬。那么,如何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民俗传统体育之,并将其长期扎根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江西;民俗体育;现状;发展措施
一、前言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特点较不明显,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
二、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
1.民俗体育的属性
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可以说,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好民俗体育的概念,关键的是要把握住民俗体育的本体属性。民俗体育的本体属性则是在于民俗的本体属性,目前,很多的学者也都认为民俗的本体属性在于其“集体性、类型性、继承性和传统性”。所以,笔者认为,民俗体育应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且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并能够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文化。
2.民俗体育的特征
首先,民俗体育是具有集体性的,那么它就存在于一定的民众群体之中,相应的,民众既是民俗体育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是民俗体育传承的载体;其次,民俗体育是一种模式化的体育活动,民俗体育的结构和程式在一定的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的重复,并被他们所共同遵循。如龙舟竞渡在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化的民俗体育项目;再次,民俗体育还是一种较为传统性的体育文化,它在时间上是可以作为世代延续的一种社会文化;在空间上也是可以传播的;最后,民俗体育是非常生活化的。它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依托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如传统节日、礼仪等等)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民俗体育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俗体育扎根于民俗风情并且以它鲜明独特的特征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人们则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祖先和自然界的崇拜,并藉此传递着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以及抒发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以达到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这也许就是民俗体育得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民俗体育
1.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而儒家文化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道德境界追求的最大目标,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由此可见,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局限于狭隘的个人利益。
2.正己才能正人
这是儒家“修身之道”的重要内容,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获得成功也使他人获得成功。
3.好学笃行,端正生活态度
孔子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这些言语都表明孔子对物质生活要求较低,他鄙视享乐侈糜的生活态度,而一心用在学习和理想的追求上,在物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发奋学习。这种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以及豁达乐观、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值得今天的学生学习。
4.尊长爱幼,造就社会的和谐
孔、孟看来,孝悌是仁德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基础。 在民俗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合作进取的品质。因此作为民俗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民俗体育课中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意识,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民俗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在民俗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华夏传统文化的渗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四、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因素
1.在准备部分中体现
在准备部分中加入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中的渗透。队列队形练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进行训练,同时也是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统一完成动作,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民俗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2.在基本部分中体现
民俗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状况、素质、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如怕苦、怕摔、胆怯等,特别是在跳远、跳山羊、垫上运动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教师应针对学生各种不同不利于练习的心理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中的渗透。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关心、教育学生,使学生有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具体教学中怎样渗透传统文化?如武术教学,武术教学是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拿抱拳礼来说,虽然只是一个武术礼节,却非常有内涵。有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礼仪,抱拳表示团结,拇指向内表示低调做人;这里面也有武术技术含量,出掌的手可及时避让攻击,握拳的手则可随时出拳攻击,甚至可以说,娃娃只要懂得了抱拳礼,就懂得了武术。这是一边讲了礼了,一边可自卫,还一边可随时出击。作为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也是告诉别人,中国人讲礼,但是也不可侵犯。因此说,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其内涵对青少年也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在武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民俗体育游戏教学,民俗体育游戏是学生最爱的一项综合性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游戏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竞争是民俗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在民俗体育运动过程中,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之间的合作。运用游戏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例如两人三足走、老鹰抓小鸡、运球接力、推小车等。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在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心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这些环节来渗透传统文化。 3.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回收器材中体现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这些小事中也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搬运垫子,要求学生不得把垫子在地上拖;在领取篮球或排球时不用脚踢、不乱扔乱抛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加以制止,并进行教育。对那些热心协助教师整理场地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4.在偶发事件的处理中体现
在民俗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民俗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 表性的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本学期最近的一节民俗体育课,是下午第一节,五月的太阳已经很热了,上课排队完毕时女生甲说:“老师,太热了,我受不了”,她刚说完,班里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说“热死了”,这时原本排的整齐安静的队伍里发生了骚动,我沉住气,没有训斥,而是讲道理给孩子们听,上民俗体育课就是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要有克服困难不怕苦的意志,要有约束自我的能力。 四、结合教师的以身作则,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民俗体育教学中,民俗体育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示范、组织、亲身参与等过程,来达到教育目的的。课中渗透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一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显然更具有直观性,而现在中学生又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注重直观的特点,因此民俗体育老师的言行仪表、道德品质、工作太度和精神面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民俗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鑒于此,我们的民俗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实际教学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本人首先做到做好。比如,民俗体育课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装,不配戴有碍运动的物品,那么我就严格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信奉教师的,认识上老师的言行就是榜样。如果教师不拘小节,长期以往,学生也就会随随便便。所以,民俗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 总之,传统文化在民俗体育学科中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通过教师有计划的实施,要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民俗体育教学鲜明的动态性,有的放失的渗透。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持之以恒,中国传统文化必能在学科中得到有效的渗透。
课题基金:2015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视角下江西省群众民俗体育扶植研究》(课题编号:15TY16)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朱书祥;;对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梳理及发展趋势的探索研究[J];吉林民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翟晓英;;关于普通高校发展民族传统民俗体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年08期
[3]孙勇;袁国强;;普通高校散打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J];少林与太极(中州民俗体育);2014年06期
[4]徐永超;吴秉衡;;论质量管理在普通高校民俗体育场馆管理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07期
[5]唐艳丽;;普通高校民俗体育学习评价的分析及发展趋势[J];华章;2014年20期
[6]刘树峰;;谈黑龙江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2014年08期
[7]刘小辉;;对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教学中学习障碍的理性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5年08期
[8]张文杰;尚洪涛;;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5年09期
[9]张春利;郭煜;李洪臣;;我国普通高校课外民俗体育竞赛创新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10]桑全喜.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关键词:江西;民俗体育;现状;发展措施
一、前言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特点较不明显,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
二、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
1.民俗体育的属性
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可以说,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好民俗体育的概念,关键的是要把握住民俗体育的本体属性。民俗体育的本体属性则是在于民俗的本体属性,目前,很多的学者也都认为民俗的本体属性在于其“集体性、类型性、继承性和传统性”。所以,笔者认为,民俗体育应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且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并能够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文化。
2.民俗体育的特征
首先,民俗体育是具有集体性的,那么它就存在于一定的民众群体之中,相应的,民众既是民俗体育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者,同时又是民俗体育传承的载体;其次,民俗体育是一种模式化的体育活动,民俗体育的结构和程式在一定的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的重复,并被他们所共同遵循。如龙舟竞渡在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化的民俗体育项目;再次,民俗体育还是一种较为传统性的体育文化,它在时间上是可以作为世代延续的一种社会文化;在空间上也是可以传播的;最后,民俗体育是非常生活化的。它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依托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如传统节日、礼仪等等)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民俗体育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俗体育扎根于民俗风情并且以它鲜明独特的特征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人们则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祖先和自然界的崇拜,并藉此传递着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以及抒发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以达到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这也许就是民俗体育得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民俗体育
1.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而儒家文化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道德境界追求的最大目标,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由此可见,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局限于狭隘的个人利益。
2.正己才能正人
这是儒家“修身之道”的重要内容,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获得成功也使他人获得成功。
3.好学笃行,端正生活态度
孔子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这些言语都表明孔子对物质生活要求较低,他鄙视享乐侈糜的生活态度,而一心用在学习和理想的追求上,在物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发奋学习。这种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以及豁达乐观、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值得今天的学生学习。
4.尊长爱幼,造就社会的和谐
孔、孟看来,孝悌是仁德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基础。 在民俗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合作进取的品质。因此作为民俗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民俗体育课中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意识,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民俗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在民俗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华夏传统文化的渗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四、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因素
1.在准备部分中体现
在准备部分中加入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中的渗透。队列队形练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进行训练,同时也是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统一完成动作,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民俗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2.在基本部分中体现
民俗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状况、素质、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如怕苦、怕摔、胆怯等,特别是在跳远、跳山羊、垫上运动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教师应针对学生各种不同不利于练习的心理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在课中的渗透。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关心、教育学生,使学生有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具体教学中怎样渗透传统文化?如武术教学,武术教学是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拿抱拳礼来说,虽然只是一个武术礼节,却非常有内涵。有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礼仪,抱拳表示团结,拇指向内表示低调做人;这里面也有武术技术含量,出掌的手可及时避让攻击,握拳的手则可随时出拳攻击,甚至可以说,娃娃只要懂得了抱拳礼,就懂得了武术。这是一边讲了礼了,一边可自卫,还一边可随时出击。作为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也是告诉别人,中国人讲礼,但是也不可侵犯。因此说,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其内涵对青少年也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在武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民俗体育游戏教学,民俗体育游戏是学生最爱的一项综合性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游戏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竞争是民俗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在民俗体育运动过程中,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之间的合作。运用游戏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例如两人三足走、老鹰抓小鸡、运球接力、推小车等。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在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心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这些环节来渗透传统文化。 3.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回收器材中体现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这些小事中也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搬运垫子,要求学生不得把垫子在地上拖;在领取篮球或排球时不用脚踢、不乱扔乱抛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加以制止,并进行教育。对那些热心协助教师整理场地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4.在偶发事件的处理中体现
在民俗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民俗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 表性的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本学期最近的一节民俗体育课,是下午第一节,五月的太阳已经很热了,上课排队完毕时女生甲说:“老师,太热了,我受不了”,她刚说完,班里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说“热死了”,这时原本排的整齐安静的队伍里发生了骚动,我沉住气,没有训斥,而是讲道理给孩子们听,上民俗体育课就是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要有克服困难不怕苦的意志,要有约束自我的能力。 四、结合教师的以身作则,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民俗体育教学中,民俗体育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示范、组织、亲身参与等过程,来达到教育目的的。课中渗透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一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显然更具有直观性,而现在中学生又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注重直观的特点,因此民俗体育老师的言行仪表、道德品质、工作太度和精神面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民俗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鑒于此,我们的民俗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实际教学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本人首先做到做好。比如,民俗体育课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装,不配戴有碍运动的物品,那么我就严格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信奉教师的,认识上老师的言行就是榜样。如果教师不拘小节,长期以往,学生也就会随随便便。所以,民俗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 总之,传统文化在民俗体育学科中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通过教师有计划的实施,要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民俗体育教学鲜明的动态性,有的放失的渗透。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持之以恒,中国传统文化必能在学科中得到有效的渗透。
课题基金:2015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视角下江西省群众民俗体育扶植研究》(课题编号:15TY16)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朱书祥;;对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梳理及发展趋势的探索研究[J];吉林民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翟晓英;;关于普通高校发展民族传统民俗体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年08期
[3]孙勇;袁国强;;普通高校散打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J];少林与太极(中州民俗体育);2014年06期
[4]徐永超;吴秉衡;;论质量管理在普通高校民俗体育场馆管理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07期
[5]唐艳丽;;普通高校民俗体育学习评价的分析及发展趋势[J];华章;2014年20期
[6]刘树峰;;谈黑龙江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2014年08期
[7]刘小辉;;对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教学中学习障碍的理性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5年08期
[8]张文杰;尚洪涛;;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5年09期
[9]张春利;郭煜;李洪臣;;我国普通高校课外民俗体育竞赛创新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10]桑全喜.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