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我怀着拳拳之心对故乡一次探望。
故乡的天依旧那么宁静,那么高远,金色的稻田一片连着一片,成熟的气息把秋风的肃杀逼到角落不敢露面。大雁从头顶飞过,阵阵清唳不知把谁的名字呼唤,它们也许正酝酿着飞往南方的路,也许在惦记春天的缱绻和醉意的雨烟,也许和我一样在故乡寻找逝去的从前。
在故乡的街头漫步,石板路已弹奏不出昨日的琴韵,陌生的新房让我指认不出它旧时的模样。街上很少看见年轻人,他们远走他乡,在城市的屋檐晾晒着渴望。三三两两的孩子在街上玩耍,手上拿着吃剩的方便面和没喝完的可乐,不是我童年时斑斓的石榴,血红血红的柿子。站在街心,我想起黄大个子那酥脆黄亮的油条和热腾腾的胡辣汤,想起姚大伯炸开的雪花般的爆米花,想起刻私章卖纸钱老郑满腹诡异的故事,想起徐胖子醉酒的姿态和高亢的花鼓声腔,想起补锅匠吴师傅一手苍劲厚重的毛笔字,想起清真寺马阿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诵读《古兰经》……我想到的人一个个从远方走来,他们若即若离,有的向我招手,有的朝我微笑,抹不去的身影是故去乡民挥之不去的魂。
小街后面是一环宽宽的小河,河面已被填平,野柳黄蒿辣蓼在河道上疯长,坚实的青石小桥、鲜嫩的绿荷红菱、清风摇曳的芦苇连同我童年水中的嬉笑一起被泥土掩埋,我似乎听到游鱼和河水在地下哭泣,飞起的尘埃不时地撞击我的心田。我默默地走出小街尽头,外边是无边无垠的田野,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镶嵌在绿野上的村庄已全部消失。听不见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听不见火辣辣的民歌俚语,听不见犁田耙地的吆喝和清脆的响鞭。
走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上,我的眼神在不同的方向凝结,我寻找河坡上吱吱呀呀的水车,寻找喧闹的羊群、鸭阵,寻找黄昏时明明灭灭的灯火,寻找悠悠炊烟在茅草屋顶上飘忽……朦胧中,我看见一间间土墙草顶的房屋在倒塌,一条条蜿蜒的小路在杂草中消失。我看见母亲和年老的村民走向东岗的坟墓,看见成群结队的青年人告别父母孩子,挥动着沉重的衣襟。
亲人们走了,村庄消失了,故乡也老了。老去的故乡,灵魂渐行渐远。面对遗弃的乡村景色,众多背井离乡的人,像旅游者回到故乡,又像旅游者行色匆匆地离去。回忆虽绵长,家园已荒芜,我们对着故乡高声呐喊,她却梦魇般地注视着每位呼喊者无所知觉,一如小时候母亲为我喊魂,我魂归何处,浑然不晓……
一个云淡风轻的早晨,我的发小、故乡坚定的守护者许继甫带我去参观美好乡村建设。再入秋野,心中一片秋意,秋的云朵,秋的黄叶,秋的阳光下,割过的稻田绽出一片新绿。我不知这是秋在恋青,还是提前传达春的消息?笔直的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楼房,红的瓦,白的墙,清澈的小溪在门前静静地流淌。溪畔,野菊花开得正旺,我的脑海里闪现出缕缕阳光。当我和继甫谈及故乡,回忆孩提时,他一脸平和地对我说,凝视故乡的过去,也要眺望故乡的未来。故乡的魂其实并没有走远,天空还在,河流还在,土地还在,清风明月还在,只要我们这些喝龙井水长大的孩子,不忘故土,不忘根本,真情回报故乡,倾心装扮故乡,一定会唤醒土地的酣梦,让一个鲜活的故乡鲜活的生命再度蓬勃于眼前。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许继甫淳朴而富有哲理的话,燃亮了我心中的希冀,我仿佛看见燕子在画堂前重新筑巢,青草在乡路上着意镶边,翠竹在屋后说着梦话,牛羊在河坡里尽情撒欢……诗意的月光,诗意的村庄,诗意的万家灯火在失落的故乡重生,我诗意的精灵会在涅槃后袅袅升腾。 (选自《清明》2015年第4期)
[【点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农村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村庄消失了,故乡的魂远去了。面对这沉重的话题,作者落笔徐徐道来,通过记叙在故乡街头漫步的情景,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融进自己所见的一草一木中,许多童年的往事涌上心头。此情此景,让作者发出“魂归何处”的呼喊。行文至此,笔下如有千斤,不禁悲从中来。结尾宕开一笔,着力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描绘,给读者带来故乡重生的希冀,心情也稍稍为之一振。作者的情感在叙事和描写中渐渐走向高亢和激越,最后留下诗意和昂扬的尾声。
故乡的天依旧那么宁静,那么高远,金色的稻田一片连着一片,成熟的气息把秋风的肃杀逼到角落不敢露面。大雁从头顶飞过,阵阵清唳不知把谁的名字呼唤,它们也许正酝酿着飞往南方的路,也许在惦记春天的缱绻和醉意的雨烟,也许和我一样在故乡寻找逝去的从前。
在故乡的街头漫步,石板路已弹奏不出昨日的琴韵,陌生的新房让我指认不出它旧时的模样。街上很少看见年轻人,他们远走他乡,在城市的屋檐晾晒着渴望。三三两两的孩子在街上玩耍,手上拿着吃剩的方便面和没喝完的可乐,不是我童年时斑斓的石榴,血红血红的柿子。站在街心,我想起黄大个子那酥脆黄亮的油条和热腾腾的胡辣汤,想起姚大伯炸开的雪花般的爆米花,想起刻私章卖纸钱老郑满腹诡异的故事,想起徐胖子醉酒的姿态和高亢的花鼓声腔,想起补锅匠吴师傅一手苍劲厚重的毛笔字,想起清真寺马阿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诵读《古兰经》……我想到的人一个个从远方走来,他们若即若离,有的向我招手,有的朝我微笑,抹不去的身影是故去乡民挥之不去的魂。
小街后面是一环宽宽的小河,河面已被填平,野柳黄蒿辣蓼在河道上疯长,坚实的青石小桥、鲜嫩的绿荷红菱、清风摇曳的芦苇连同我童年水中的嬉笑一起被泥土掩埋,我似乎听到游鱼和河水在地下哭泣,飞起的尘埃不时地撞击我的心田。我默默地走出小街尽头,外边是无边无垠的田野,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镶嵌在绿野上的村庄已全部消失。听不见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听不见火辣辣的民歌俚语,听不见犁田耙地的吆喝和清脆的响鞭。
走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上,我的眼神在不同的方向凝结,我寻找河坡上吱吱呀呀的水车,寻找喧闹的羊群、鸭阵,寻找黄昏时明明灭灭的灯火,寻找悠悠炊烟在茅草屋顶上飘忽……朦胧中,我看见一间间土墙草顶的房屋在倒塌,一条条蜿蜒的小路在杂草中消失。我看见母亲和年老的村民走向东岗的坟墓,看见成群结队的青年人告别父母孩子,挥动着沉重的衣襟。
亲人们走了,村庄消失了,故乡也老了。老去的故乡,灵魂渐行渐远。面对遗弃的乡村景色,众多背井离乡的人,像旅游者回到故乡,又像旅游者行色匆匆地离去。回忆虽绵长,家园已荒芜,我们对着故乡高声呐喊,她却梦魇般地注视着每位呼喊者无所知觉,一如小时候母亲为我喊魂,我魂归何处,浑然不晓……
一个云淡风轻的早晨,我的发小、故乡坚定的守护者许继甫带我去参观美好乡村建设。再入秋野,心中一片秋意,秋的云朵,秋的黄叶,秋的阳光下,割过的稻田绽出一片新绿。我不知这是秋在恋青,还是提前传达春的消息?笔直的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楼房,红的瓦,白的墙,清澈的小溪在门前静静地流淌。溪畔,野菊花开得正旺,我的脑海里闪现出缕缕阳光。当我和继甫谈及故乡,回忆孩提时,他一脸平和地对我说,凝视故乡的过去,也要眺望故乡的未来。故乡的魂其实并没有走远,天空还在,河流还在,土地还在,清风明月还在,只要我们这些喝龙井水长大的孩子,不忘故土,不忘根本,真情回报故乡,倾心装扮故乡,一定会唤醒土地的酣梦,让一个鲜活的故乡鲜活的生命再度蓬勃于眼前。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许继甫淳朴而富有哲理的话,燃亮了我心中的希冀,我仿佛看见燕子在画堂前重新筑巢,青草在乡路上着意镶边,翠竹在屋后说着梦话,牛羊在河坡里尽情撒欢……诗意的月光,诗意的村庄,诗意的万家灯火在失落的故乡重生,我诗意的精灵会在涅槃后袅袅升腾。 (选自《清明》2015年第4期)
[【点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农村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村庄消失了,故乡的魂远去了。面对这沉重的话题,作者落笔徐徐道来,通过记叙在故乡街头漫步的情景,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融进自己所见的一草一木中,许多童年的往事涌上心头。此情此景,让作者发出“魂归何处”的呼喊。行文至此,笔下如有千斤,不禁悲从中来。结尾宕开一笔,着力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描绘,给读者带来故乡重生的希冀,心情也稍稍为之一振。作者的情感在叙事和描写中渐渐走向高亢和激越,最后留下诗意和昂扬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