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 跟你打听个地儿!(手捂胸口)
乙 噢?你要去医院的话出门儿左拐……
甲 你才有病呢!
乙 你这不是犯心脏病了吗?(甲无奈的摇头)那你这是?!
甲 我是在考你,你看过地图吗?
乙 地图谁没看过呀!
甲 那我问你,从地图上看咱中国像什么?
乙 那还用说,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咯咯哏—(学状)
甲 不错,那雄鸡的心脏是哪里呢?
乙 祖国的心脏是北京啊。
甲 错!从地图上看北京是雄鸡的咽喉。
乙 嗯,比喻得不错,那你说心脏是哪里呢?
甲 告诉你吧,心脏就是咱们陕西,大动脉就是长江和黄河,脊柱就是万里长城,古代十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西安,陕西现在是我国经纬度基准点的大地原点,要说祖国的心脏是陕西那陕西的中心切确地说就是今天咱们演出现场我脚下踩的这个地儿!(喘气)哎呀,憋死我了!(手捂胸口)
乙 嘿,有点儿意思,你可别得心肌梗!这么说你对陕西感情还挺深,你家是哪里的?
甲 (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乙 陕北民歌。呃,你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用问准是在黑窑洞里住。
甲 你别看是窑洞,即经济又环保,不用使空调,冬暖夏凉,天然的防空洞。想当年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杨家岭窑洞居住,就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 《纪念白求恩》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等等不朽的篇章。
乙 那是红色革命圣地。
甲 (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乙 振奋人心!
甲 不仅如此,陕西还是咱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
乙 原始社会开始形成。
甲 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乙 太伟大了,听听就是半个土坡。
甲 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就诞生在这里。
乙 了不起,中华先祖!
甲 (唱)全世界都有你的声音,炎黄子孙立足于世界之林,勤劳与智慧是你的象征,风浪中昂首挺胸,是龙的精神……
乙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甲 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周文王在这里制定礼乐制度,从秦始皇在这里统一中国,我今天在这里说相声……这多是多么大功劳!
乙 就你这里不值一提!
甲 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唐僧取经的出发点、万里长征的汇合点、今天我的落脚点……(猛地往下一跺脚)
乙 差点儿踩我的脚。
甲 黄帝陵坐落在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始皇陵在临潼区城东骊山、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梁山、我都想好了将来我落叶归根也埋到……
乙 得得得,你呀大煞风景!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甲 不仅如此,陕西的名胜景点也很多,像什么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五岳之一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华山、秦巴千里栈道第一名山——紫柏山、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金丝大峡谷、“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乙 嚯!
甲 (唱)三十里的明山呀,那二十里的那个水,单想住这娘家,我不想呀回,住一回这娘家呀,啊上一回天……
乙 人家是回娘家。
甲 我是代表我媳妇唱的。
乙 说明这里风景好。
甲 另外,陕西的小吃也别有风味,有羊肉泡馍饺子宴、大刀凉皮臊子面、荞面饸饹洋芋拌、泡泡油糕油旋饭……
乙 面食是一绝。
甲 陕西的菜以烧、蒸、煨、炒、氽、炝为主,总的特色是“三突出”,一是主料突出、二是主味突出、三是香味突出。
乙 有高兴的事儿咱吃什么菜?
甲 “明四喜”!
乙 商铺开张咱吃什么菜?
甲 “金钱发菜”!
乙 全家团聚咱吃什么菜?
甲 “箸头春”!
乙 炒股票咱吃什么菜?
甲 “佛手鱼翅”!
乙 还挺讲究,那我要是晋级为一把手,那咱们吃什么菜?
甲 “葫芦大光头”!
乙 到我这就不没什么好菜了!有酒吗?
甲 有哇!杜康酒、太白酒、长安酒、西安酒、延河酒、秦川酒、隋唐酒、城固酒、龙泉酒、西凤酒、老榆林、女儿红…
乙 驰名中外,有口皆碑!
甲 (唱)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乙 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不过我也会!
甲 你来个我听听!
乙 (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他舅,木头!木头,他舅!
甲 《三枪》里的插曲。
乙 就连导演还是咱陕西的,张艺谋。
甲 这里边是陕西的方言,说起来有讲究,听起来有意思。
乙 你来一个。
甲 你听这个“锅,垒四轻三袄四六水”。
乙 呃,听明白了,“锅垒好了,轻轻舀上几瓢水”。
甲 什么呀,翻译成普通话是“哥,你是青山我是绿水”。
乙 差别还不小。 甲 陕西管好看叫顺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喜欢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账叫瞪白眼;办事没谱叫缺眉眼;看不起人叫翻白眼;思念亲人叫害红眼;趋炎附势叫势利眼……
乙 那我这样瞅你,叫什么?
甲 你是瞪着三角眼,有点二五眼,净耍小心眼,一看就缺心眼!
乙 呵,气死我了!
甲 陕西人管发怒叫着气;自大叫傲气;刻薄叫贪气;排场叫阔气;努力向上叫争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办事漂亮叫美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刚直不阿叫硬气……
乙 你看我的气质,怎样?
甲 你呀一身土气,长得受气,没有福气,面带妖气,傻里傻气,就要断气!
乙 把我说的都没人样了!
甲 陕西人把有本事的叫人能的;爱逞能的叫人奔的;长得太聪明的叫人蛮的;穿戴时兴的叫人飘的;甩开膀子干事的叫人实的;意气风发的叫人兴的;办事有头脑的叫人精的……
乙 你看我这人怎么样?
甲 你呀心眼很多人鬼的;思想迟钝人闷的;干活偷懒人奸的;逢迎献媚人轻的;不听劝告人瓷的;耍嘴卖弄人滑的;没啥能耐人肉的;长得不咋样人丑的……
乙 我就一点儿优点没有吗?
甲 不是一点儿优点没有,可以用“二”来形容你呀!
乙 好,我听听我哪 “二”?
甲 用陕西的话说你二愣子、二杆子、二糊子、二混子、二流子、二癞子、二痞子、二毛子……
乙 得得得,我都成二傻子了……
甲 (唱)陕西人嫽的很,陕西人嫽扎咧,陕西人豪爽的很。陕西人没麻达,陕西人美的太,陕西人盖了帽啦。吃的是羊肉泡,看的是华商报,喝的是西凤酒,听的是老桄桄,耍的是皮影戏,拜的是皇帝陵。陕西方言多得太,我这里只知道一点点,世上的世事多的很,希望大家把事都干过,都干过,都干过!
乙 嘿,真够怪的!
甲 陕西还有十大怪,很有特点。
乙 哪十怪?
甲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长筋道白又香,爽口耐饥嫽得太。
乙 宽条板儿面。
甲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乙 锅盔大饼。
甲 第三怪碗盆分不开,第四怪辣子一道菜,第五怪房子半边盖,第六怪姑娘不对外,第七怪帕帕头上戴,第八怪不坐蹲起来,第九怪泡馍大碗卖,第十怪吼戏嗓不坏。
乙 不错,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
甲 要不我给你吼两嗓子!(滚板)李兰英秉侠义天神共(叫板)鉴……
乙 哎呀,(手捂胸口)这回该我去找医院了!
甲 就是让你听听这豪迈悲凉的劲儿!
乙 这是陕西人的特点。
甲 说起陕西的女人,有十个特点。
乙 哪十个特点?
甲 傲、勤、实、傻、娇、稳、真、粘、疯、宝。陕西女人是块宝,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看懂,我们陕西的女孩还不外嫁呢?你是没戏了!
乙 呵!我改户口。
甲 (唱)妹妹的山丹花儿开,尕妹妹的个大门上。
乙 那陕西的男人呢?
甲 陕西的男人也有十个特点。
乙 哪十个特点?
甲 勇、义、倔、冷、剽、粗、生、实、活、潮。陕西男人是真潮,只有做陕西男人才感到十分自豪,我们陕西的男孩还不外聘呢?你更没戏了!
乙 可不嘛?
甲 (唱)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乙 唱了这么多,没有一个和我沾边儿的。
甲 还没唱呢。
乙 我听听唱我的是什么歌?
甲 (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乙 没唱我。
甲 (唱)日头从坡上走过……
乙 还是没我。
甲 (唱)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臂……(甲准备谢幕)
乙 我的胳膊还真涉及到了我。
甲 (唱)还有我的牛跟着我……(甲离场)
乙 还是没有我。
甲 跟着我走!
乙 好嘛,我是那牛呀,你绕我!
甲 走吧!
(本作品为“2015年陕西曲艺作品创作提升行动”优秀入围作品)
创作构想:
由于工作原因,我时常接触一些农民工,还真不乏“高手在民间”。在一次工地联欢会上,一个陕西的小伙子着实出尽了风头,把陕西民歌唱了个遍,中间自己连捧带逗,一个来小时俨然是他的单口相声专场。里边全是夸奖或歌唱家乡的“黄土地”,质疑时他还说“谁不说俺家乡好!”,从他浓浓的乡音让我领略到了他对家乡那份质朴的爱。
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和《曲艺》杂志社举办了曲艺作品征集,我忽然眼前一亮,如果把民歌因素这样的“柳活儿”融入到作品中不就是很好的包袱吗?于是就激发了我对这篇相声《唱谈陕西》的创作热情。
北京曲协主席李金斗曾对我说过:“不但创作一篇合格的鼓曲难,写一段完整的相声也是难。”这是一位毕生致力于相声艺术的大家发自肺腑的感慨。我试着开头时,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脉络也铺不开,更改不下二十次,写到一半时不得不“从头再来”。因为没有恰当的包袱,再加上我不是陕西人,我就硬着头皮去找陕西人请教,让他们给我讲顺口溜、风俗习惯,以便符合当地“口味”,以免造成不伦不类。这篇作品直到征集结束前两天才算脱稿。
当我到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作品颁奖时,高洪胜老师说我写得丰满,有骨头有肉,有地方特色。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老师正坐在我的对面,再次面对着这次“零距离”接触,我想好好让他指导一下,然而他确只字未提,我想这就是对我作品最好的评语吧。
乙 噢?你要去医院的话出门儿左拐……
甲 你才有病呢!
乙 你这不是犯心脏病了吗?(甲无奈的摇头)那你这是?!
甲 我是在考你,你看过地图吗?
乙 地图谁没看过呀!
甲 那我问你,从地图上看咱中国像什么?
乙 那还用说,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咯咯哏—(学状)
甲 不错,那雄鸡的心脏是哪里呢?
乙 祖国的心脏是北京啊。
甲 错!从地图上看北京是雄鸡的咽喉。
乙 嗯,比喻得不错,那你说心脏是哪里呢?
甲 告诉你吧,心脏就是咱们陕西,大动脉就是长江和黄河,脊柱就是万里长城,古代十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西安,陕西现在是我国经纬度基准点的大地原点,要说祖国的心脏是陕西那陕西的中心切确地说就是今天咱们演出现场我脚下踩的这个地儿!(喘气)哎呀,憋死我了!(手捂胸口)
乙 嘿,有点儿意思,你可别得心肌梗!这么说你对陕西感情还挺深,你家是哪里的?
甲 (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乙 陕北民歌。呃,你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用问准是在黑窑洞里住。
甲 你别看是窑洞,即经济又环保,不用使空调,冬暖夏凉,天然的防空洞。想当年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杨家岭窑洞居住,就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 《纪念白求恩》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等等不朽的篇章。
乙 那是红色革命圣地。
甲 (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乙 振奋人心!
甲 不仅如此,陕西还是咱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
乙 原始社会开始形成。
甲 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乙 太伟大了,听听就是半个土坡。
甲 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就诞生在这里。
乙 了不起,中华先祖!
甲 (唱)全世界都有你的声音,炎黄子孙立足于世界之林,勤劳与智慧是你的象征,风浪中昂首挺胸,是龙的精神……
乙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甲 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周文王在这里制定礼乐制度,从秦始皇在这里统一中国,我今天在这里说相声……这多是多么大功劳!
乙 就你这里不值一提!
甲 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唐僧取经的出发点、万里长征的汇合点、今天我的落脚点……(猛地往下一跺脚)
乙 差点儿踩我的脚。
甲 黄帝陵坐落在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始皇陵在临潼区城东骊山、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梁山、我都想好了将来我落叶归根也埋到……
乙 得得得,你呀大煞风景!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甲 不仅如此,陕西的名胜景点也很多,像什么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五岳之一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华山、秦巴千里栈道第一名山——紫柏山、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金丝大峡谷、“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乙 嚯!
甲 (唱)三十里的明山呀,那二十里的那个水,单想住这娘家,我不想呀回,住一回这娘家呀,啊上一回天……
乙 人家是回娘家。
甲 我是代表我媳妇唱的。
乙 说明这里风景好。
甲 另外,陕西的小吃也别有风味,有羊肉泡馍饺子宴、大刀凉皮臊子面、荞面饸饹洋芋拌、泡泡油糕油旋饭……
乙 面食是一绝。
甲 陕西的菜以烧、蒸、煨、炒、氽、炝为主,总的特色是“三突出”,一是主料突出、二是主味突出、三是香味突出。
乙 有高兴的事儿咱吃什么菜?
甲 “明四喜”!
乙 商铺开张咱吃什么菜?
甲 “金钱发菜”!
乙 全家团聚咱吃什么菜?
甲 “箸头春”!
乙 炒股票咱吃什么菜?
甲 “佛手鱼翅”!
乙 还挺讲究,那我要是晋级为一把手,那咱们吃什么菜?
甲 “葫芦大光头”!
乙 到我这就不没什么好菜了!有酒吗?
甲 有哇!杜康酒、太白酒、长安酒、西安酒、延河酒、秦川酒、隋唐酒、城固酒、龙泉酒、西凤酒、老榆林、女儿红…
乙 驰名中外,有口皆碑!
甲 (唱)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乙 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不过我也会!
甲 你来个我听听!
乙 (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他舅,木头!木头,他舅!
甲 《三枪》里的插曲。
乙 就连导演还是咱陕西的,张艺谋。
甲 这里边是陕西的方言,说起来有讲究,听起来有意思。
乙 你来一个。
甲 你听这个“锅,垒四轻三袄四六水”。
乙 呃,听明白了,“锅垒好了,轻轻舀上几瓢水”。
甲 什么呀,翻译成普通话是“哥,你是青山我是绿水”。
乙 差别还不小。 甲 陕西管好看叫顺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喜欢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账叫瞪白眼;办事没谱叫缺眉眼;看不起人叫翻白眼;思念亲人叫害红眼;趋炎附势叫势利眼……
乙 那我这样瞅你,叫什么?
甲 你是瞪着三角眼,有点二五眼,净耍小心眼,一看就缺心眼!
乙 呵,气死我了!
甲 陕西人管发怒叫着气;自大叫傲气;刻薄叫贪气;排场叫阔气;努力向上叫争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办事漂亮叫美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刚直不阿叫硬气……
乙 你看我的气质,怎样?
甲 你呀一身土气,长得受气,没有福气,面带妖气,傻里傻气,就要断气!
乙 把我说的都没人样了!
甲 陕西人把有本事的叫人能的;爱逞能的叫人奔的;长得太聪明的叫人蛮的;穿戴时兴的叫人飘的;甩开膀子干事的叫人实的;意气风发的叫人兴的;办事有头脑的叫人精的……
乙 你看我这人怎么样?
甲 你呀心眼很多人鬼的;思想迟钝人闷的;干活偷懒人奸的;逢迎献媚人轻的;不听劝告人瓷的;耍嘴卖弄人滑的;没啥能耐人肉的;长得不咋样人丑的……
乙 我就一点儿优点没有吗?
甲 不是一点儿优点没有,可以用“二”来形容你呀!
乙 好,我听听我哪 “二”?
甲 用陕西的话说你二愣子、二杆子、二糊子、二混子、二流子、二癞子、二痞子、二毛子……
乙 得得得,我都成二傻子了……
甲 (唱)陕西人嫽的很,陕西人嫽扎咧,陕西人豪爽的很。陕西人没麻达,陕西人美的太,陕西人盖了帽啦。吃的是羊肉泡,看的是华商报,喝的是西凤酒,听的是老桄桄,耍的是皮影戏,拜的是皇帝陵。陕西方言多得太,我这里只知道一点点,世上的世事多的很,希望大家把事都干过,都干过,都干过!
乙 嘿,真够怪的!
甲 陕西还有十大怪,很有特点。
乙 哪十怪?
甲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长筋道白又香,爽口耐饥嫽得太。
乙 宽条板儿面。
甲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乙 锅盔大饼。
甲 第三怪碗盆分不开,第四怪辣子一道菜,第五怪房子半边盖,第六怪姑娘不对外,第七怪帕帕头上戴,第八怪不坐蹲起来,第九怪泡馍大碗卖,第十怪吼戏嗓不坏。
乙 不错,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
甲 要不我给你吼两嗓子!(滚板)李兰英秉侠义天神共(叫板)鉴……
乙 哎呀,(手捂胸口)这回该我去找医院了!
甲 就是让你听听这豪迈悲凉的劲儿!
乙 这是陕西人的特点。
甲 说起陕西的女人,有十个特点。
乙 哪十个特点?
甲 傲、勤、实、傻、娇、稳、真、粘、疯、宝。陕西女人是块宝,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看懂,我们陕西的女孩还不外嫁呢?你是没戏了!
乙 呵!我改户口。
甲 (唱)妹妹的山丹花儿开,尕妹妹的个大门上。
乙 那陕西的男人呢?
甲 陕西的男人也有十个特点。
乙 哪十个特点?
甲 勇、义、倔、冷、剽、粗、生、实、活、潮。陕西男人是真潮,只有做陕西男人才感到十分自豪,我们陕西的男孩还不外聘呢?你更没戏了!
乙 可不嘛?
甲 (唱)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乙 唱了这么多,没有一个和我沾边儿的。
甲 还没唱呢。
乙 我听听唱我的是什么歌?
甲 (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乙 没唱我。
甲 (唱)日头从坡上走过……
乙 还是没我。
甲 (唱)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臂……(甲准备谢幕)
乙 我的胳膊还真涉及到了我。
甲 (唱)还有我的牛跟着我……(甲离场)
乙 还是没有我。
甲 跟着我走!
乙 好嘛,我是那牛呀,你绕我!
甲 走吧!
(本作品为“2015年陕西曲艺作品创作提升行动”优秀入围作品)
创作构想:
由于工作原因,我时常接触一些农民工,还真不乏“高手在民间”。在一次工地联欢会上,一个陕西的小伙子着实出尽了风头,把陕西民歌唱了个遍,中间自己连捧带逗,一个来小时俨然是他的单口相声专场。里边全是夸奖或歌唱家乡的“黄土地”,质疑时他还说“谁不说俺家乡好!”,从他浓浓的乡音让我领略到了他对家乡那份质朴的爱。
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和《曲艺》杂志社举办了曲艺作品征集,我忽然眼前一亮,如果把民歌因素这样的“柳活儿”融入到作品中不就是很好的包袱吗?于是就激发了我对这篇相声《唱谈陕西》的创作热情。
北京曲协主席李金斗曾对我说过:“不但创作一篇合格的鼓曲难,写一段完整的相声也是难。”这是一位毕生致力于相声艺术的大家发自肺腑的感慨。我试着开头时,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脉络也铺不开,更改不下二十次,写到一半时不得不“从头再来”。因为没有恰当的包袱,再加上我不是陕西人,我就硬着头皮去找陕西人请教,让他们给我讲顺口溜、风俗习惯,以便符合当地“口味”,以免造成不伦不类。这篇作品直到征集结束前两天才算脱稿。
当我到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作品颁奖时,高洪胜老师说我写得丰满,有骨头有肉,有地方特色。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老师正坐在我的对面,再次面对着这次“零距离”接触,我想好好让他指导一下,然而他确只字未提,我想这就是对我作品最好的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