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TOC循环理论和精益化生产在船舶生产中的运用,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了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人员参考意见,以实现船坞精益化生产。
关键词: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
引言
由于船坞生产周期较长,要想提高效率需要规范化管理,做好地面总组和船坞搭载两方面工作。快速搭载的研究对船舶生产提供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精益化生产理论和技术进行精密化管理,缩短周期。
一、TOC循环理论和精益化生产在船舶生产中的运用
1、TOC循环理论
TOC循环理论也称为瓶颈理论和制约理论、约束理论。该理论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创立的,主要应用于企业系统,通过改善瓶颈,使企业系统的各个环节均得到改善。
该理论应用于船舶制造业中目的是解决船舶生产的组织体制、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找出制约船舶行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设备发展因素来明确对立的资源,从而缩短单件产品对资源使用的时间,提高效率。在船舶行业实施TOC循环理论,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缩短单件产品对瓶颈资源的使用时间,努力提高瓶颈资源利用率。其次是增加资源量,不断的挖掘潜能,保障瓶颈资源失去约束作用。最后是将船舶生产中的限制性资源转化为非限制性资源,增加资源量。
2、精益生产理念
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收益,最大程度的保障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生存手段。精益生产的理念就是采用灵活多变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
精益生产在船舶中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是从基础作业的研究、动作研究、时间分析等相关的技术实现船舶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精益化生产在船坞快速搭载中就是研究快速搭载的工艺流程和各种动作要素等。
二、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的改进措施
1、分段储备管理
在船坞生产实践中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协调性不够导致总组搭载的分段没有,总组工位的面积不足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船坞需求较高,船坞的生产量增加,总组的分段数也随之提高,导致分段占用的面积超过了总组场地面积。
因此需要积极的采用分段储备管理方式,不断的加大总组场地和船坞内场地的利用效率,可以根据船坞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合理的计划,规划总组工位,整合有效资源,提高吊机的使用效率。积极的控制地面预搭载进度,定点、定置、顶班组配置,规划管理[1]。同时还可以采用新工艺和新工法,例如集装箱船绑扎桥的立态总组方法。
2、分段吊装定位管理
(1)吊装前准备
吊装前准备工作界面划分不明确,在具体的施工中没有做好管理工作等就会导致吊装工作的不充分。如果吊装前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话就会导致分段落位后不能及时的松车,使吊装定位时间延长。因此需要加强船舶生产现场的巡查管理力度,在生产前明确生产要素,合理的划分工作界面,明确工作职责。
(2)分段预修整
在分段搭载完成后,通过准确的测量数据并处理,不断的完善分段余量和补偿量,调整错位的结构、板材等,如果发现缺料则需要及时的换结构。通过分段预修整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作业环境,减少龙门吊吊装时间,减少搭载时装配、电焊的工作量。
(3)分段预修整关键
分段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形成的数据链的准确度、分段预搭载的精度、分段预修整的切割质量、分段预搭载时的定位依据等是分段预修整的关键环节。
(4)分段预修整过程
分段预修整的中心就是分段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对分段预搭载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完工后对数据做好反馈和处理,制定合理的方案,并不断的完善,改进预修整工作。
3、分段定位工装改进
(1)圆管支撑工装改进
分段定位好位、支撑摆到位后详细的测量分段支撑座到支撑头之间的高度差,并根据高度差选择合适的圆管,并安装、焊接。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工程当中,由于圆管安装高空作业具有危险性,且工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积极的改进圆管安装,将支撑圆管焊接在支撑主体上并焊接相关的支撑座,控制支撑座的调节空间,最好控制在200mm,将支撑头调至最低,调整后并将支撑头旋紧,这样就简化了支撑头的定位工作,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改进工作[2]。
(2)槽壁段定位工装改进
由于槽壁段的定位安装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从而导致定位数据变化,难以有效的保障装配精度。因此需要改进槽壁段定位安装工作,分段吊装工作完成到位后,在槽壁段的上方拉两根钢丝至底面,并用码板和花兰螺丝固定,这样改进的话就会使槽壁段的定位调整工作容易控制,保障速度和其精准度。
4、均衡节拍生产
由于现阶段我国船舶生产工作量较大,需要实现均衡节拍生产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均衡节拍生产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实现吊装时机的优化、提前安装导轨等在分段总组阶段的安装、保障油漆的完整性等。同时还需要加强班组建设,把班组管理纳入作业区的管理工作之中,在班组建设中明确班组建设的规模、人数和工种配置比例等,并建立健全班组考核机制,增加考核津贴和考核机制等内容,不断的提高船坞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最大效率[3]。
5、船坞工程的完整性
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分段装件、设备工装件等,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全员参与,明确分工,保障日常生产管理的组织性。同时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网络,详细的标出安全要点,并严格的监管。实现船坞工程的完整性,强化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如分段吊装定位、分段装焊、电缆敷设搭拆脚手架等工作,推进均衡生产,明确节点完成时间,严格的按照工艺生产流程,保障完整性,出坞环节要保障在收尾阶段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船坞精益化生产就要做好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技术,不断完善船坞搭载作业流程,做好分段储备管理、分段吊装定位管理、分段定位工装改进、均衡节拍生产以及保障船坞工程的完整性等工作,实现精益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田瑞,虞雯雯.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J].科技尚品,2017,(3):245-246.
[2]张振国,赵德升.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J].广船科技,2014,34(4):48-53.
[3]王中海,李湘,金国飞等.快速搭载工法技术的深入应用及管理[C].//中国成本研究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2014:192-199.
关键词: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
引言
由于船坞生产周期较长,要想提高效率需要规范化管理,做好地面总组和船坞搭载两方面工作。快速搭载的研究对船舶生产提供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精益化生产理论和技术进行精密化管理,缩短周期。
一、TOC循环理论和精益化生产在船舶生产中的运用
1、TOC循环理论
TOC循环理论也称为瓶颈理论和制约理论、约束理论。该理论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创立的,主要应用于企业系统,通过改善瓶颈,使企业系统的各个环节均得到改善。
该理论应用于船舶制造业中目的是解决船舶生产的组织体制、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找出制约船舶行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设备发展因素来明确对立的资源,从而缩短单件产品对资源使用的时间,提高效率。在船舶行业实施TOC循环理论,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缩短单件产品对瓶颈资源的使用时间,努力提高瓶颈资源利用率。其次是增加资源量,不断的挖掘潜能,保障瓶颈资源失去约束作用。最后是将船舶生产中的限制性资源转化为非限制性资源,增加资源量。
2、精益生产理念
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收益,最大程度的保障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生存手段。精益生产的理念就是采用灵活多变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
精益生产在船舶中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是从基础作业的研究、动作研究、时间分析等相关的技术实现船舶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精益化生产在船坞快速搭载中就是研究快速搭载的工艺流程和各种动作要素等。
二、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的改进措施
1、分段储备管理
在船坞生产实践中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协调性不够导致总组搭载的分段没有,总组工位的面积不足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船坞需求较高,船坞的生产量增加,总组的分段数也随之提高,导致分段占用的面积超过了总组场地面积。
因此需要积极的采用分段储备管理方式,不断的加大总组场地和船坞内场地的利用效率,可以根据船坞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合理的计划,规划总组工位,整合有效资源,提高吊机的使用效率。积极的控制地面预搭载进度,定点、定置、顶班组配置,规划管理[1]。同时还可以采用新工艺和新工法,例如集装箱船绑扎桥的立态总组方法。
2、分段吊装定位管理
(1)吊装前准备
吊装前准备工作界面划分不明确,在具体的施工中没有做好管理工作等就会导致吊装工作的不充分。如果吊装前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话就会导致分段落位后不能及时的松车,使吊装定位时间延长。因此需要加强船舶生产现场的巡查管理力度,在生产前明确生产要素,合理的划分工作界面,明确工作职责。
(2)分段预修整
在分段搭载完成后,通过准确的测量数据并处理,不断的完善分段余量和补偿量,调整错位的结构、板材等,如果发现缺料则需要及时的换结构。通过分段预修整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作业环境,减少龙门吊吊装时间,减少搭载时装配、电焊的工作量。
(3)分段预修整关键
分段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形成的数据链的准确度、分段预搭载的精度、分段预修整的切割质量、分段预搭载时的定位依据等是分段预修整的关键环节。
(4)分段预修整过程
分段预修整的中心就是分段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对分段预搭载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完工后对数据做好反馈和处理,制定合理的方案,并不断的完善,改进预修整工作。
3、分段定位工装改进
(1)圆管支撑工装改进
分段定位好位、支撑摆到位后详细的测量分段支撑座到支撑头之间的高度差,并根据高度差选择合适的圆管,并安装、焊接。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工程当中,由于圆管安装高空作业具有危险性,且工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积极的改进圆管安装,将支撑圆管焊接在支撑主体上并焊接相关的支撑座,控制支撑座的调节空间,最好控制在200mm,将支撑头调至最低,调整后并将支撑头旋紧,这样就简化了支撑头的定位工作,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改进工作[2]。
(2)槽壁段定位工装改进
由于槽壁段的定位安装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从而导致定位数据变化,难以有效的保障装配精度。因此需要改进槽壁段定位安装工作,分段吊装工作完成到位后,在槽壁段的上方拉两根钢丝至底面,并用码板和花兰螺丝固定,这样改进的话就会使槽壁段的定位调整工作容易控制,保障速度和其精准度。
4、均衡节拍生产
由于现阶段我国船舶生产工作量较大,需要实现均衡节拍生产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均衡节拍生产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实现吊装时机的优化、提前安装导轨等在分段总组阶段的安装、保障油漆的完整性等。同时还需要加强班组建设,把班组管理纳入作业区的管理工作之中,在班组建设中明确班组建设的规模、人数和工种配置比例等,并建立健全班组考核机制,增加考核津贴和考核机制等内容,不断的提高船坞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最大效率[3]。
5、船坞工程的完整性
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分段装件、设备工装件等,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全员参与,明确分工,保障日常生产管理的组织性。同时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网络,详细的标出安全要点,并严格的监管。实现船坞工程的完整性,强化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如分段吊装定位、分段装焊、电缆敷设搭拆脚手架等工作,推进均衡生产,明确节点完成时间,严格的按照工艺生产流程,保障完整性,出坞环节要保障在收尾阶段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船坞精益化生产就要做好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技术,不断完善船坞搭载作业流程,做好分段储备管理、分段吊装定位管理、分段定位工装改进、均衡节拍生产以及保障船坞工程的完整性等工作,实现精益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田瑞,虞雯雯.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J].科技尚品,2017,(3):245-246.
[2]张振国,赵德升.船坞快速搭载综合管理[J].广船科技,2014,34(4):48-53.
[3]王中海,李湘,金国飞等.快速搭载工法技术的深入应用及管理[C].//中国成本研究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2014:19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