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铁道线上的生死较量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1949年12月,毛泽东乘火车出访苏联。共和国最高领袖首次“出洋”,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而国民党保密局也闻风而动,密谋策划在旅途中暗杀毛泽东。双方在中苏铁道线上展开了一番生死较量。
  12月6日晚,一辆编号为9002次的专列安静地停靠在首都车站,车头上悬挂着金黄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即使在夜幕中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21时,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专列吐出团团白烟,在凛冽的朔风中,风驰电掣般往北驰去。
  一路上的保卫工作,都是周恩来亲自部署的。专列经过的路线,护路部队一公里一个岗哨;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密切巡视着四面八方。铁道部保卫处处长任远汇报铁路沿线的保卫情况时,信心十足:就是一只鸟也甭想飞过去!
  专列一共三节,前节是警卫连,后节是备用车。专列上的乘务人员更是一一选好了的。司机是一位经过战火考验的经验丰富的老英雄,车开得又快又平稳。肩负着保卫毛泽东访苏重任的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和同往的铁道部长滕代远,铁道部公安局长冯纪,每到一站,都得下车亲自检查一次,及时与前方交流情况。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对于襁褓中的共和国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此刻,坐在前面警卫车厢的杨奇清,凝视着车窗外急速向后掠去的田野、树木,耳边一直回响着临行前总理的指示:我们的国家刚刚解放,隐蔽的国内外反革命分子,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清扫。这次你们随主席先行,我随后就到。在路上你们要百倍警惕,防范于未然,绝对保证主席的安全!
  红军时期就负责中央安全工作的杨奇清肃穆地点点头:请总理放心,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主席的安全。
  杨奇清正在回忆,忽然毛泽东派人来叫他。
  毛泽东一上专列,便埋头于文件中。累了,他就看会儿书,再继续工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盯着手中的文件,随手摸起一支烟点着。突然像想起了什么,吩咐秘书叫杨奇清同志来一下。
  很快,杨奇清来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示意他坐下,然后问他侦破潜伏台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报告主席,不仅落实了,而且成效很大。敌人又有了新的行动计划,请主席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周密部署。我陪主席去苏联,李克农部长护送您出国门后,将马上返回去,具体指挥实施。也许我们刚到莫斯科,就会听到好消息。杨奇清认真地回答。
  好哇!很快嘛!我们的保卫工作,就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嘛!毛泽东抽出一支烟递给杨奇清,自己又续上一支,吸了几口,继续说,情报工作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军事行动达不到的。兵之要,三军恃而动,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这都说的是军事情报。因此,情报工作很重要啊。历史上一些好的将领,之所以能“动而胜人”,就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可靠的情报!
  主席说得对!杨奇清赞同地点着头。
  呃,那你说说看,对这次案情你们是怎么侦察、判断的呢?
  杨奇清胸有成竹地报告:据最新侦察获悉,台湾保密局已派专人潜入大陆,配合已经潜伏下的特务,准备在您出访前后实施暗杀活动。不过,李克农部长早已制定了“牵制敌人,适时破案,一网打尽”的方案,要求公安部侦察处在敌人立足未稳时,连同潜伏发报人一起,一块逮捕!
  毛泽东满意地一挥手:好啊!歼之有理,来者不善嘛!
  
  二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七十大寿,毛泽东决定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去祝寿,并就两党、两国之间的一些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的条约协定。这一重大外交活动,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毛泽东出访的消息公布后不到两个小时,国民党北平保密局潜伏下来的“万能”电台(意即“无所不能”),就向台北拍发了密码电报,紧急报告了这个重要情报。
  为保证毛泽东出访时的绝对安全,周恩来亲自上阵部署,全国所有安全保卫机构全速运转,公安机关的监听装置也开始日夜搜寻,决不放过一个可疑信号。
  因此,这份密报刚刚发出,就被中国公安部门的反特监听台及时从空中截获,并准确地破译出内容,上报给中央。
  除了截获这份密码电报,公安机关还获悉:台湾已下令潜伏特务在哈尔滨刺杀毛泽东,并准备派刺客潜入苏联,伺机下手实施暗杀。
  马上,一份绝密报告送至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阅后当即批示:
  公安部: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正是东方欲晓的时刻,周恩来的电话在静静的晨曦里显得特别响。十分钟后,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杨奇清就站到了周恩来的面前。周恩来面色严峻,声调低沉,他将办公桌上一份盖有大红“绝密”字样的卷宗翻开,抽出一张机要电话记录递过去。
  杨奇清接过,一目十行地急速看着,而后又不相信似的瞪大眼睛,一字一句地看了一遍,抬起头吃惊地叫道:这是真的?
  周恩来不容置疑地点点头:这是刚接到的中央军委紧急报告,昨天夜里他们的一个监听台收到的。很明显,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已经掌握了主席即将出访苏联这一重大政治情报。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更显出沉甸甸的分量:这后果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清楚啊!
  杨奇清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毫无疑问,若不及时侦破此案,挖出这个潜伏的电台,那主席这次出访和今后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都将受到严重威胁,犹如时刻置身于一枚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旁。何况,解放后国民党特务和帝国主义特务企图用卑鄙的手段,暗杀我高级领导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前段时间,曾为京津一带著名飞贼、号称“燕子李三”高徒的国民党保密局上校段云鹏,就从台湾潜回大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详细观察过地形,准备在那里刺杀中央领导人。后因在京郊通县河套里制作炸弹未成功才将计划往后推,幸被及时发现,未出大事。两个月前,钻入我民航局内部的国民党特务李万成,已经获取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五名中央主要领导人的住址、电话和汽车牌号,在交给另一伙武装匪特企图暗杀时,被北京市公安局抓获。
  能不能请主席暂缓出访?杨奇清想了想,慎重地说,现在离预定日期只有十多天了,万一破不了案,就太危险了。
  周恩来深有同感地点点头,顿了顿又轻轻摇摇头:恐怕是不可能了。作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何尝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最高元首首次出访而操心?作为毛泽东多年的老战友,他又何尝不替主席捏一把冷汗!可眼下的情况是,一来苏方已做好了全部接待准备,要是由于我方原因更改行期,与国际礼仪有悖,也影响新中国的声誉。二来也是毛泽东的个性使然,决定的事情从不轻易改变,他常说:“我这个人哪,不喜欢走回头路,不愿干后悔事”。更何况是这么一次极其严肃重要的政治访问呢!
  周恩来抱着双臂来回踱了两步,打破沉寂:不仅是你,还有我;不仅是你们公安系统,乃至整个中央,万一出了问题,我们无法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代啊!他的神态异常严峻。
  杨奇清的眉头锁得更紧了。无需赘言,他已经充分明白了周恩来凌晨紧急召见他的全部用意。他毅然决然地说:“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在主席出访前拿下这个案子!
  为了加强力量,周恩来同时布置下另一位“反特高手”,人送雅号“鬼巷居士”的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一同全力侦破潜伏敌台。
  
  三
  
  一贯谨慎的周恩来,对毛泽东出访的安全问题丝毫不敢大意,他又把铁道部长滕代远叫来:我已与罗瑞卿和杨奇清同志谈过,沿途的保卫工作由他们会同总参谋部作安排,铁路上的保卫工作可要由你唱主角。
  滕代远从衣兜里掏出笔记本,摊在面前的茶几上,开始汇报:我们研究制定了一些具体部署,请总理审查。
  你说说看。周恩来使劲按了按太阳穴。
  首先,要纯洁内部,对沿线铁路职工进行一次严格的审查、调整和清理,参加专列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是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党、团员,不留一个可疑分子;沿线各站的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党委的逐个审查,确保政治上可靠。
  周恩来补充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党委挂帅,全党动员,绝对保密,精心部署,分段负责,及时检查,严密保卫,内外结合。
  滕代远记下周恩来的话,接着说:还有点就是整顿设备。我们已对全路一切设备,尤其是直接与列车运输有密切关联的车、机、工、电等,进行了大检查、大检修、大保养,并指定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消灭一切可能发生的技术事故,从物质上、技术上为主席出访做好充分准备。
  铁路局逐个对车厢作了检查,还请了部队工兵用雷达扫描推测过。排除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隐患后,全车已被封闭。部队24小时警卫,凡上车人员,必须持有特许证,经验证后方可上车,最后由铁道部派人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周恩来稍一思考,说:这一两天,你抽个时间陪我到机车厂看一看专列。主席要在车上呆几天几夜,一定要安全舒适才好。
  请总理放心。滕代远进一步说明,这是我们接收的国民党高级列车,又加以全面改造,专为主席外出准备的。
  床是软的还是硬的?周恩来想到一个细节。
  当得知是软床后,周恩来语气坚决地说:不行。你们不了解主席的生活习惯,他是从不睡软床的。可以把软床换成一张藤床,这样既有弹性又平直,减少旅途疲劳。这件事你要亲自落实一下。还有什么?
  滕代远继续汇报:我们在列车编组方面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为了迷惑敌人,防止敌特发现后中途破坏,我们准备同时派出3组列车通过,3组列车的顺序可随时调换。这样,敌人便无法确定专列的实际位置。
  这一点好,兵不厌诈嘛。周恩来满意地颔首,最后指示,为做到高度保密,各地党政负责干部,一般不要进站迎送,除非主席特别召见。首都出发时,中央领导同志也不进站送行。
  国家初建,国民党潜伏的特务及反革命残余势力还未肃清,对保卫工作自然要求甚严。路经沈阳时,高岗等还上车护送毛泽东至边境站满洲里。即使这样,仍难免出些临时状况:毛泽东的专列经过天津时,在路轨间发现了一颗手榴弹,公安部长罗瑞卿亲自下车调查,虚惊一场。手榴弹已经破旧了,完全锈成一个铁疙瘩,炸不响,估计是战争年代废弃在铁路旁的。
  公安部立即打电话报告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正在批阅文件,他手上的红蓝铅笔轻轻地敲着桌面,想了一下,向秘书布置着:通知沿途各站,加强警戒,再对铁轨、路基做一次清理。通知滕代远和杨奇清、汪东兴他们,警卫工作仍要仔细认真,丝毫马虎不得。
  
  四
  
  1949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入冬后第一场暴风雨骤然袭击台湾岛。
  蒋介石官邸里,毛人凤小心翼翼地报告着:校长上次指示之后,学生当即作了安排,命令大陆各情报站和‘敌后潜工’加紧侦查,昨天夜里,北平独立潜伏台已有重要情报发来。
  哼!蒋介石从鼻子里发出声音,打断他的话,别又是一个傅家骏吧!
  北京刚刚和平解放不久,一天,毛人凤兴冲冲地来报告,说在北平城里已埋伏好一个重要的潜工系统,可以指导整个华北的“敌后潜工”行动,并说此人已取得了中共社会部上层首脑的信任。蒋介石当时非常高兴,还特意夸奖了一番。可结果呢?不出三天,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导组少将组长傅家骏就被共产党中央社会部逮捕了,汽车丢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公路上。不几天,整个华北情报网也跟着全部完蛋。
  毛人凤听出蒋介石的弦外之音,一阵尴尬之后,连连说道:不不不,这次绝不会这样。此人效忠党国,立场坚定,潜伏谍报技术都是一流的,连美国教官都称他为天才的特工人员。
  但愿如此。蒋介石嘴角抽了抽,无可奈何地苦笑道,你说说情况吧。
  毛人凤拿出一份电文,声调平平地念起来:据可靠情报,中共毛泽东将于本月下旬出访苏俄,与斯大林秘密会谈,详情待报。
  嗯,这个情报还可以。蒋介石微微点了点头。
  自从毛人凤接任戴笠任国民党保密局局长后,一心想在反共上大显身手。经过半年的酝酿,一项绝密计划《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出笼了。对于自己精心制定的这份计划,毛人凤信心十足,曾夸下海口:共产党靠打游击起家,而军统也懂这一套。用共产党的招对付共产党,要比一般正规部队强得多。
  听完毛人凤把握十足的暗杀计划,蒋介石露出了笑容:好,我在这里静候佳音!到时候定会重重嘉奖!在他看来,即使暗杀不成,但只要能阻止住毛泽东出访,阻止中共与苏联签定有关条约,也将是一大胜利。
  12月7日清早,毛人凤正与美国顾问布莱德上校共进早餐,机要秘书匆忙走进来报告:昨夜2点,万能台自大陆报告,毛泽东的专列已经出发了,估计需要经过三天两夜到达满洲里。毛的安全在苏联境内由苏方负责。
  布莱德上校欣喜若狂:这是刺杀毛泽东的最好时机。如果毛泽东顺利访苏,与斯大林结成反自由社会同盟,对美国、台湾和韩国都很不利。你们要立刻选派最有经验的行动人员去大陆督战。我们在正面战场虽然失利了,但是在情报工作方面一定要给共党以狠狠的打击。美国战略情报局希望在毛泽东到莫斯科前后,看到你们的成功!
  毛人凤即刻向秘书口授命令:按行动计划执行,赴大陆人员准时到达目的地。东北地下技术纵队采取两套作战方针,破坏长春14号铁路桥,在哈尔滨车站要埋下定时炸弹。炸了毛泽东的专列,就是第二个“皇姑屯事件”,反共复国斗争必会出现新局面。
  毛人凤督战似的继续命令:立即电告计兆祥,通知××国驻苏办事处协助侦察毛泽东在苏和回国的时间、路线。命令计兆祥从即日起,每天报告次数增加为三次,进一步加强空中联络。同时嘉奖他2000美元,由国军中校台长晋升为上校台长!
  有十足把握的毛人凤转而对布莱德吹嘘:共产党绝难料到,在他们党政要员集中的心脏地带的南池子,竟是我潜伏台指挥的天下!
  这我相信,仅就技术装备方面而言,共产党还不是你们的对手!
  
  五
  
  公安部政保局的小会议室里炉火正旺,围着火炉坐着十来名公安部和北京市局富有经验的中层领导。然而此刻,他们一个个双眉紧蹙,沉思默想。
  这起案件的侦破难度确实太大了。且不说时间紧、任务重,最令人头疼的是没有任何线索。军委提供的材料仅仅是一张监听记录,上面只有敌电译文:货已收到,成色佳,老板极为满意,特此褒奖。望继续发货。也无非是指毛泽东访苏情报之事,并无任何有利于破案的实际价值。
  从总理那领受任务,至今已是两天过去了,敌特的踪迹一点也没有发现,大家不免焦急起来,沉默中只有那缕缕青烟在屋内弥漫。
  半晌没有说话的杨奇清清清嗓子,若有所思地开口道:从潜特能够较快而准确地发出中央领导人的动态情报,以及军委监听台提供的情况来看,这个潜伏电台应该就在北京,大家看可不可以这样说。
  嗯,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曹纯之接口道,年初我们抓获国民党华北督导组少将组长傅家骏后,他倒是交代过,北京解放前夕,毛人凤曾亲自布置过一个神秘的北平独立潜伏台,采用的是被美蒋称为“万能台”的一种新的组建潜台形式,直接受毛本人指挥。更多的情况他也不知道。这个潜伏台至今也没有被摧毁。曹纯之是公安部一位有名的老侦查员,外号“一堵墙”,意思是只要他出马,就没有冲不上、拿不下、破不了的案子。
  日历牌一天天翻过去,距毛泽东出访的日子越来越近。专案组兵分数路,没日没夜地加紧侦查,线索越来越多地汇集到杨奇清手中。经过反复仔细地分析,测得潜伏电台的位置就在距王府井不远的南河沿磁器库南岔道一带。
  现在,摆在侦查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是,能不能准确无误地抓住敌台,这是胜利的根本。排除了很多疑人、疑点后,终于锁定住了具体的嫌疑目标:计兆详,男,不到30岁。家庭住址和发报地点:北平市南池子九道湾乙43号。
  办案人员又搬出缴获的《国民党军警宪特花名册》等案卷,好不容易在北平特警训练班最后一期毕业生名单中,查到一个叫计兆祥的学生,他曾在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北平绥靖总队当过上尉报务组长。
  李克农和杨奇清两人的心几乎同时咯噔一下:南池子?离天安门很近,而且紧靠中南海!党政军的许多高层领导也都住在这一带,这可不能疏忽。看来真是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啊!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杨奇清迅速下令,很快计兆祥及其住址就被公安人员密切监视起来。
  按照预定计划,杨奇清随毛泽东访苏后,侦破敌潜伏电台的工作便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全权负责。李克农将毛泽东护送至满洲里,将苏联境内的安全保卫工作移交给苏联克格勃后,火速返回北平。在他的亲自指挥下,集台长、报务、情报、译电四职为一身的台湾保密局“万能潜伏台”特务计兆祥落网了!
  
  六
  
  李克农来到破格提升的计兆祥面前。计兆祥面色如土,直觉告诉他,这个人的官衔一定不小。要是在国军,他一发话,自己的脑袋立马搬家。
  李克农微微一笑,既没厉声喝问,也没严肃训斥,反而和颜悦色地说:你就是计兆祥?不要怕,今天我是来看看你的发报技术的。快,给我呼叫毛人凤,我说话,你发报,你看怎样?
  计兆祥搞不清这位长官的意思,忙着点头:愿意效劳,愿意效劳!
  李克农认真地说:小计,我这个报,你可要给我发好啊!
  计兆祥连声不迭:是!是!说罢,便很娴熟地架起发报机。
  此时,台北近郊。隐蔽在浓郁茂密树木中的国民党保密局本部里,笼罩着一种神秘、可怕的气氛。
  神经过敏的保密局特务头子毛人凤,刚刚接到人民解放军即将要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的情报,又接到情报部门报告: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已集中大批部队,空军已进驻华东的一些机场,登陆舰艇也正在一些港口集结。看来,那阵势是对着台湾来的。
  毛人凤面带难色,忧心忡忡。他暗自思忖,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在毛泽东访苏归来时干掉他,中国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不把握住这个时机消灭毛泽东,蒋介石不会答应!
  坐阵督战的美国顾问布莱德上校对毛人凤说:立即电告计兆祥,报告潜伏大陆暗杀队的准备情况。对东北技术纵队所有行动人员除重赏外,一律官升三级,委任纵队司令马耐为国民党东三省救国司令。
  事真凑巧,计兆祥被捕之时,正是他们约定发报的时间。毛人凤焦虑地抽着香烟:规定的联络时间已经超过了,可现在还没有得到大陆的任何反应……
  布莱德很敏感,打断毛人凤的话:立即电告计兆祥,停止发报,马上转移。
  我看问题不会那么严重。共党再狡猾,也不会那么快发现我万能台的踪迹。也许计兆祥马上就会发来成功的电讯!
  几乎同时,北京的电台安装完毕。“嘀嘀嘀……”计兆祥熟练地按动键杆,用以往的手法呼叫台湾保密局,发出了毛人凤接电讯的讯号。
  尽管比约定时间晚了一刻钟,毛人凤还是喜不自胜,刚才那种深深的不祥情绪一扫而光,兴奋得眼珠一转:来了!他平心静气地守在电台旁,等待接收译电。
  毛人凤,经你精心策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平潜伏的万能台,你向美国人吹得神乎其神,发报只有二三次就被我们侦破了。我们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有雄厚的群众反特力量,你们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你们在中国大地上洒满了怨恨,你们活动到哪里,哪里就陷入人民的包围之中。我们的专政机关就会立刻侦破你们。你们如果执迷不悟,来多少,就歼灭多少。你有本事你来嘛!今后,凡贵局派遣的特务,我们将悉数收留,只是恕不面谢!
  告诉你,给你讲话的是李克农。不要怕嘛!好好地听着: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你们有丧师八百万,逃往海岛的教训。你们现在“寄人篱下”,好景不会长久。人民政府对你们有国人共睹的政策,立功受奖、既往不咎。你若率部来归,我李克农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全。告诉你,发报的报务员,就是你新提拔的万能台上校台长计兆祥。
  随着电文的不断译出,毛人凤的脸变成了紫肝色。特别是看到“李克农”三个字,不由得浑身一颤。对于这三个字,他再熟悉不过了。在撤出大陆之前,他曾与李克农较量了几十年。保密局的前身军统局曾多次悬赏百万元捉拿李克农,但到头来,连影子也没发现。毛人凤没想到今天真是冤家路窄,在无线电里,李克农又给他上了堂政治课。
  
  七
  
  早春凌晨,天空还黑沉沉的。一架没有任何国籍标志的飞机,在离哈尔滨不远的山林里,低低地盘旋。片刻之后,飞机中抛出两个黑点,徐徐下降,逐渐放大,转眼之间,便降落到了地面。
  两个“黑点”刚落到地面,就发现了一道道手电筒光和一个个森严的枪口。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绕过了高射炮火网交织的朝鲜东海岸,穿过了鸭绿江,又越过吉林,却在刚准备开始行动时就暴露了。
  根据从计兆祥处截获的电讯证明,他们就是由台湾派来的领导东北技术纵队进行暗杀活动的两个特派员张大平、于冠群。这两个人,曾是国民党高级刺客段云鹏的助手。从他们的衣物中,搜出了美国的卡宾枪、无线电台、气象预测器、炸药等特工用具。
  按照原定计划,次日上午8点,他们将在哈尔滨松花江饭店与东北技术纵队接头,并代表国民党保密局,给反共有功人员颁发委任状。
  翌日清晨,哈尔滨松花江饭店的一个高级客房里,一位身穿蓝料子服,留一撮小胡子的客人独自在房内踱步。
  突然,门砰砰的响了两声。
  谁?房主警惕地问了一声。
  我。门外的声音不大,透出警觉,205来了!
  请进来!
  门轻轻地敞开了。门外三人蹑手蹑脚地走进屋。那个敲门的“中等个”指着房主人,对另外两人介绍说:这位是保密局特派员张大平先生,毛人凤局长的臂膀!
  其中一个高个子立刻摘下毡帽,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龇着黄牙:久仰!久仰!
  “中等个”又介绍道:这位就是东北技术纵队司令马耐,代号‘205’。
  噢!请坐!特派员稍微欠了一下身子。
  马司令小心翼翼地提起他的半旧棉袍,坐在靠近特派员的沙发上,热情地说:昨晚受惊了吧?兄弟未能亲往迎接,失敬,失敬!
  特派员点头表示体谅,然后站起来说:我奉国民党保密局毛人凤局长命令……室内空气立刻凝固了,马司令把脖子挺得溜直,听特派员宣布:……蒋委员长的饬令,此仗不成功,便成仁。所有行动人员除重赏外,一律官升三级。
  马司令松下一口气:多蒙党国关照,请特派员指示!
  特派员一挥手让另外两个人到外边去:马司令,谈一下行动的准备情况吧!
  国民党保密局在全国有三个技术纵队,都是秘密武装,一队在南京,一队在广州,一队在哈尔滨。他们是“全五行”的杀人魔王,专门从事重大暗杀、爆破、投毒等恐怖活动。解放前,大部分人打入国民党起义部队,经过改编混入人民解放军,另一小部分则散落在社会上,隐蔽下来,伺机行动。
  马司令往沙发上一靠,吹嘘起来:这次中共访苏,共党防守极严,沿途及车站军警岗哨林立,还有便衣、地方干部巡逻。我们就给共产党灌个迷魂汤,让他走时安然无恙,回时粉身碎骨。这话倒没有水分,台湾情报机关动用了一切力量,刺探毛泽东回国行程,一次次地电令潜伏的哈尔滨电台,查清毛泽东从苏联归国的情况。
  你们的行动计划是否可靠?
  马司令压低声音说:根据北平潜伏台指示,毛泽东专列明天晚上8点可到达哈尔滨。我们拟在满洲里、哈尔滨、长春举行三次行动。分三路进攻,一路从正面攻击,打个快速歼灭;一路从背后堵击,防止他们撤退;剩下的一路迎击中共援军。事成之后,撤退到长白山区,建立武装游击根据地,只等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来,就可迎接国军归来!
  有响货吗?
  当然有。都是香港送来的黄色烈性炸药。明天,我就派人去哈尔滨市郊铁路埋炸药。到时候,炸药一响,他们的专列立马一塌糊涂,什么中苏友好条约、反帝联盟,统统见鬼去吧!马司令嘿嘿一阵冷笑,似乎稳操胜券。
  特派员点点头,还有点不放心:行动计划都有谁知道,他们靠得住吗?
  马司令用手比划了一下脖子:我手下的人都是一手接派令,一手提头颅的人。我们报效党国,脑袋丢了也不会变节!他故意只回答第二个问题。
  特派员早已明白马司令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这次来,就是代表国府发委任状的。你不讲多少人,不讲组织成员都是谁,我怎么向上级报告,给你们请功行赏?
  想到委任状,马司令不由得心花怒放。炸了毛泽东的专列,风云突变,大陆就是国民党的天下,他就是堂堂正正的国军司令。到那时,要什么有什么。他终于和盘托出东北技术纵队人员名单:这是组织成员联络图副本,共170人。
  特派员拿在手里,随便翻了一下便装进自己的衣袋:到时,我就按这个单子点名!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中等个”敲了敲门,从外边走进来,递来一张纸:马司令,你不是准备要委任状吗?我现在就发给你!
  马司令喜出望外,接过来一看——逮捕证!
  特派员笑了:司令先生,还有什么话没说完?说着把眼镜一摘,小胡子一扯,原来是我侦察副科长成润之。
  1950年2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莫斯科回国到达满洲里,哈尔滨公安局局长前往满洲里迎接保护。为防万一,从满洲里开往哈尔滨的火车有三辆专列,第一列空车压道试行,第二列是警卫部队前卫车,第三列才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乘坐的专车。
其他文献
文章对南宁市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作了SWOT分析,提出依托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优势,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联运"新模式,发展和壮大南宁跨境电商的新策略。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但对于什么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向何对象配套、配套什么、怎么配套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论证。深化司法体制综
利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分析、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文化相关研究概览,广东省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对现状的SWOT分析等几方面探讨了广东省的体育文化大省建设,提出了一些
档案进家庭,使档案贴近百姓、贴近现实生活,对提高全民档案意识和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我建立家庭档案的经历和从中尝到的甜头。家庭档案是方便利用、自我欣赏、利国利民的家庭宝贵财富;家庭建档既可提高家庭文化品位、激发家庭生活情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又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档案圆我梦  上世纪80年代,我爱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经常搞一些工艺、工装设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表现特点,将胃镜下的粘膜象以及胃粘膜病理学表现作为中医的辨证依据,确定脾虚血瘀的基本病机,立通润治法,运用蔡氏通润治萎化异汤,临床观察42
<正>钱币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是一本深厚的历史教科书,是一套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也是人们最喜爱的收藏品之一。一、钱币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一部中国钱币史,就是一部浓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