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融课”,让生长成为可能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融课”以语文学科为龙头,致力于促进学习样态的转变,包含学科拓展、主题活动和特需活动等版块。“融课”学习的本质是以“玩”触发自主创新,关键在于连接:与文本连接,与经验连接;与教师连接,与同伴连接;与环境连接,与生活连接。内容上融汇、形式上融通、情感上融洽,“融课”学习必将成为校园的一种新常态。
  【关键词】“慧玩” 交融 语文课程
  既然儿童是生长的儿童,教育就应该是生长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生活是生长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地生长;在教育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他还用专门的章节论述“学校的教育价值,在于其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个愿望提供什么样的方法”。生长,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最美好的愿望。让生长成为常态,就必须把儿童放在校园的正中央,坚守儿童的立场。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给了儿童怎样的课程,就给了他们怎样的童年生活。
  语文“融课”,致力于冲出传统课堂藩篱,打破学科壁垒,融汇各学科教学的优势,融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学习资源,融洽学与教、家与校之间的关系,以原创性、开放性、游戏性、多样性为基本元素,打造立体化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快乐,使儿童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关怀。
  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重塑新的质量观背景下,我们需要反观语文课程教学,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教学形式与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融通,把单一授受式的课堂学习形式转变为多维度、跨时空、花样迭出的“融课”样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关照儿童,正心启智。“融课”在内容上融汇、形式上融通、情感上融洽,目标上淡化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在课程活动中呵护儿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树立自信,引领儿童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指向情智的释放和精神的愉悦。“融课”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校园的新常态。
  一、“语文融课”的实施主体
  “融课”学习的本质是以“玩”触发自主创新,而这种学习的关键在于连接:与文本连接,与经验连接;与教师连接,与同伴连接;与环境连接,与生活连接。
  “三人行,必有吾师”,人人可以为“师”,又可以为“生”,在连接中相互促进,共生共长。这种状况与传统的“师生”有所不同,它是在融汇互动中彼此取长补短,互教互学,在教学相长中发现、弥补不足。在彼此渴望、获取新知的情境下,自主创新的“课堂(或课程)”就可以称为“融课”。
  不同类型的“开发者”渗入校园,使“融课”学习能够“自主造血”,校本课程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充满活力。广义上讲,我们可以把“融课”开发者分为四类:
  1. 融课教师。即具有创客精神的、能够把自我思考或学习的最新教学想法转化为教学现实的教师群体或个体,他们是校园“融课”学习的发起者、引爆者。
  2. 融课学生。指自我学习的“独创者”,更是指具有某方面特长,能够自行设计分享流程,通过微型课或者其他形式传授技艺的“合创者”,他们是校园“融课”学习的践行者、推广者。
  3. 融课家长。即具有某方面专长,并乐于与师生分享的学生家长群体或个体,他们是“融课”学习的见证者、宣扬者。
  4. 融课学友。即具有创客精神的社会专家,乐于到学校与师生通过课堂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享的学习之友,他们是“融课”学习的助推者、参与者。
  二、“语文融课”的独特优势
  “语文融课”一改传统的校本课程教材学材过度统一的面貌,致力于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儿童都能接受到语文学习的阳光雨露而自然绽放,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1. 融通性
  (1)学科融通。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已成为共识。以语文学科为龙头,进行活动拓展和延伸,融汇其他学科优势,达成知识互通,是融通活动的主要样态之一。如根据《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中有关“塔身巨石”的数据,可以引领学生运用数学学科知识来计算一下:如果用这些石块来铺设学校运动场,可以铺多少个?以此来感受巨石之多。
  (2)学段融通。一些课程的实施可以不受年级和班级限制,学生不分学段,依据兴趣爱好自由走班,自由选课,实现跨学段融通。如我们邀请当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以学校名称来源的“白鹿”为创作原型,创编了9本小白鹿绘本童话,一二年级学生共同学习,互相辅导,实现了学段融通。
  (3)时空融通。在活动空间上,语文融课不应仅仅停留在班级和校园中,而应突破“围墙”,走向家庭、社区、社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并关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做到活动空间的融通;在活动时间安排上,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选择,可长可短,自主控制时间。如一年一度的“童话节”“诵读节”“艺术节”时间跨度都超过一个月。
  2. 创生性
  (1)学材创生。融课教材如同一块酵母,在与儿童的学习共融中发酵、再生,从而焕发活力。就拿小白鹿绘本教材来说,源于地域文化“吴王狩猎,偶遇白鹿”的传说,是一套“有根”的學材。孩子们在运用这套学材中,讲童话、演童话、绘童话,进而创编童话、自编绘本——使得“白鹿童话”母本,在每一年不同的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都产出大量的“子绘本童话”,而这些“子绘本”又被作为阅读读物而继续“哺育”下一届的入学儿童,学材就在这样的不断创生中“繁衍生息”。
  (2)评价创生。“互联网+”时代催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样,对师生以及课程的评价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在众多融课纷纷涌现之际,大家各显神通,开辟了“微信”通道,创课者可以把自己的课程活动即时推送到微信平台上与大家分享,让家长、学生来点赞。更有家长发挥自身职业优势,自发组织、带动班级开展课程活动。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教育,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调动内驱力。同时,评价方式的创生改变,也持续催生了课程触发和创意,实现由开始的学校“要我做”向个体“我要做”的转变。   三、“语文融课”的实践路径
  “语文融课”以语文学科为龙头,致力于促进学习样态的转变。从儿童校园生活的角度划分,内容版块可以有“学科拓展、主题活动和特需活动”等;从开发者的主体来分,可以依据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专家等分为“师本课程、生本课程、家本课程、专家课程”等融课类型。
  1. 学科拓展,凸显融课的张力。
  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学科拓展和主题整合,是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途径。以白鹿小学开发的校本教材为例:
  表一: 语文延伸校本课程示例
  2. 主题活动,催生融课的活力。
  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几乎都是以“主题单元”来选编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孤立的教学,而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融汇”,这样原本用两周教学时间可以完成的单元内容,我们可以用一周来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引领学生去阅读、实践、探究,以达成课堂内外的融通。
  “主题活动”,是凸显语文学科素养、致力于覆盖学生生活空间的活动课程。主题活动的开发,可以按不同年级的儿童认知能力和水平,研讨确立固定项目。如白鹿小学的语文主题活动由低到高依次设置为绘本读写、童话表演、书法讲堂、小小辩论、编演童话剧、经典诵读等各大主题。学校针对每一项主题制定了课程纲要,明确分步实施方法:月月有主题节日,月月有语文活动。学生在校的六年中,每一个学年都有不同的活动期待。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在“慧玩”活动中滋长,也为他们的成长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3. 特需课程,激发融课的合力。
  同一类学生群体中学科学习掌握程度就像个橄榄核,中间大,两头小。而这小的两头,就是一些语文学习的“特优者”或“特忧者”。 我校在课程建设中,特别关注校园里有特别需求的孩子们。尊重和理解“差异”,留意每一位儿童。
  “特需活动”将语文课程进行私人定制、团体定制,以“兵教兵”的伙伴式活动开展学科互助,如“习作零距离”“阅读一对一”等等,惠及有特别需求的学生,使得“优者”与“忧者”融汇交流,彼此共进。从而让每一位孩子的情智触角充分舒展,让每一个孩子的心智得以全面的感知和提升,培养乐观、自信、向上的白鹿学子。
  表二:特需课程示例
  四、“语文融课堂”的评价策略
  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语文融课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以量性评价为主的方式。
  1. 国家课程评价。
  主要通过过程性检查、考查、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慧玩嘉年华”闯关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低年级期末考试——“慧玩嘉年华”,是对学科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尝试。将认读拼音、识字组词、口语交际,有機融入“汉字城堡”“拼音王国”“妙语世界” “图形新天地”“七彩秀”“魔力眼”等多个项目,组成了语文游戏闯关的“迷宫”。将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核无形地融入到儿童喜欢的游戏中,没有了分数的评价,取而代之的是通关后得到的奖励。
  2. 校本课程评价。
  在兴趣特长评价方面,我校社团活动的“5+X鹿鹿慧玩分”评价体系的建构,促进了孩子们由“乐玩”到“乐学”的学习转变。通过学生参与极具效果的学分评价形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特长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研摩、展演制。突出“用教材教儿童”,倡导教师二度开发教材,选择更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形成“以学定教,以玩促学”的“童趣课堂”。
  在特需活动评价上,我们建立特需档案,实行过程性对比评价,采用案例制等多种方式。多样的课程,多元的评价,让“慧玩”活动不仅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语文融课,打破了学科壁垒,跨越了班级限制,走向社会和自然,为课堂改革展现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阚晓茵.把“玩的教育意义释放出来”[J].人民教育,2016(06).
  [2] 阚晓茵.“童玩”课程:撬起学校发展的新支点[J].江苏教育研究,2015(09).
  [3] 程言峰.基于创客理念下的玩创教育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其他文献
我曾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上看到我省原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的一篇短文,题目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短文语言明白、流畅,寓意深刻,这是先生独特语言风格的体现。他从诗人的一首诗歌中的话展开,娓娓道来,给人以深刻意义上的启迪。看完先生的短文,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就是如此简洁明白的话,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这里我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的实际,谈几点认识和感悟。  一、孩子的名字叫“今天”
期刊
好几年前我就看过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年的黑白影片。当时看完电影,留下的主要印象是关于美国种族歧视,以及黑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时至今日,翻开原著——  二十五万两千字,四天,一口气看完。  小说着力刻画的阿迪克斯是一个正义的法律人,可这里,我想谈的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会担心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是,看完这部小说,你会发现,斯库特是个多么幸福的
期刊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从2013年伊始,开展了“美丽学生素质积分评价”活动,从“美在品行,美在勤学,美在个性”三个方面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在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 “美丽学生素质积分本”,它形似存折,内存七彩积分卡,是特殊的成长档案。小小的积分本,魅力无限,涵养着学生的品行和素养。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学校不断拓宽思路,细化、实化各项评比,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
期刊
【摘要】打造“学本课堂”既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也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笔者追本溯源,厘清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直面教学中的“伪目标” 、“伪形式”、“伪自主”等“伪合作”现象,提出了还生于本,优化“学本课堂”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指向目标,关注差异;优化策略,多元学习;合理疏导,科学“自主”。  【关键词】还生于本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伪目标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
期刊
【摘 要】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它们用词固定、语句短小、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如能领会熟语的丰富内涵、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并加以运用,对提高语文能力大有裨益。日常教学活动中,熟语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学生的学习脱离语境,不能真正地对其形成“语用”。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实现熟语教学的“真实语用”。  熟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熟语教学往往缺席
期刊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插图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诠释和补充,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拐杖”,本文以课文插图的有效利用为切口,探索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与策略,追求生机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插图 资源 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小学英语的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现行译林版小学《
期刊
【摘要】对学习个体而言,语文之“语”是言语,是个人独特的言语活动。语文之“文”是文意,是个人独特的生命情意。因此,语文教育就是“言和意的关系”实践。回到“言意关系”,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才是语文之道,才是语文的“形而上”。回归语文教育的“生命家园”,首先理解语文,回到“是什么”的言意本质;其次发现语文,探寻“教什么”的言意本体;还要建设语文,重构“怎么教”的言意策略。语文教育是一种言意生命教
期刊
笔者曾在班级里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全班有12%的学生喜欢写读后感, 36%的学生感觉无所谓,但也有50%左右的学生直截了当表示不怎么喜欢写读后感,他们更乐于描写小动物,记录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写一处美丽的景观。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让读后感写作成为“万人迷”?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我以为当推以下“四个一”。  一、“一个好名字”,夺人眼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听起来
期刊
中国是诗词的王国。五千年的文化熔铸了璨若星辰、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叹息;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悲怆……诗词是永恒的主题,纵使穿越千年的雨雪风霜,仍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留在我们的心中。如何把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习得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孩
期刊
《河里的月亮》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4句。诗中描写了清清静静的小河里映着一轮明月,当小鱼游过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前一句静态的月,后一句动态的月,景中含情。诗歌按照河里月亮由滚圆——碎了——滚圆的顺序,描绘了河里月亮的美丽,表现了儿童对月影和月亮的喜爱。诗歌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规整中有变化,整首诗有回环整齐的美感,极富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洋溢着童真童趣,充满了诗情画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