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壮语特点 促进汉语教学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光旖旎、美丽富饶的广西百色地区,壮族是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本地区的中学生,以壮族学生居多。
  笔者在百色地区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已达三十年,在工作期间,发现壮族学生的母语是壮语,使用壮语思维。壮族虽有壮文,但使用范围有限,日常生活中的书面用语多用汉语汉字,而家居生活则用壮语,用壮语思维。形成了口头表达使用壮语、书面交流使用汉语的奇特现象,这无疑会给壮族学生学习汉语造成诸多不便,因而笔者认为壮语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师研究一些壮语特点,用以促进汉语教学,会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探讨。

一、百色壮族的语言特点


  1.壮语中大量引进音译词。壮语对许多事物的叙述均用本民族语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生活中涌现了大批新词,如“冰箱、彩电、手机、电脑”等等。壮语对这些新出现的事物,无法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表述,只能用汉语的音译词来表达。比如“买手机”,壮语表达中“买”用壮语,“手机”则完全引用汉语,“买手机”语音为“诗(壮语‘买’的谐音)手机。”总之,壮语中引用了大量的汉语音译词。
  2.部分词句语序颠倒。壮语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常见:①修饰性语素颠倒。词语中修饰性语素后置。如“红衣”壮语把修饰性语素“红”后置,叫“卜(壮语‘衣’的谐音)红”,“公鸡”叫“鸡公”,“猪菜”叫“菜猪”。②定语后置。如“我们的学校”壮语表述为“学校我们”,“我们班”壮语表述为“班我们”,把定语“我们”后置。③没有“了”,多用“过”。汉语中“吃过了”“去过了”“见过了”,壮语表述为“肯挂(吃过)”“北挂(去过)”“很挂(见过了)”,省略了助词“了”。④没有结构助词“的”。在壮语中,“我”与“我的”是同一种表述,这种说法省略了助词“的”。而汉语中用“的”之处,有许多是不能省略的。特别是“的”字短语,如“补鞋的”,只是表述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属名词性短语,如省掉“的”,变成“补鞋”,则变成表述某种行为,是动词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壮语与汉语的差异。语文教师如能在汉语教学中巧借这些特点用以辅助教学,无疑水涨船高。

二、壮语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①单纯词教学。在单纯词教学时,如有学生学习单纯词感到吃力,老师就可以借用壮语中音译的汉语词汇作比,告诉学生,汉语对外国语的译音与壮语借用汉语道理是一样的,且壮语中借用汉语的音译词中有许多就是单纯词。教师作此解释,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来理解音译现象,学生易于理解,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②合成词教学。在合成词的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莫过于对偏正结构的理解。如汉语“红花”,壮族学生可能会依据壮语思维理解为“花红”。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汉语的偏正结构,在壮语里变为主谓结构,要注意区分,切不可等同视之。
  2.语法教学中的辅助教学。①辅助偏正短语的教学。如在讲偏正短语“我们的学校”时,要提醒学生,壮语表述是“学校我们”,其中定语部分“我们”之后没有结构助词“的”而转为汉语表述时要带“的”。②辅助文言句式中定语后置句的教学。高中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句式中定语后置句时,常常混淆定语后置与壮语后置,弄不清两者的区别。此时教师可巧借壮语的特点进行提示:文言句式中的定语后置句,就与用壮语讲“我们的学校”的句式相似。即“学校(我们的)”结构相似,括号的部分“(我们的)”就是后置的定语。而状语后置句如“战于长勺”“将有事于西畴”“问征夫以前路”等往往用介词“于”“以”作标志,译作“在……(地方)”“用……(方式或工具)”。教师如此讲解,学生通过对比,定能加深理解,提高分辨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③辅助文言文判断句式的教学。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它无明显的判断动词“是”,但译成现代汉语必须加判断动词“是”。这个“是”就相当于壮语里的“特”,整句话用壮语来说,就是“陈涉‘特’阳城‘魂’”。凡是古汉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必须加判断动词“是”的,则是判断句式。也就是说,句中必须有“是”——壮语读为“特”的则为判断句。如此解說,壮语学生可轻松掌握古汉语判断句型的教学内容。④辅助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教学。宾语前置句也是文言文特殊句式之一,更是文言文学习中,令学生头痛之句型。如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里的句子“沛公安在?”疑问代词是“安”,哪里之意,它本应在谓语动词“在”之后,作宾语。如今却置于“在”之前,这就是典型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它译在动词“在”之后,译为“沛公(现在)在哪里?”。用壮语讲解为“沛公(屋)阶楼?”教师如此解说,相信壮族籍的学生定会更易于理解,更易于掌握文言句式特点,更有助于学好文言句式的知识。⑤辅助文言文主谓倒装句的教学。文言文主谓倒装句,特点是谓语在前,主宾置后,如《愚公移山》中智叟老头责怪老愚公不明智的语句“甚矣,汝之不惠”,此句中的谓语是形容词短语“甚矣”作谓语,译作“太厉害了”,壮语读为“带哑楼”。主语是“汝之不惠”译作“你的不明智”,它属于偏正式的名词短语,用壮语解说为“蒙梯荒”,其特点是强调“荒,糊涂,愚蠢”的程度,责怪愚公的不明智。此句式与壮语的“荒莱洛,阶蒙捏”的句式极为相似,如此解说,相信大部分壮籍同学更心领神会,印象深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略不尽述。
  3.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在动笔作文之前,要用语言思维,用本族语言打腹稿,然后用汉文表述。而壮族学生大多使用壮语进行思维活动,笔者曾作过调查,百分之九十多的壮族学生习惯于用壮语思维,然后再译成汉语,写成文句。因而作文中由于受壮语思维的干扰,写出的病句并不少见。例如笔者就曾从学生作文中发现这样的病句,“放学后,妈妈我叫我去要菜猪”,这个病句,主要是受到壮语的颠倒语序的影响而产生的。教师在作文讲评时,可将此句与汉语的正确表述“放学后我的妈妈叫我去要猪菜”作板书,让学生比较其不同之处,并提醒学生,作文造句要注意将壮语的颠倒语序改过来。如上句要将“妈妈我”改为“我的妈妈”,“菜猪”改为“猪菜”,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对受壮语思维的干扰产生的病句便有了戒心,作文时多了一个心眼,时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语序,少写病句,作文成绩自然会芝麻开花,节节拔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巧借壮语特点,以促进汉语教学,必然会花开并蒂,成效显著。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有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当代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口语交际是一种教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对听故事充满了热爱,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故事,让语文课堂充满滋味。一、情境构造,营造生动气氛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故事味,教师要利用情境构造的方式,给学生营造故事的氛围,促使学生投入到故事的倾听和讲述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一些和故事有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年代,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样能有助于构筑故事情境。此外,教师还要选择一些符合故事情调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将逐渐被新型教育方式替代.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密切关心的一个话题.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推动,出
语气词指的是表示语气的虚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或句中的停顿处,用来表示某种语气。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语气词都是不可或缺的词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正确使用语气词也是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语气词,掌握语气词,运用语气词,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一、创设情境,强化言语表达  美国语言学家拉格·布朗提出语
期刊
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近年来,国家教育资金的大量增加,促使多媒体走进农村小学.本文首
期刊
期刊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特别强调任何知识的习得必须要在“做”的活动中体验获得。这种观点正与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一、全面关注,挖掘闪光点  “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型的尊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且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各方面。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及时给予有效的评价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深入到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当中,推动着教育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大量现代化信息以及西方文明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