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老年人群和轮班人员的睡眠状况,对比分析不同失眠症易患群体的睡眠特点,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帮助。方法:于2005-07-15/19在解放军总医院对396名年龄>65岁的老年人、388名轮班人员、100名正常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用DSM-Ⅳ标准进行失眠症的诊断。分为老年组、轮班人员组、正常组。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自评量表两部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自评量表由23个条目构成,分为7个成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7分者表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对比老年组、轮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失眠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自评量表中7个成分得分和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情况,分析3组的睡眠质量特征。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4份,调查应答率98.22%,老年组396名、轮班组388名、正常组100名,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组睡眠差者占58.05%,确诊为失眠症的占总群体的32.58%,轮班人员睡眠状况差者占72.02%,确诊失眠的占64.69%。②老年组、轮班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8.61±5.07,8.52±3.57,3.36±2.24;t=5.903,7.74,P=0.000),老年组、轮班组总体睡眠质量差异无显著性(t=0.318,P=0.753)。③轮班组以入睡困难、白天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χ2=53.970,145.705,P=0.000),老年人以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障碍多、催眠药物使用多为特点(χ2=38.808,65.943,16.840,91.652,P=0.000)。④影响夜间睡眠的因素中,老人起夜多(每周>1~2次)的占总体的72.23%。早醒(每周>1~2次)的占总体的56.06%。轮班人员早醒的占总体的53.09%,起夜多(每周>1~2次)的占34.79%。结论:老年人群和轮班人员的睡眠状况较普通人群差。轮班人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白天功能障碍,可能与睡眠剥夺和生物钟紊乱有关;老年人以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障碍多、催眠药物使用多为特点,似乎与脑功能退化有关。临床上应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不同群体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