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Web2.0时代,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成为时代的召唤。文章在对西藏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利用Web2.0的五大重要成果推进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Web2.0;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9-0023-03
教育信息资源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所开发、使用的信息内容及载体的总称。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已持续多年,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核心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而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的作用,则必须要对其进行整合。在进入Web2.0时代的今天,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整合同样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与共建的平台则是大势所趋。
一、西藏七所高校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笔者搜索了西藏七所高校的门户网站发现,除了农牧学院的网站打不开之外,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藏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和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都建设制作了精美的校园网页。以西藏大学校园网站为例,西藏高校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大体涵盖了以下内容:
1.常用数据库
西藏大学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NKI)、读秀学术搜索、读秀电子图书、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全文数据总库(CNKI)、中文电子图书资料数据库(APABI)、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常用数据库,为在校学生免费提供各学科报纸期刊、硕博论文、电子书籍等资源,基本满足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科研工作的需求。
2.援建课件
资源中心提供了各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院校包括理科、工科、医学、文学、历史、法学、教育、经济、管理和其他类的教学课件。选择自学课件,进入点击播放页面,还提供配套教学大纲、学习指导、参考书目、各章自测、思考题、例题和资料索引。全面地指导在校生自主学习。
3.跨校选课
即远程教育资源。西藏大学远程教育课程主要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门类涉及理科、工科、医学、文学、历史、法学、教育、经济、管理和其他类。课程资源丰富。
4.自建课件
包括流媒体和PPT两种类型。由西藏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公共教学部共同建设。内容涉及各学院主干学科的授课PPT或上课记录。
5.精品课程
西藏大学精品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教育学、藏族绘画、生物化学和解析几何五门课程。但是,目前这些精品课程无法进入界面供学生学习。
6.资源点播系统
该系统采用公共账号登录。内容包含有人物传奇、美丽的西藏、探索宇宙、军事、中国古典诗歌赏析、学习天地和百家讲坛七个节目。支持点播、收藏和个性定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的发展。[1]
总的来说,西藏高校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还是相当到位的。内容比较丰富,资源多种多样。
二、西藏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状况
1.七大高校联网情况
目前,西藏七大高校并未实现校际联网。联网仅限于校内局域网和校外Internet公网。这样,各高校的校内教育信息资源仅限于内部校园网的用户使用,外校的同学和社会人士则无法充分享受高校内部教育信息资源。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些优质资源无法分享给更多人,还可能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这样的现象必然不是我们在信息化进程中所乐意看到的。
2.七大高校教育信息资源沟通交流合作情况
自2002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以来,内地高校开始对口支援西藏高等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和江西中医学院对口支援西藏藏医学院;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对口支援西藏农牧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警察学院等院校对口支援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在内地各院校的大力支援下,西藏高校逐步建立起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虽然各对口支援院校与藏区高校间的合作频繁,西藏七所高校在共同发展上却明显交流不足。教育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基本仅限本校使用。缺乏校际间的共享与合作意识,没有教育信息资源沟通的平台,没有建立校际间的网络联系,更没有教育信息资源交流合作框架,七所高校仅在各自对口支援院校间建立了点状的合作脉络,而和同处西藏地区的兄弟院校间却没有形成面的联系。
三、对策及建议
鉴于西藏地区七所高校间教育信息资源比较分散,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比较贫乏,结合Web2.0时代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Web2.0五朵金花来全面实现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所谓Web2.0五朵金花即指博客、网摘、维客、标签、圈子。
1.教育博客和圈子整合高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方面的教育信息资源
百度百科对教育博客的定义为:教育博客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轨迹。
圈子是博客的特色。也是博客们展现自我和互相交流的广阔空间。博客可以通过创建某个类别的圈子集合志趣相投的朋友,圈子作为独立的群体存在。圈子是基于个人门户的强大平台,和个人博客一样,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特点。在这里你可以查看圈友最新发表的文章、推送的文章,与朋友有效沟通。也可以推送圈友和成为热门圈友。因此,教育博客和圈子的理念均为全民共享,互动交流。
针对教育博客和圈子的这种特性,笔者建议首先西藏七大高校应联合成立一些相关课程的圈子,由各学校学科带头人和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作为管理员。管理员在圈子里面发表自己授课的课程计划,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和教学资料,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学问题等内容。其次,高校内部应加紧宣传这种教育圈子的存在,鼓励在学课程学生和感兴趣的学生申请加入圈子,并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困惑等内容。这样,圈子内部成员可以互相阅读关于此类课程学习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文章。共同建设具有学科特色和各种学术思想活跃的课程圈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相理解,更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各院校的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整合高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方面的教育信息资源。
2.网摘和标签整合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
网摘是一种服务,顾名思义,它提供的是一种收藏、分类、排序、分享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方式。使用它存储网址和相关信息列表,使用标签(Tag)对网址进行索引使网址资源有序分类和索引,使网址及相关信息的社会性分享成为可能,分享者对网址的价值给予评估,通过群体的参与使人们挖掘有效信息的成本得到控制,通过知识分类机制使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更容易彼此分享信息和进行交流,网摘站点呈现出一种以知识分类的社群的景象。
现在较流行的网摘网站有Delicious美味书签。通过注册美味书签成为其网站会员,即可获得美味书签提供的站内和全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分享功能。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网络上互加好友,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是说,网络上互加好友之后,个人的收藏同时能被其他好友看到,同样,好友的收藏自己也会收到。通过题目和标签,好友间可以共享个人感兴趣的资源。这样,就扩大了个人阅读的信息量,同时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因为通过标签对资源进行分类,能够更快捷地获取个人所需信息,而不会在海量的信息世界里迷失。
3.通过维客或百度百科系统整合高校共建资源
Wiki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Blog相似,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用匿名或实名的方式编辑或添加内容。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同样,跟维基百科类似的中国化维基是百度百科。百度百科面向全体社会,支持任何人任何时候对信息资料进行修改和加工。高校可以利用这个服务来整合高校共建资源。
比如对藏汉双语教学课题的探讨。各高校可以联合在百度百科建立一个汉藏双语教学词条,词条下设各个标题框架,此词条同时对西藏七所高校和全社会开放。高校课题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词条进行编辑。同时,可以参考其他教师对同类问题的思考。对不认同的部分可以利用百度Hi,或者站内信的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和意见交流,以期实现百家争鸣和学术热点的现象。这样,集各大高校同领域教师专家的思想,可以把同一个词条,即同一个学术课题做到集各家之长,角度多元,立场各异,学科视角多样。可以促进高校间的合作,开发更多的共建优质资源。?筅
参考文献:
[1]西藏大学门户网站[EB/OL].http://www.utibet.edu.cn/.
(编辑:金冉)
关键词:Web2.0;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9-0023-03
教育信息资源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所开发、使用的信息内容及载体的总称。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已持续多年,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核心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而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的作用,则必须要对其进行整合。在进入Web2.0时代的今天,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整合同样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与共建的平台则是大势所趋。
一、西藏七所高校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笔者搜索了西藏七所高校的门户网站发现,除了农牧学院的网站打不开之外,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藏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和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都建设制作了精美的校园网页。以西藏大学校园网站为例,西藏高校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大体涵盖了以下内容:
1.常用数据库
西藏大学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NKI)、读秀学术搜索、读秀电子图书、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全文数据总库(CNKI)、中文电子图书资料数据库(APABI)、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常用数据库,为在校学生免费提供各学科报纸期刊、硕博论文、电子书籍等资源,基本满足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科研工作的需求。
2.援建课件
资源中心提供了各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院校包括理科、工科、医学、文学、历史、法学、教育、经济、管理和其他类的教学课件。选择自学课件,进入点击播放页面,还提供配套教学大纲、学习指导、参考书目、各章自测、思考题、例题和资料索引。全面地指导在校生自主学习。
3.跨校选课
即远程教育资源。西藏大学远程教育课程主要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门类涉及理科、工科、医学、文学、历史、法学、教育、经济、管理和其他类。课程资源丰富。
4.自建课件
包括流媒体和PPT两种类型。由西藏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公共教学部共同建设。内容涉及各学院主干学科的授课PPT或上课记录。
5.精品课程
西藏大学精品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教育学、藏族绘画、生物化学和解析几何五门课程。但是,目前这些精品课程无法进入界面供学生学习。
6.资源点播系统
该系统采用公共账号登录。内容包含有人物传奇、美丽的西藏、探索宇宙、军事、中国古典诗歌赏析、学习天地和百家讲坛七个节目。支持点播、收藏和个性定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的发展。[1]
总的来说,西藏高校门户网站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还是相当到位的。内容比较丰富,资源多种多样。
二、西藏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状况
1.七大高校联网情况
目前,西藏七大高校并未实现校际联网。联网仅限于校内局域网和校外Internet公网。这样,各高校的校内教育信息资源仅限于内部校园网的用户使用,外校的同学和社会人士则无法充分享受高校内部教育信息资源。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些优质资源无法分享给更多人,还可能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这样的现象必然不是我们在信息化进程中所乐意看到的。
2.七大高校教育信息资源沟通交流合作情况
自2002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以来,内地高校开始对口支援西藏高等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和江西中医学院对口支援西藏藏医学院;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对口支援西藏农牧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警察学院等院校对口支援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在内地各院校的大力支援下,西藏高校逐步建立起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虽然各对口支援院校与藏区高校间的合作频繁,西藏七所高校在共同发展上却明显交流不足。教育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基本仅限本校使用。缺乏校际间的共享与合作意识,没有教育信息资源沟通的平台,没有建立校际间的网络联系,更没有教育信息资源交流合作框架,七所高校仅在各自对口支援院校间建立了点状的合作脉络,而和同处西藏地区的兄弟院校间却没有形成面的联系。
三、对策及建议
鉴于西藏地区七所高校间教育信息资源比较分散,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比较贫乏,结合Web2.0时代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Web2.0五朵金花来全面实现西藏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所谓Web2.0五朵金花即指博客、网摘、维客、标签、圈子。
1.教育博客和圈子整合高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方面的教育信息资源
百度百科对教育博客的定义为:教育博客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轨迹。
圈子是博客的特色。也是博客们展现自我和互相交流的广阔空间。博客可以通过创建某个类别的圈子集合志趣相投的朋友,圈子作为独立的群体存在。圈子是基于个人门户的强大平台,和个人博客一样,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特点。在这里你可以查看圈友最新发表的文章、推送的文章,与朋友有效沟通。也可以推送圈友和成为热门圈友。因此,教育博客和圈子的理念均为全民共享,互动交流。
针对教育博客和圈子的这种特性,笔者建议首先西藏七大高校应联合成立一些相关课程的圈子,由各学校学科带头人和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作为管理员。管理员在圈子里面发表自己授课的课程计划,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和教学资料,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学问题等内容。其次,高校内部应加紧宣传这种教育圈子的存在,鼓励在学课程学生和感兴趣的学生申请加入圈子,并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困惑等内容。这样,圈子内部成员可以互相阅读关于此类课程学习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文章。共同建设具有学科特色和各种学术思想活跃的课程圈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相理解,更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各院校的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整合高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方面的教育信息资源。
2.网摘和标签整合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
网摘是一种服务,顾名思义,它提供的是一种收藏、分类、排序、分享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方式。使用它存储网址和相关信息列表,使用标签(Tag)对网址进行索引使网址资源有序分类和索引,使网址及相关信息的社会性分享成为可能,分享者对网址的价值给予评估,通过群体的参与使人们挖掘有效信息的成本得到控制,通过知识分类机制使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更容易彼此分享信息和进行交流,网摘站点呈现出一种以知识分类的社群的景象。
现在较流行的网摘网站有Delicious美味书签。通过注册美味书签成为其网站会员,即可获得美味书签提供的站内和全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分享功能。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网络上互加好友,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是说,网络上互加好友之后,个人的收藏同时能被其他好友看到,同样,好友的收藏自己也会收到。通过题目和标签,好友间可以共享个人感兴趣的资源。这样,就扩大了个人阅读的信息量,同时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因为通过标签对资源进行分类,能够更快捷地获取个人所需信息,而不会在海量的信息世界里迷失。
3.通过维客或百度百科系统整合高校共建资源
Wiki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Blog相似,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用匿名或实名的方式编辑或添加内容。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同样,跟维基百科类似的中国化维基是百度百科。百度百科面向全体社会,支持任何人任何时候对信息资料进行修改和加工。高校可以利用这个服务来整合高校共建资源。
比如对藏汉双语教学课题的探讨。各高校可以联合在百度百科建立一个汉藏双语教学词条,词条下设各个标题框架,此词条同时对西藏七所高校和全社会开放。高校课题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词条进行编辑。同时,可以参考其他教师对同类问题的思考。对不认同的部分可以利用百度Hi,或者站内信的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和意见交流,以期实现百家争鸣和学术热点的现象。这样,集各大高校同领域教师专家的思想,可以把同一个词条,即同一个学术课题做到集各家之长,角度多元,立场各异,学科视角多样。可以促进高校间的合作,开发更多的共建优质资源。?筅
参考文献:
[1]西藏大学门户网站[EB/OL].http://www.utibet.edu.cn/.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