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Human Library即真人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阅读方式的创新。论述Human Library的特色: Human Library的举办没有特殊限制、真人图书馆的Living Book由志愿者充当、读者与真人图书之间的阅读是相互的、真人图书借阅免费且借阅方式灵活。最后介绍高校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活動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Human Library Living Book 真人图书馆
一、Human Library简介
Human Library原名Living Library即真人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阅读方式的一种创新,它把“书”的概念衍生到“人”,即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通过面对面聆听、交流、互动,完成对“图书”的阅读,获取到比在图书中更加直观、更加精彩的知识。
Living Library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五位年轻人成立的“停止暴力组织”,其主旨为反暴力、消除偏见、鼓励对话。2000年7月,该组织受丹麦罗斯克尔德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邀请共同筹办活动,主题是“互相理解”,在活动现场共“出借”75本“真人书”(Living Book),真人书与读者互动、交流,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正面评价,这种“真人图书”借阅活动,当时便被称为Living Library,由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2010年1月1日Living Library正式更名为Human Library,在我国翻译为真人图书馆。
Human Library(Living Library)诞生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界诸多国家中,丹麦、挪威、英国、匈牙利、芬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举办过Living Library活动,2008年,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首次把Living Library服务理念带到中国,同年,在上海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上举办了第一次Living Library活动,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成为我国首家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高校图书馆,之后,同济大学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
二、Human Library的特色
(一)Human Library的举办没有特殊限制
1.Human Library活动的举办主体没有特殊限制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举办主体多元化且没有特殊限制,随着Human Library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推广,除高校图书馆外,公共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社会组织、企业、个体经营者等也都纷纷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只要具备活动场地、Living Book等基本条件就可以举办。
2.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题没有特殊限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主题广泛且没有特殊的限制,由活动组织者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自由设定,如:2009年,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题包括考研篇、留学篇、英语篇、科研篇和实习(工作篇),2010年青岛大学师范学院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题为日语学习经验交流。
(二)真人图书馆的Living Book由志愿者充当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举办者根据活动的主题内容,可以面向社会或在校师生招募志愿者,也可以主动邀请符合借阅条件的个体来充当真人图书,志愿者没有职业、性别、年龄的限制,可以是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新闻记者、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等,只要有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故事并且乐于传递丰富、健康、正面的价值导向,都可以成为真人图书馆志愿者,成为能够被读者借阅的Living Book。
(三)读者与真人图书之间的阅读是相互的
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虚拟空间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不同人群面对面的沟通显得弥足珍贵,Human Library这种方式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鸿沟,是读者与Living Book之间直接的心灵对话,是相互之间的精神交流,在Human Library活动中Living Book既是书也是读者,读者在阅读真人图书时获取比书本更为直观、更为鲜活、更为丰富的知识,真人图书在被借阅的过程中也获益匪浅,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和智慧,完成挖掘、共享其他个体的隐性知识。
(四)真人图书借阅免费且借阅方式灵活
Human Library活动自开展至今都是免费的,志愿者充当Living Book是义务的,读者参加Human Library活动也不收取任何费用。Living Book借阅形式多样化,一本真人图书在固定时间内可以被“一名”读者借阅,也可以被“多名”读者同时借阅,由举办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受真人图书数量限制,我国高校开展真人图书借阅活动大都采用后者,一对多的形式,类似与传统的座谈、讲座,又不同与座谈、讲座,在时间和地点允许的情况下,同类问题的读者可以同时参加,读者借阅真人图书同时自己也成为一本真人图书置身其中,既节省Living Book资源又提高了效率,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新东方名师真人图书集体借阅活动”。
三、高校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Human Library活动开展至今已有十余年,而我国高校活动开展的比较晚,自2009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第一次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至今也不过五年,活动过程中势必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Living Book质量和资源长期保存问题。⑵Human Library活动主题狭窄问题。⑶Human Library活动反馈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活动反馈标准。 四、高校开展Human Library 活动中问题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相继开展Human Library 活动,但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高校如何利用自己资源优势,凭借这种创新服务,打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交流环境,营造活跃、互动的阅读氛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保Living Book质量,增强Living Book可持续性
Living Book是真人图书借阅的主体,Living Book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Human Library 活动的组织者——图书馆,要事前充分调研、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严格选取综合素质高、乐于分享,有助于知识的健康传播,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人成为Living Book,同时制定Living Book选择标准,确保Living Book资源库相对可靠、稳定、覆盖面广,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Living Book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成长阅历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把人作为书出借,独有且不可复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随机多变,需求积极采取措施长期保存Living Book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中,对每本“图书”配备一名秘书,负责记录读者与“图书”现场交流内容,后期进行整理、汇总、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资料保存。这种方式能够记录活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但不能全景重现,图书馆可以在征得活动参与者的同意后,利用录像、录音等先进科技手段将阅读过程全程记录,再根据真人图书的特点进行分类、编目,方便借阅同时增强其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二)拓宽活动主题,深化高校真人图书馆服务
Living Book资源短缺,致使高校开展真人图书活动主题范围狭窄,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就业、职业规划等多与学生学业相关,Human Library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为读者提供与学业、工作等方面有成就的人之间的咨询、交流机会。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教辅机构,也是知识创新与分享、校园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互动、交流平台,而Human Library能够充分挖掘个体(Living Book)的隐性知识,扩展了图书的外延,为读者打造开放、互动、交流、分享的平台,充分高效地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最大利用价值,是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重视并推广Human Library活动,活动主题进一步知识化、专业化、学科化,更大限度地涵盖各学科领域,使Human Library活动逐渐走向常规化,以常态的、泛在的服务方式嵌入到学习、教学、科研服务中,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用户的参与、分享,更好地解决用户众多、需求无限与图书馆人力和信息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三)完善真人图书馆的反馈机制
Human Library活动从国外引入较晚,Human Library活动具体实施规则不完善,尤其是活动反馈机制薄弱,甚至处于空白状态。Human Library活动组织者,要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活动反馈评价表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活动反馈标准,及时完成读者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总结活动经验,使Human Library活动趋于完善。
(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加强馆际间合作
我国高校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刚起步,大都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且模仿较多,缺乏经验与创新。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应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Human Library的成功经验,借助Human Library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馆际间合作,实现Living Book这一“稀缺资源”的共建共享,确保这项活动开展所需的“图书”资源;加强馆际间合作,也有利于共同解决Human Library活动面临的难题。
在传统图书馆中,读者只能借阅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这些资源也只是被动地为读者所接受,处于单向阅读,缺乏交流、互动。Human Library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新型服务,变单向阅读为双向交流,在交流中完成阅读,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自由、鲜活的沟通、交流、分享平台,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面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应重视Human Library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其面对面交流的优势,深度挖掘隐性知识,真正实现“共享智慧”。
参考文献:
[1]曾婷.国内外Human Library [J].图书馆学刊,2013(6):137-141.
[2]張蕾. Living Library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43-44.
[3]谢守美,黄萍莉,龚主杰.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理论基础、模式和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2(4):33-37.
作者简介:田翠丽,女,汉族,1981年10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关键词】Human Library Living Book 真人图书馆
一、Human Library简介
Human Library原名Living Library即真人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阅读方式的一种创新,它把“书”的概念衍生到“人”,即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通过面对面聆听、交流、互动,完成对“图书”的阅读,获取到比在图书中更加直观、更加精彩的知识。
Living Library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五位年轻人成立的“停止暴力组织”,其主旨为反暴力、消除偏见、鼓励对话。2000年7月,该组织受丹麦罗斯克尔德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邀请共同筹办活动,主题是“互相理解”,在活动现场共“出借”75本“真人书”(Living Book),真人书与读者互动、交流,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正面评价,这种“真人图书”借阅活动,当时便被称为Living Library,由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2010年1月1日Living Library正式更名为Human Library,在我国翻译为真人图书馆。
Human Library(Living Library)诞生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界诸多国家中,丹麦、挪威、英国、匈牙利、芬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举办过Living Library活动,2008年,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首次把Living Library服务理念带到中国,同年,在上海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上举办了第一次Living Library活动,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成为我国首家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高校图书馆,之后,同济大学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
二、Human Library的特色
(一)Human Library的举办没有特殊限制
1.Human Library活动的举办主体没有特殊限制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举办主体多元化且没有特殊限制,随着Human Library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推广,除高校图书馆外,公共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社会组织、企业、个体经营者等也都纷纷开展了真人图书馆活动,只要具备活动场地、Living Book等基本条件就可以举办。
2.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题没有特殊限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主题广泛且没有特殊的限制,由活动组织者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自由设定,如:2009年,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题包括考研篇、留学篇、英语篇、科研篇和实习(工作篇),2010年青岛大学师范学院Human Library活动的主题为日语学习经验交流。
(二)真人图书馆的Living Book由志愿者充当
Human Library活动的举办者根据活动的主题内容,可以面向社会或在校师生招募志愿者,也可以主动邀请符合借阅条件的个体来充当真人图书,志愿者没有职业、性别、年龄的限制,可以是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新闻记者、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等,只要有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故事并且乐于传递丰富、健康、正面的价值导向,都可以成为真人图书馆志愿者,成为能够被读者借阅的Living Book。
(三)读者与真人图书之间的阅读是相互的
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虚拟空间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不同人群面对面的沟通显得弥足珍贵,Human Library这种方式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鸿沟,是读者与Living Book之间直接的心灵对话,是相互之间的精神交流,在Human Library活动中Living Book既是书也是读者,读者在阅读真人图书时获取比书本更为直观、更为鲜活、更为丰富的知识,真人图书在被借阅的过程中也获益匪浅,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和智慧,完成挖掘、共享其他个体的隐性知识。
(四)真人图书借阅免费且借阅方式灵活
Human Library活动自开展至今都是免费的,志愿者充当Living Book是义务的,读者参加Human Library活动也不收取任何费用。Living Book借阅形式多样化,一本真人图书在固定时间内可以被“一名”读者借阅,也可以被“多名”读者同时借阅,由举办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受真人图书数量限制,我国高校开展真人图书借阅活动大都采用后者,一对多的形式,类似与传统的座谈、讲座,又不同与座谈、讲座,在时间和地点允许的情况下,同类问题的读者可以同时参加,读者借阅真人图书同时自己也成为一本真人图书置身其中,既节省Living Book资源又提高了效率,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新东方名师真人图书集体借阅活动”。
三、高校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Human Library活动开展至今已有十余年,而我国高校活动开展的比较晚,自2009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第一次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至今也不过五年,活动过程中势必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Living Book质量和资源长期保存问题。⑵Human Library活动主题狭窄问题。⑶Human Library活动反馈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活动反馈标准。 四、高校开展Human Library 活动中问题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相继开展Human Library 活动,但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高校如何利用自己资源优势,凭借这种创新服务,打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交流环境,营造活跃、互动的阅读氛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保Living Book质量,增强Living Book可持续性
Living Book是真人图书借阅的主体,Living Book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Human Library 活动的组织者——图书馆,要事前充分调研、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严格选取综合素质高、乐于分享,有助于知识的健康传播,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人成为Living Book,同时制定Living Book选择标准,确保Living Book资源库相对可靠、稳定、覆盖面广,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Living Book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成长阅历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把人作为书出借,独有且不可复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随机多变,需求积极采取措施长期保存Living Book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中,对每本“图书”配备一名秘书,负责记录读者与“图书”现场交流内容,后期进行整理、汇总、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资料保存。这种方式能够记录活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但不能全景重现,图书馆可以在征得活动参与者的同意后,利用录像、录音等先进科技手段将阅读过程全程记录,再根据真人图书的特点进行分类、编目,方便借阅同时增强其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二)拓宽活动主题,深化高校真人图书馆服务
Living Book资源短缺,致使高校开展真人图书活动主题范围狭窄,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就业、职业规划等多与学生学业相关,Human Library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为读者提供与学业、工作等方面有成就的人之间的咨询、交流机会。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教辅机构,也是知识创新与分享、校园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互动、交流平台,而Human Library能够充分挖掘个体(Living Book)的隐性知识,扩展了图书的外延,为读者打造开放、互动、交流、分享的平台,充分高效地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最大利用价值,是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重视并推广Human Library活动,活动主题进一步知识化、专业化、学科化,更大限度地涵盖各学科领域,使Human Library活动逐渐走向常规化,以常态的、泛在的服务方式嵌入到学习、教学、科研服务中,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用户的参与、分享,更好地解决用户众多、需求无限与图书馆人力和信息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三)完善真人图书馆的反馈机制
Human Library活动从国外引入较晚,Human Library活动具体实施规则不完善,尤其是活动反馈机制薄弱,甚至处于空白状态。Human Library活动组织者,要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活动反馈评价表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活动反馈标准,及时完成读者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总结活动经验,使Human Library活动趋于完善。
(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加强馆际间合作
我国高校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刚起步,大都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且模仿较多,缺乏经验与创新。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应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Human Library的成功经验,借助Human Library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馆际间合作,实现Living Book这一“稀缺资源”的共建共享,确保这项活动开展所需的“图书”资源;加强馆际间合作,也有利于共同解决Human Library活动面临的难题。
在传统图书馆中,读者只能借阅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这些资源也只是被动地为读者所接受,处于单向阅读,缺乏交流、互动。Human Library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新型服务,变单向阅读为双向交流,在交流中完成阅读,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自由、鲜活的沟通、交流、分享平台,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面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应重视Human Library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其面对面交流的优势,深度挖掘隐性知识,真正实现“共享智慧”。
参考文献:
[1]曾婷.国内外Human Library [J].图书馆学刊,2013(6):137-141.
[2]張蕾. Living Library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43-44.
[3]谢守美,黄萍莉,龚主杰.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理论基础、模式和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2(4):33-37.
作者简介:田翠丽,女,汉族,1981年10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