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动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目的地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及城镇在空间上扩张和重构的过程。旅游城镇化包括景观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和社会观念城镇化等四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旅游;城镇;旅游城镇化;集聚
一、旅游城镇化概念
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城市化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常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提升城市功能的过程,旅游作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过程是城市化一种新的模式。
二、旅游城镇化的内容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也带有综合性特点。旅游城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景观城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景区内的农村聚落转变为城镇景观,或者在景区、度假区内某些原本是自然景观的地方集聚大量的商业和服务业,并伴随道路、基础设施等城镇设施建设,使景区内出现众多城镇景观。
2.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引发的人口城镇化既有外来从业人员,也有当地农业人口向服务业人口的转化。
3.地域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城镇在地域上扩张的现象在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和旅游开发较早及旅游业发展时间较长的城镇较为显著。城镇在地域上不断扩张,城镇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这些城镇的发展过程就是旅游城镇化过程。
4.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旅游城市化不仅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同时还会促进农村社会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城镇化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和工业城镇化一样是伴随着城镇的扩张逐步进行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旅游业发展所特有的旅游者的示范效应带动的。这种转变在落后的地区最容易出现,落后地区的居民通过模仿和学习旅游者,其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生活方式等都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三、旅游城镇化的类型
由于城镇的发展基础和历史不同,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方式不同,旅游对城镇化的推进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认为旅游城镇化主要有以下方式。
1.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内涵式旅游城镇化是指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方面不一定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但城镇的空间扩张和重构却明显受到或将要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这种方式又包括两种类型。
(1)旅游推动城镇空间结构重组。由于旅游业的發展使城镇空间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城镇要素或者进行内部重组,或者在新的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如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会使游客及其设施占据市中心的资源,导致城市中心区的居住区价格上升,促使城市居民往郊区搬迁,成为城市郊区化的推动力;再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对重点街区的保护和商业服务业的集聚重组,一些古城则出于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另建新城,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城镇的发展格局。另外,为了整体环境的和谐,很多古城、古镇在城镇建设中对建筑高度和格局都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形成了特有的城镇景观特色。这些地方旅游和城镇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到未来城镇化的走向。
(2)旅游推动城镇转型和功能转变。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镇产业结构的改变,促进工业城镇的转型,引导城镇化的转向,如城镇化动力的转变、城镇形象的重塑、城镇环境建设的提升等。把城市旅游作为城市复兴的一项有效政策已经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实施。目前旅游对一些老工矿城市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由于旅游业对城市形象、城镇环境、城镇设施的特殊要求,这些城市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外延式旅游城镇化。外延式旅游城镇化是指旅游业发展主导了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城镇的空间扩张也明显受到旅游业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城镇化方式主要发生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专业化城镇,包括三种类型。
(1)旅游直接推动城市的规模扩张。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历史的旅游依托城市,如黄山市、峨眉山市、泰安市、桂林市等,旅游业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经济活动,旅游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旅游业拉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旅游推动农村转变为旅游城镇。由于旅游的大规模开发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区内原先的农村和集镇集聚,一方面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本地农民转向旅游服务业,实现了农村向旅游城镇的转化。
(3)旅游直接引致产生城镇或城镇景观。旅游业的发展引致的突变城镇化,主要是由于旅游产业要素的集聚在旅游区内短时间内形成了城镇景观,有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镇,有的形成了城镇景观的小型聚落。当然,上述两种类型不是截然分离的,外延式旅游城镇化过程中也有内涵式发展,内涵式旅游城镇化过程中也有外延城镇化的表现,因为城镇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15-20.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
[3]黄震方.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160-165.
[4]李 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97-100.
[5]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2005,20(1):6-9.
作者简介:齐琪(1993—) 女 辽宁大连人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管理系
关键词:旅游;城镇;旅游城镇化;集聚
一、旅游城镇化概念
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城市化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常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提升城市功能的过程,旅游作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过程是城市化一种新的模式。
二、旅游城镇化的内容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也带有综合性特点。旅游城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景观城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景区内的农村聚落转变为城镇景观,或者在景区、度假区内某些原本是自然景观的地方集聚大量的商业和服务业,并伴随道路、基础设施等城镇设施建设,使景区内出现众多城镇景观。
2.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引发的人口城镇化既有外来从业人员,也有当地农业人口向服务业人口的转化。
3.地域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城镇在地域上扩张的现象在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和旅游开发较早及旅游业发展时间较长的城镇较为显著。城镇在地域上不断扩张,城镇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这些城镇的发展过程就是旅游城镇化过程。
4.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旅游城市化不仅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同时还会促进农村社会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城镇化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和工业城镇化一样是伴随着城镇的扩张逐步进行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旅游业发展所特有的旅游者的示范效应带动的。这种转变在落后的地区最容易出现,落后地区的居民通过模仿和学习旅游者,其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生活方式等都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三、旅游城镇化的类型
由于城镇的发展基础和历史不同,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方式不同,旅游对城镇化的推进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认为旅游城镇化主要有以下方式。
1.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内涵式旅游城镇化是指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方面不一定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但城镇的空间扩张和重构却明显受到或将要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这种方式又包括两种类型。
(1)旅游推动城镇空间结构重组。由于旅游业的發展使城镇空间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城镇要素或者进行内部重组,或者在新的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如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会使游客及其设施占据市中心的资源,导致城市中心区的居住区价格上升,促使城市居民往郊区搬迁,成为城市郊区化的推动力;再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对重点街区的保护和商业服务业的集聚重组,一些古城则出于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另建新城,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城镇的发展格局。另外,为了整体环境的和谐,很多古城、古镇在城镇建设中对建筑高度和格局都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形成了特有的城镇景观特色。这些地方旅游和城镇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到未来城镇化的走向。
(2)旅游推动城镇转型和功能转变。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镇产业结构的改变,促进工业城镇的转型,引导城镇化的转向,如城镇化动力的转变、城镇形象的重塑、城镇环境建设的提升等。把城市旅游作为城市复兴的一项有效政策已经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实施。目前旅游对一些老工矿城市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由于旅游业对城市形象、城镇环境、城镇设施的特殊要求,这些城市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外延式旅游城镇化。外延式旅游城镇化是指旅游业发展主导了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城镇的空间扩张也明显受到旅游业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城镇化方式主要发生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专业化城镇,包括三种类型。
(1)旅游直接推动城市的规模扩张。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历史的旅游依托城市,如黄山市、峨眉山市、泰安市、桂林市等,旅游业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经济活动,旅游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旅游业拉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旅游推动农村转变为旅游城镇。由于旅游的大规模开发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区内原先的农村和集镇集聚,一方面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本地农民转向旅游服务业,实现了农村向旅游城镇的转化。
(3)旅游直接引致产生城镇或城镇景观。旅游业的发展引致的突变城镇化,主要是由于旅游产业要素的集聚在旅游区内短时间内形成了城镇景观,有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镇,有的形成了城镇景观的小型聚落。当然,上述两种类型不是截然分离的,外延式旅游城镇化过程中也有内涵式发展,内涵式旅游城镇化过程中也有外延城镇化的表现,因为城镇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15-20.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
[3]黄震方.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160-165.
[4]李 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97-100.
[5]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2005,20(1):6-9.
作者简介:齐琪(1993—) 女 辽宁大连人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