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指纹法及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丰度和多样性受到广泛关注.系统介绍了一种通过分析微生物菌群中电子传递体的种类和数量来表征其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方法——醌指纹法.综述了醌指纹法的原理和检测分析手段,归纳了醌指纹法在废水处理、水体、土壤和堆肥环境场景中的应用,此外还分析了醌指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醌指纹法在未来微生物治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针对高氨氮条件下离子选择电极稳定性差的问题,筛选了3种市售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以探究直接电化学检测氨氮的可行性.采用极化曲线法测试了3种BDD电极的析氧、析氢和析氯电位,以获得最佳电势窗口.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氨氮在3种BDD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行为,在1.6 V处发现了明显的氨氮氧化峰,可为氨氮直接检测提供定性依据.通过控制变量法优化了方波伏安法(SW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两种扫描方式的测试参数.结果表明,SWV响应电流更高.最佳测试参数为:方波频率10 Hz,阶跃电位2 mV,脉冲幅度50mV.在最
在湖北孝感采集5种不同类型扬尘(道路尘 、大气降尘 、堆场尘 、土壤尘和建筑尘)样品45个,并采用热光反射法测定其黑碳(BC)、焦炭和烟炱浓度.结果表明:(1)孝感扬尘中BC质量浓度为0.02~10.65 g/kg,平均值为1.45 g/kg,BC平均值表现为道路尘>土壤尘>建筑尘>大气降尘>堆场尘.(2)BC和总有机碳(TOC)、焦炭和烟炱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0.34、1.92,表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是BC的主要来源.(3)孝感扬尘中BC与TOC、焦炭、烟炱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BC的主要贡献来源是焦炭.
在高原生境下构建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运行工况的A2/O系统,结合水质分析及对好氧池活性污泥的16S rRNA基因测序,对微生物优势菌属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生境下HRT为26.25 h时A2/O工艺处理效果总体最好,微生物优势菌属代谢功能以有机物降解、反硝化脱氮和聚磷菌除磷为主,代谢途径以碳氮磷代谢为主;在高原生境下,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细菌双组分调节功能(ko02020)丰度较大,该代谢途径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有显著作用,是高原生境下的优势代谢途径;微生物细胞中rpoE基因丰度偏大,为微
首先回顾了东莞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交通方式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基于东莞市宏观交通模型设置多情景测试2035年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了东莞市交通方式结构合理发展模式,并指出2035年前东莞市一直处于私人交通绝对主导阶段.最后,提出东莞市方式结构优化建议:重视高品质公共交通(尤其轨道交通)的投入;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优化,挖掘路网潜能;调控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
为解决造纸高钙废水极易造成膜污染 、化学沉淀法除钙药剂投加量大的问题,开发了晶种介导强化化学沉淀法除钙技术.从临界过饱和度、表观活化能以及沉淀产物形态结构3个方面探讨了晶种介导的机理.结果表明:晶种投加相比于无晶种投加,沉淀产物临界过饱和度由928.14降至446.42,晶核生长表观活化能从49.67 kJ/mol降至40.35 kJ/mol.结合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发现,晶种投加会增大沉淀产物粒径,利于碳酸钙的沉淀.推测可能的反应机理是晶种投加后溶液中的碳酸钙较无
针对现有的融冰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污染环境等缺陷,根据弹性路面材料在行车荷载下产生自应力和融雪剂盐分析出降低冰点等原理,将橡胶颗粒和蓄盐填料以等体积代替方法代替混合料中部分集料和矿粉开发了高弹蓄盐沥青混合料,并进行了混合料表面融冰试验和轮碾破冰试验及融冰除冰能力的评价.结果 表明,2%橡胶颗粒、40%蓄盐填料掺量下混合料路用性能最佳;高弹蓄盐沥青混合料的表面冰层脱落时间较常规混合料减少50%、轮碾破冰试验中表面冰层破碎率达77%,而仅添加蓄盐填料或橡胶颗粒的混合料破碎率仅为51%、49%.表明设计的高弹蓄
研究了含硫“类二噁英”化合物多氯代二苯并噻吩(PCDTs)中的2,3,7,8-四氯代二苯并噻吩(2,3,7,8-TCDT)在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不同组织中的生物富集规律和对肝脏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2,3,7,8-TCDT在锦鲫各组织中的富集能力表现为肝脏>鳃>肌肉.2,3,7,8-TCDT在锦鲫体内各组织中的生物富集浓度与暴露时间、暴露浓度均正相关.在2,3,7,8-TCDT质量浓度0.1μg/L的低剂量暴露下也会引起锦鲫体内的生物富集,并且暴露浓度越低,吸收速率越快.与没有2,3
基于大同盆地地形和气象站数据对山区复杂地形下的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同盆地内特殊的地形构造所形成的气流通道对其主导风向存在明显影响.在不开展实地气象观测、仅引用周边气象站数据的条件下,CALPUFF模拟的电厂处西南、东北风向风频分别为40.5%、14.9%,AERMOD模拟的电厂处西南、东北风向风频分别为19.1%、8.2%,表明CALPUFF能更好地描述电厂受盆地东北—西南方向气流通道形成的主导风场影响.AERMOD存在低估重要敏感点环境影响的问题.因此,当山区盆地复杂地形下形成通道地形时,CA
采用水热/焙烧法合成了铜铈二元复合催化剂(CuO-CeO2),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为模型化合物,应用CuO-CeO2为催化剂进行连续流催化臭氧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25 min时草酸去除率达到97.66%,远高于臭氧(2.66%)、CuO/臭氧(7.38%)和CeO2/臭氧(5.47%)反应体系,草酸矿化率为95.21%;CuO-CeO2/臭氧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7、臭氧质量浓度30 mg/L、催化剂投加量0.20 g/L;CuO-CeO2
以废弃蔗渣为原料提取纤维微晶,结合筛选的高效菌株制备成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土壤改良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土壤改良剂是由各单体在交联剂作用下形成的交联网状大分子,具有众多亲水基团的共聚体,纤维微晶呈白色条状分布,被共聚体所包裹.土壤改良剂吸水持续时间及吸水性能较蔗渣有明显提升,在去离子水与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5%)中充分吸水饱和后,吸水倍率分别达462.07、115.47,吸水性能明显优于2种市售保水剂;土壤改良剂在重复使用5次后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倍率仍然达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