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究在急诊创伤外科中,采用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其初期实践效果分析。方法 以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前后为分界线,选取未实行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实行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定为对比组,后者定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一体化急诊模式,与以往的分科共诊模式,其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及可行性分析。结果 在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的研究组病人中,其入院前滞留时间达到2.3h,其入院到手术时间达到1.8h。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有98例(65.77%)痊愈,有45例(30.20%)病人有效,有6例(4.03%)病人转科或转院,另外没有病人出现死亡情况。在医疗投诉方面,有6起,其占同期总投诉量的3.93%;在未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强的对比组病人中,其入院前滞留时间达到2.8h,其入院到手术时间达到2.7h。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有54例(36.24%)痊愈,有69例(46.31%)病人有效,有19例(12.75%)病人转科或转院,另外有7例(4.70%)病人出现死亡。在医疗投诉方面,有12起,其占同期总投诉量的7.86%。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创伤外科中,采用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对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极大的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极大的缩短其创伤产生后,手术治疗前的滞留时间,此外在医疗事故投诉方面,其投诉例数也极大的减少,投诉率急剧下降,因此该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急诊创伤外科 一体化运作模式 初期实践 可行性分析
下文将选取未实行该模式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实行该模式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急诊创伤外科中,采用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其初期实践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未实行该模式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实行该模式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定为对比组,后者定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90例,女59例,年龄从18~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3±5.2)岁;对比组中,男92例,女57例,年龄从19~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8±5.7)岁。病人创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受伤部位主要是前胸部、颅面部,以及腹部等。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病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选取未实行该模式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实行该模式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定为对比组,后者定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将该模式与以往的分科共诊模式进行对比,比较其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及可行性分析[1]。
2 结果
在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的研究组病人中,其入院前滞留时间达到2.3h,其入院到手术时间达到1.8h。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有98例(65.77%)痊愈,有45例(30.20%)病人有效,有6例(4.03%)病人转科或转院,另外没有病人出现死亡情况。在医疗投诉方面,有6起,其占同期总投诉量的3.93%;在未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强的对比组病人中,其入院前滞留时间达到2.8h,其入院到手术时间达到2.7h。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有54例(36.24%)痊愈,有69例(46.31%)病人有效,有19例(12.75%)病人转科或转院,另外有7例(4.70%)病人出现死亡。在医疗投诉方面,有12起,其占同期总投诉量的7.86%。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随着急诊外科病人数量的急剧增加,如何提升其疾病治疗效果极其预后情况,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尤其是随着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对自身健康的越来越为关注,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急诊创伤外科中,这种需求更为迫切[2]。在当前的这一医疗背景下,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便应运而生了,经国内外的多次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在急诊创伤外科中,应用该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有效的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极大的缩短病人发生创伤,到进行手术间的滞留时间,此外该运作模式的实施,还能极大的减少医疗的投诉例数,降低投诉率,因此该运作模式在急诊创伤外科,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3]。本研究采用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成立了以急诊科为平台、以普外科为基础、以创伤医疗为特色的急诊创伤外科病区并采取了部门一体化和团队一体化的急诊创伤外科初期运作模式,部门一体化,即急诊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临观室、急诊病房等硬件部门归属于同一团队管辖及运作;团队一体化,即创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接诊医师均属于一个业务团队,接受统一管理。其在应对创伤外科病人的治疗时,改变了以往的分科共诊模式,有效了弥补了以往病人入院后,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初始判断,再联络相关医师实施手术,这个繁琐过程滞留时间长等缺陷,而该模式下,其直接有专业医生,对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并由团队负责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该模式能有效的提升评估质量,降低误诊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的及时性,及连续性,从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4]。同时该一体化模式从规范和简化救治流程,有效的提升了急救效率,一体化的模式还能有效避免分科共诊时医护人员交替治疗及跨科治疗等,导致的医疗风险和差错。该模式在患者在挂号、候诊、检查、治疗、付费等环节消耗的时间、工勤人员送检标本、转运患者的时间、领取和配置药物的时间都可能对后续收治入院的时间产生良好影响。该模式由组内专职医师直接接诊急诊外科创伤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二次评估及后续诊治,并在必要时负责联络各会诊科室,能有效提升急诊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因此该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6]。
参考文献
[1]许臻晔,黄梁,史霆,沈磊,万歆,陆一鸣.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初期实践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3,(01):4-8.
[2]杨旦红,胡红.上海市某社区医疗机构投诉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1):11-13.
[3]许臻晔,陆一鸣.急诊外科模式在创伤救治中的实践[J].创伤外科杂志,2014,(01):71-74.
[4]沈伟锋,江观玉,干建新.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02):114-117.
[5]白祥军,李占飞,裘法祖.急诊外科开展多发伤救治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12):863-864.
[6]李进沛,肖磊.多发伤急救与急诊创伤救治模式的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14,(12):775-777.
作者简介:周定耕(1978-02)男、主治医师、硕士、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关键词】 急诊创伤外科 一体化运作模式 初期实践 可行性分析
下文将选取未实行该模式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实行该模式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急诊创伤外科中,采用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其初期实践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未实行该模式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实行该模式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定为对比组,后者定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90例,女59例,年龄从18~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3±5.2)岁;对比组中,男92例,女57例,年龄从19~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8±5.7)岁。病人创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受伤部位主要是前胸部、颅面部,以及腹部等。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病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选取未实行该模式前的2011年5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创伤外科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实行该模式后的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急诊外科创伤疾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定为对比组,后者定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将该模式与以往的分科共诊模式进行对比,比较其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及可行性分析[1]。
2 结果
在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的研究组病人中,其入院前滞留时间达到2.3h,其入院到手术时间达到1.8h。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有98例(65.77%)痊愈,有45例(30.20%)病人有效,有6例(4.03%)病人转科或转院,另外没有病人出现死亡情况。在医疗投诉方面,有6起,其占同期总投诉量的3.93%;在未实行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强的对比组病人中,其入院前滞留时间达到2.8h,其入院到手术时间达到2.7h。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有54例(36.24%)痊愈,有69例(46.31%)病人有效,有19例(12.75%)病人转科或转院,另外有7例(4.70%)病人出现死亡。在医疗投诉方面,有12起,其占同期总投诉量的7.86%。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随着急诊外科病人数量的急剧增加,如何提升其疾病治疗效果极其预后情况,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尤其是随着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对自身健康的越来越为关注,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急诊创伤外科中,这种需求更为迫切[2]。在当前的这一医疗背景下,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便应运而生了,经国内外的多次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在急诊创伤外科中,应用该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有效的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极大的缩短病人发生创伤,到进行手术间的滞留时间,此外该运作模式的实施,还能极大的减少医疗的投诉例数,降低投诉率,因此该运作模式在急诊创伤外科,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3]。本研究采用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成立了以急诊科为平台、以普外科为基础、以创伤医疗为特色的急诊创伤外科病区并采取了部门一体化和团队一体化的急诊创伤外科初期运作模式,部门一体化,即急诊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临观室、急诊病房等硬件部门归属于同一团队管辖及运作;团队一体化,即创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接诊医师均属于一个业务团队,接受统一管理。其在应对创伤外科病人的治疗时,改变了以往的分科共诊模式,有效了弥补了以往病人入院后,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初始判断,再联络相关医师实施手术,这个繁琐过程滞留时间长等缺陷,而该模式下,其直接有专业医生,对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并由团队负责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该模式能有效的提升评估质量,降低误诊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的及时性,及连续性,从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4]。同时该一体化模式从规范和简化救治流程,有效的提升了急救效率,一体化的模式还能有效避免分科共诊时医护人员交替治疗及跨科治疗等,导致的医疗风险和差错。该模式在患者在挂号、候诊、检查、治疗、付费等环节消耗的时间、工勤人员送检标本、转运患者的时间、领取和配置药物的时间都可能对后续收治入院的时间产生良好影响。该模式由组内专职医师直接接诊急诊外科创伤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二次评估及后续诊治,并在必要时负责联络各会诊科室,能有效提升急诊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因此该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6]。
参考文献
[1]许臻晔,黄梁,史霆,沈磊,万歆,陆一鸣.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初期实践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3,(01):4-8.
[2]杨旦红,胡红.上海市某社区医疗机构投诉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1):11-13.
[3]许臻晔,陆一鸣.急诊外科模式在创伤救治中的实践[J].创伤外科杂志,2014,(01):71-74.
[4]沈伟锋,江观玉,干建新.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02):114-117.
[5]白祥军,李占飞,裘法祖.急诊外科开展多发伤救治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12):863-864.
[6]李进沛,肖磊.多发伤急救与急诊创伤救治模式的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14,(12):775-777.
作者简介:周定耕(1978-02)男、主治医师、硕士、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