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我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存在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不完善、职业指导的教师队伍不专业、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是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欠健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枯燥的现象、针对性不强,并提出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全员化组织架构、建设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开展实用、科学的职业指导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指导 现状 解决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缺位现状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省内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均已按规定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在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令人担忧,比如,课程教学内容不完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职业指导课时被挪用开展中职生社团或其它活动,等等。还有,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枯燥,教學模式单一,说教式教学、纯理论教学,照本宣科等课堂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积极性;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职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中职生从心理上对职业指导课程予以轻视,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较低。
2.职业指导的教师队伍不专业。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及中职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在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业指导职业资格的比例较低,比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超过3000人,但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仅有3人。
3.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职业指导工作属于个性化服务的范畴,但在中等职业学校里,职业指导课程几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忽略了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用人需求的产别,也忽略了不同中职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职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在中职生群体中的开展进程。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欠健全。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指导课程是响应国家教委规定,使职业指导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存在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欠健全的现象。职业指导课时没有严格执行。在职业指导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却没有按要求切实执行教学计划,没有按正规化要求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却存在随性所欲地占用课程教学时间现象,存在忽略创业教育课程现象,存在让中职生自习现象,存在占用职业指导课时开展日常中职生教育活动的现象。
2.存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枯燥的现象。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指导课程中采取互动教学、社会实践、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和模式,但有部分教师缺乏对职业指导不够专业化,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付式地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课程,导致根本无法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在职业指导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需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督导,确实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未能分层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处于不同年级的中职生有着不同的职业问题,例如:一年级中职生面临的主要是职业认识问题,二三年级中职生面临的主要是职业规划问题,中职生面临的主要是就业升学问题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未能注重职业问题的层次性,未能在不同的年级,针对性开展不同的职业指导、设置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以致未能与时俱进地为中职生提供职业指导,未能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发挥其作用和重要性,才能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开拓中职生就业工作新天地。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解决措施
基于职业指导在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现状,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在就业工作实施职业指导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全员化组织架构。通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全员化组织架构,有效促进中职生就业,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将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效益,有利于办学效益向经济社会效益的高效转化,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其次,建设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各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职业指导部门的组织建设,充实职业指导工作的人财物资源配置;二是要逐步推行职业指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求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取得高级别的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后方能上岗;三是大胆地吸收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社会人员,以特聘或兼职的方式使其走上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讲台,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职业指导工作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在校生的职业指导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其三,开展实用、科学的职业指导。为摆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的困局,中等职业学校应从课程标准建设着手,充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发展水平,针对学校内部的专业开设情况,逐步开发更实用、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课程资源;在教学实施环节,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将职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落实教学计划、配置师资队伍、确保学时专用;狠抓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与载体,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课程比例,有效调动中职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效促进中职生就业,使中职生这个群体在工作中彰显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自觉地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洪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践和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
[2] 裴云.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3] 张东建,线联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大毕业生就业案例教程》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指导 现状 解决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缺位现状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省内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均已按规定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在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令人担忧,比如,课程教学内容不完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职业指导课时被挪用开展中职生社团或其它活动,等等。还有,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枯燥,教學模式单一,说教式教学、纯理论教学,照本宣科等课堂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积极性;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职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中职生从心理上对职业指导课程予以轻视,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较低。
2.职业指导的教师队伍不专业。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及中职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在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业指导职业资格的比例较低,比如,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超过3000人,但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仅有3人。
3.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职业指导工作属于个性化服务的范畴,但在中等职业学校里,职业指导课程几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忽略了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用人需求的产别,也忽略了不同中职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职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在中职生群体中的开展进程。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欠健全。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指导课程是响应国家教委规定,使职业指导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存在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欠健全的现象。职业指导课时没有严格执行。在职业指导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却没有按要求切实执行教学计划,没有按正规化要求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却存在随性所欲地占用课程教学时间现象,存在忽略创业教育课程现象,存在让中职生自习现象,存在占用职业指导课时开展日常中职生教育活动的现象。
2.存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枯燥的现象。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指导课程中采取互动教学、社会实践、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和模式,但有部分教师缺乏对职业指导不够专业化,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付式地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课程,导致根本无法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在职业指导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需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督导,确实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未能分层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处于不同年级的中职生有着不同的职业问题,例如:一年级中职生面临的主要是职业认识问题,二三年级中职生面临的主要是职业规划问题,中职生面临的主要是就业升学问题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未能注重职业问题的层次性,未能在不同的年级,针对性开展不同的职业指导、设置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以致未能与时俱进地为中职生提供职业指导,未能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发挥其作用和重要性,才能促进中职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开拓中职生就业工作新天地。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解决措施
基于职业指导在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现状,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在就业工作实施职业指导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全员化组织架构。通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全员化组织架构,有效促进中职生就业,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将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效益,有利于办学效益向经济社会效益的高效转化,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其次,建设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各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职业指导部门的组织建设,充实职业指导工作的人财物资源配置;二是要逐步推行职业指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求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取得高级别的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后方能上岗;三是大胆地吸收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社会人员,以特聘或兼职的方式使其走上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讲台,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职业指导工作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在校生的职业指导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其三,开展实用、科学的职业指导。为摆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的困局,中等职业学校应从课程标准建设着手,充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发展水平,针对学校内部的专业开设情况,逐步开发更实用、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课程资源;在教学实施环节,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将职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落实教学计划、配置师资队伍、确保学时专用;狠抓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与载体,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课程比例,有效调动中职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效促进中职生就业,使中职生这个群体在工作中彰显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自觉地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洪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践和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
[2] 裴云.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3] 张东建,线联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大毕业生就业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