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
【机 构】
: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中机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和储藏空间.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土体塌陷方式:“黏土块”坍塌、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土体塌陷方式决定了土体塌陷机理;据土体塌陷方式提出了由“土洞型塌陷”“沙漏型塌陷”和“泥流型塌陷”构成的岩溶地面塌陷三机理理论:黏性土和密实砂性土层中,在外力作用下,土洞顶板拱效应失效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土洞型塌陷;由于诱发因素的触发导致可溶岩上方松散砂层中砂颗粒漏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沙漏型塌陷;可溶岩上方软弱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向可溶岩中流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泥流型塌陷.三机理理论关注土体塌陷方式,既解释了岩溶地面塌陷现象,更回答了土体“如何塌”的问题.诱发因素是塌陷的外部影响因素,不是塌陷机理的构成要素;诱发因素产生作用力;作用力改变土颗粒运动状态,使土颗粒由“静止→运动”,土体由“稳定→塌陷”.依据三机理理论,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三个塌陷机理的土体塌陷确定性预测模型,系统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方法,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岩溶地面塌陷思想体系.
其他文献
为筛选并鉴定免疫反应原性良好的牛支原体(M.bovis)蛋白,本研究提取M.bovis TJ株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通过AKTA分子筛筛选,将M.bovis LAMPs分为5组,经dot blot试验鉴定各组
为建立检测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 2对引物,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强毒力金黄色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GAS)是宿主细胞中的一种胞质DNA感受器,能够感知病毒DNA后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非洲猪瘟病
通过对橄榄河温泉盖层和热储层地质体的岩性和构造特征分析,依据水化学数据,利用Piper三角图解法、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温标等方法,对橄榄河温泉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补给机制、热储特征和冷热水混合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热水源于大气降水补给,且地下热水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与浅层冷水发生着混合,冷水混入比例约为62%~64%;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表明热水化学组分与围岩化学成分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约2 070 m,橄榄河温泉的成因受控于柯街深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S)外膜蛋白P2(OmpP2)不同表面环状结构(Loop)在HPS抗血清杀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以pBAD 18-Km质粒和HPS SC096为模板,PCR扩增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广西平果市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Voronoi图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揭示平果市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上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平果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为4 825.15 hm~2,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居民面积比值约为2.8∶1;(2)平果市的农村居民点属于聚集型,形态复杂且不规则,非喀斯特地区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度相较喀斯特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二者变异系数(CV值)比值约为1.2,喀斯特地区崎岖不平的地表使得农村居民点形态更加复杂;(3)同一岩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外源病原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而Ⅰ型干扰素(IFN-I)信号通路是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病毒感染宿主后,由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并介导产生IFN-Ⅰ
为了探讨弥勒红河谷温泉的成因及钻孔热水的开采对温泉的影响,以此来为红河谷温泉地区热水资源的开发提供合理依据.文章对弥勒红河谷温泉、冷泉和钻孔热水进行水化学分析和同
为确定贵州省仁怀某养殖场出现咳嗽、发烧、间歇性腹泻猪的发病原因,本研究从无菌采集的患病猪心脏、肺脏等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对其纯化培养后进行形态学检测,发现该
滇西云龙县漕涧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保山地块北端东缘,由早奥陶世、晚奥陶世、晚白垩世、新近纪4期花岗岩组成。以晚奥陶世花岗质岩体为主体,主要岩性为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3.9±3.3 Ma和456.8±3.5 Ma。二者均属后碰撞环境的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花岗岩,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Ta、Nb、Th等高场强元素。在Sr-Yb图解上,前者属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为下地壳环境较高压力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