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校企合作育人是现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其形式之一。本文将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进行研究,并針对性的提出一定的保障性措施,希望可以助力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前言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8月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建构,深化产教融合,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现代学徒制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该意见颁布之后,我国很对地区的职业院校都迅速响应,开始在校内试行现代学徒制,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及交流平台建构四个方面。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以及发展背景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由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对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培养对象实施技能培养。现代学徒制的施行必须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比较常见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现代学徒制则兼具这两者的优点,不仅可以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还实现对学生实践参与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职业教育中引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将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培育之中,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已解决我国创新技能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于学校而言,则实现了专业建设、教学与行业、企业发展的紧密契合,确保院校的长远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很多行业的用工政策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各个岗位的技能复合性也变得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职业教育育人机制所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此时建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好满足企业用工政策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成为当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很多企业都适时的对用人机制进行了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但他们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却十分有限。建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可以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适应企业用工政策需要。
二是适应多专业跨院系的合作试点工作需要。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很多行业的岗位工作都涵盖了多个专业的内容,以轨道交通为例,其技术系统包括供电、通信、线路、车辆、自动售检票等诸多专业,涉及到了机械、电子设备、环境控制等多个门类的技术类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加强不同院系、专业之间的合作协调,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则为这一条件的达成创造了条件。
三是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上一点的内容可知,现今许多岗位工作所需的都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员工具备一岗多能的素质,如此一来,以单一岗位知识、技能为目标而培养出的人才很难满足要求,必须加强不同专业间的相互渗透。而引入现代学徒制则可以将企业的需要有效的贯彻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实现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
以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试点运行情况来看,企业方对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往往不高,校企双方在育人目标、内容方面难以实现有效对接,阻碍了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针对此类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助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
(一)对配套制度进行完善,形成保障约束机制
首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提供顶层设计。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在职业教育中的试行必须要以完善有力的制度体系为保障,由于尚处于试行阶段,因此我国尚未出台配套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就需要项目试点院校自行探索建构组织管理机构,并结合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并不断调整实施方案以及配套制度,促进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的完善,为校企之间合作的落实提供指导。职业院校项目试点专业的选择应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优先选择需求旺盛的专业。而合作企业的选择则应从与学校关系紧密度、综合实力、技术资源、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筛选。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若以其为试点专业,则应选择对人才专业性以及技能素养要求较高的大型电力施工企业开展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经费的充足,校企双方应共同投入合作协同育人专项经费,并制定科学的经费预算,明确使用办法。学校方面则应适当承担企业教学中的师傅指导、材料消耗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费用,并为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保险费用。例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与江苏永达电力电信安装有限公司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展开了协同育人合作,以订单培养的方式组建了 2015 级“永达电力”班,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该项目实施获得了政府部门每年提供的1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拨付给企业和学校用于各方面的费用开支。除此之外,还分别针对企业和学校设置了配套奖励措施,有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参与试点项目的积极性。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组建了专门的学徒制工作小组,并制定了配套的实施办法,涵盖了学生管理、教师评聘、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
其次,签订三方协议。三方协议是指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对现代学徒制施行过程中各方的权责进行明确,为试点项目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协议签订中,校方应预先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进行确定,并联合其他两方共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负责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企业方则应将自身的人才要求准确的传达给学校,并阐明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源条件,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学徒岗位,并选派技术骨干对其进行指导。此外,企业还应为所有参与实习的学徒提供一定的报酬。而学生(家长)方面则应根据协议内容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努力达到企业的员工标准,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建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推进,校企在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建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各自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参与试点项目的学生最终能够达到企业的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教学任务的制定、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指导。对此,学校和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而言,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以培养能够适应自动化设备及供电系统技术支持与管理工作,掌握自动化设备、供电系统的得安装、调试、运维等工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良好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淡化教学特征,使学生们融入到岗位工人的角色,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熟练的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并最终通过岗位实训形成良好的岗位能力。
二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两部分构成,后者可细分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工作本位课程。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课程则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时,应联合学校、企业乃至行业的专业人员组建专项小组,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建构课程体系,之后基于各项职业能力的先后承接关系完善课程安排,并完成课时分配。最后,针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建构个性化课程体系。
(三)建构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质量评价体系建构应由学校、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建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覆盖。考核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应涵盖教师和企业师傅两个群体,基于考核结果配合激励措施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应鼓励企业、学校、行业协会以及学生的多方参与,建构包含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校内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依托交流平台建构成效合作机制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个学校和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尚处于初期阶段,各方面制度、机制都存在不足之处,如尚未建立其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导致校企之间的育人目标、模式衔接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校企之间应尽快搭建具有长效性的交流平台,如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在会上就育人方式、管理机制进行探讨交流,共同解决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如,企业和学校可以互相邀请对方人员参加自身举办的各类活动,加深了解,促进合作交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評价体系、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其机制建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三五”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名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课程共同开发利用策略探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15。
一、前言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8月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建构,深化产教融合,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现代学徒制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该意见颁布之后,我国很对地区的职业院校都迅速响应,开始在校内试行现代学徒制,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及交流平台建构四个方面。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以及发展背景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由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对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培养对象实施技能培养。现代学徒制的施行必须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比较常见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现代学徒制则兼具这两者的优点,不仅可以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还实现对学生实践参与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职业教育中引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将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培育之中,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已解决我国创新技能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于学校而言,则实现了专业建设、教学与行业、企业发展的紧密契合,确保院校的长远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很多行业的用工政策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各个岗位的技能复合性也变得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职业教育育人机制所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此时建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好满足企业用工政策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成为当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很多企业都适时的对用人机制进行了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但他们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却十分有限。建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可以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适应企业用工政策需要。
二是适应多专业跨院系的合作试点工作需要。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很多行业的岗位工作都涵盖了多个专业的内容,以轨道交通为例,其技术系统包括供电、通信、线路、车辆、自动售检票等诸多专业,涉及到了机械、电子设备、环境控制等多个门类的技术类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加强不同院系、专业之间的合作协调,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则为这一条件的达成创造了条件。
三是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上一点的内容可知,现今许多岗位工作所需的都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员工具备一岗多能的素质,如此一来,以单一岗位知识、技能为目标而培养出的人才很难满足要求,必须加强不同专业间的相互渗透。而引入现代学徒制则可以将企业的需要有效的贯彻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实现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
以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试点运行情况来看,企业方对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往往不高,校企双方在育人目标、内容方面难以实现有效对接,阻碍了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针对此类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助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
(一)对配套制度进行完善,形成保障约束机制
首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提供顶层设计。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在职业教育中的试行必须要以完善有力的制度体系为保障,由于尚处于试行阶段,因此我国尚未出台配套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就需要项目试点院校自行探索建构组织管理机构,并结合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并不断调整实施方案以及配套制度,促进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的完善,为校企之间合作的落实提供指导。职业院校项目试点专业的选择应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优先选择需求旺盛的专业。而合作企业的选择则应从与学校关系紧密度、综合实力、技术资源、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筛选。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若以其为试点专业,则应选择对人才专业性以及技能素养要求较高的大型电力施工企业开展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经费的充足,校企双方应共同投入合作协同育人专项经费,并制定科学的经费预算,明确使用办法。学校方面则应适当承担企业教学中的师傅指导、材料消耗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费用,并为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保险费用。例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与江苏永达电力电信安装有限公司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展开了协同育人合作,以订单培养的方式组建了 2015 级“永达电力”班,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该项目实施获得了政府部门每年提供的1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拨付给企业和学校用于各方面的费用开支。除此之外,还分别针对企业和学校设置了配套奖励措施,有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参与试点项目的积极性。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组建了专门的学徒制工作小组,并制定了配套的实施办法,涵盖了学生管理、教师评聘、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
其次,签订三方协议。三方协议是指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对现代学徒制施行过程中各方的权责进行明确,为试点项目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协议签订中,校方应预先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进行确定,并联合其他两方共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负责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企业方则应将自身的人才要求准确的传达给学校,并阐明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源条件,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学徒岗位,并选派技术骨干对其进行指导。此外,企业还应为所有参与实习的学徒提供一定的报酬。而学生(家长)方面则应根据协议内容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努力达到企业的员工标准,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建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推进,校企在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建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各自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参与试点项目的学生最终能够达到企业的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教学任务的制定、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指导。对此,学校和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而言,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以培养能够适应自动化设备及供电系统技术支持与管理工作,掌握自动化设备、供电系统的得安装、调试、运维等工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良好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淡化教学特征,使学生们融入到岗位工人的角色,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熟练的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并最终通过岗位实训形成良好的岗位能力。
二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两部分构成,后者可细分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工作本位课程。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课程则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时,应联合学校、企业乃至行业的专业人员组建专项小组,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建构课程体系,之后基于各项职业能力的先后承接关系完善课程安排,并完成课时分配。最后,针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建构个性化课程体系。
(三)建构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质量评价体系建构应由学校、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建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覆盖。考核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应涵盖教师和企业师傅两个群体,基于考核结果配合激励措施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应鼓励企业、学校、行业协会以及学生的多方参与,建构包含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校内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依托交流平台建构成效合作机制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个学校和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尚处于初期阶段,各方面制度、机制都存在不足之处,如尚未建立其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导致校企之间的育人目标、模式衔接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校企之间应尽快搭建具有长效性的交流平台,如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在会上就育人方式、管理机制进行探讨交流,共同解决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如,企业和学校可以互相邀请对方人员参加自身举办的各类活动,加深了解,促进合作交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評价体系、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其机制建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三五”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名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课程共同开发利用策略探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