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谈到写作就会感到头疼,害怕写作,不知从何下笔。我认为从根源上就是他们在语言上积累的较少,对事物的感悟较少。他们往往对眼前的事物熟视无睹,不善于发现写作素材;不去读书,不会提炼素材,导致在写作中写不出话,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如何让习作涌现生命的灵性呢?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也就是说作文源于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缺乏感性的思考。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印象不深刻,所以每次写作总是“文章起个头,咬破钢笔头”。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上帝赋予每个人多大的财富!你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有手足可以触摸,有心灵可以感受。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用心去感知世界,从生活中摄取素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观察可分为定向性观察和非定向性观察。在定向性观察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随时观察呢?日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大脑对信息的储存有时是暂时的,也是不断更新的,有时一个念头稍纵即逝。茅盾先生说:“应当身边时时刻刻有一只钢笔和一本草本,把你所见所闻和所为所感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储存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促成观察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利用得好,它可以启动观察的连接链条。
开放习作形式,充分运用多样化日记,激发学生的潜能。
1.一句话日记。这种日记像个小记录袋一样,随时记录,一句名言,一点感悟,方便简洁。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就是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如日出日落、月缺月落、花开花落、季节更替、动植物的生长生活习性等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录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段,不必讲究文章的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合小学生。
4.新闻日记。这种形式的日记,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事,听到的消息,或是新发现……这一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新闻写作对真实性有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都会有帮助,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新天地。
5.书信式日记。有高兴的事与它同享,有烦恼的事向它倾诉。这种形式的习作,是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是感情宣泄的方式。因为有倾诉的对象,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6.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7.剪贴日记。将报刊、车票、公园票、实况照片和电影戏剧以及展览会的入场券等剪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或后面写上说明或简短的感想。如,某同学跟爸爸一起外出旅行。可让他把每天的车票、公园票、风景照片或明信片,以及有关名胜古迹的说明书收集在一起贴在日记本上,然后再写出自己旅途中的收获与感想,抒发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值得剪贴的东西。这种剪贴日记的优点是:能保存许多直观的原始材料与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8.随机日记。有了自己的体会,还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一种随意形式来表现,比如:连环画,诗配画,图片介绍,民族歌谣,调查报告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写作题材,而且喜闻乐写,大大拓宽了写作领域。
整理成文,日记编成文集。组织学生把优秀观察日记、优秀作文,整理成班级文选,并定期举办各种交流评比活动。
儿童有好奇和发现的特性,只不过没有外显出来。“要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空口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日记促使儿童注意由无意变为有意,由随意变为刻意。变老师在前边,学生跟着被动观察,为主动、自发的留意和用心。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感情如涓涓流水般,写作水平的提高已在不经意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武陵中心小学鹿井完小)
(责任编校:合欢)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也就是说作文源于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缺乏感性的思考。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印象不深刻,所以每次写作总是“文章起个头,咬破钢笔头”。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上帝赋予每个人多大的财富!你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有手足可以触摸,有心灵可以感受。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用心去感知世界,从生活中摄取素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观察可分为定向性观察和非定向性观察。在定向性观察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随时观察呢?日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大脑对信息的储存有时是暂时的,也是不断更新的,有时一个念头稍纵即逝。茅盾先生说:“应当身边时时刻刻有一只钢笔和一本草本,把你所见所闻和所为所感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储存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促成观察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利用得好,它可以启动观察的连接链条。
开放习作形式,充分运用多样化日记,激发学生的潜能。
1.一句话日记。这种日记像个小记录袋一样,随时记录,一句名言,一点感悟,方便简洁。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就是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如日出日落、月缺月落、花开花落、季节更替、动植物的生长生活习性等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录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段,不必讲究文章的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合小学生。
4.新闻日记。这种形式的日记,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事,听到的消息,或是新发现……这一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新闻写作对真实性有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都会有帮助,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新天地。
5.书信式日记。有高兴的事与它同享,有烦恼的事向它倾诉。这种形式的习作,是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是感情宣泄的方式。因为有倾诉的对象,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6.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7.剪贴日记。将报刊、车票、公园票、实况照片和电影戏剧以及展览会的入场券等剪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或后面写上说明或简短的感想。如,某同学跟爸爸一起外出旅行。可让他把每天的车票、公园票、风景照片或明信片,以及有关名胜古迹的说明书收集在一起贴在日记本上,然后再写出自己旅途中的收获与感想,抒发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值得剪贴的东西。这种剪贴日记的优点是:能保存许多直观的原始材料与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8.随机日记。有了自己的体会,还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一种随意形式来表现,比如:连环画,诗配画,图片介绍,民族歌谣,调查报告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写作题材,而且喜闻乐写,大大拓宽了写作领域。
整理成文,日记编成文集。组织学生把优秀观察日记、优秀作文,整理成班级文选,并定期举办各种交流评比活动。
儿童有好奇和发现的特性,只不过没有外显出来。“要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空口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日记促使儿童注意由无意变为有意,由随意变为刻意。变老师在前边,学生跟着被动观察,为主动、自发的留意和用心。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感情如涓涓流水般,写作水平的提高已在不经意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武陵中心小学鹿井完小)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