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上好新台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有叫苦连天、遇难就躲的思想。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主题,什么是立意新颖。他们有思想但是表达不明确。因为不知道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用什么表达方式;他们有材料但不会选择,因为变换角度,标新内容过于头痛。怎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不爱学到自己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见闻,感触生活的滋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效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作文教学第一理念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样的景物在有些人的笔下,呆板、乏味、没有生命力;在有些人笔下,则鲜活、有趣、富有生命力。其实,景物本身是无所谓感情色彩、思想意识的,但只要作者对景物倾注内心的感情,就能够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如学生在接受这样一篇习作:以“水”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我是这样运用范文进入情景的:
  “是怎样的一个精灵呀,时而生出薄纱般透明的羽翼,在空中轻歌曼舞;时而又化为粒粒珍珠或朵朵白花,驾着风的船儿降落;时而又变成微小的水气,在阳光的爱抚下晃悠悠飘上了天……
  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我应该这样教学:首先,作者对景物有着鲜明的感情倾向,可以设想,作者在接到作文题目后,一定有很多的关于水的场景和材料涌进脑海中,有青山绿水,也可能有污泥浊水。作者选定了喜爱、崇拜的正面感情色彩,然后确立了自己的感情基调 ——喜爱。并据此确立了选材内容。其次,作者对景物进行了融情化的描写。有了感情色彩,更要善于借助景物描写表现出来。写声音也好,写形态也好,写动态也好,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再使用准确的词语,就能把感情倾向更好地表现出来。如文中“汹涌的海浪咆哮着,”那句话。如果将“怪石断崖”换成“石头”,把“在所不惜”换为“不识时务”,再不用拟人手法,整个句子就改为了“海水不断地冲着岩石”,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和情味变化吗?最后,在形象的描写之后,作者适时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文章结尾“多么神奇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通过讲解,学生分析出了什么是文章有的真情实感。
  然而我却把以往很成功的教学设计推翻了,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这段文字你有哪些读懂和读不懂的问题?让他们说,这正符合他们的要求,不用形成死板的文字,不用苦想成一篇文章。根据知识积累的底蕴,学生谈到了感情是对水的喜爱之情。并且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格、选择了新颖独特的写作角度,特别是夸张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由于认识充分,有些同学还不自觉的模仿起这段文字,从而创新出对“山”、“石”、“雨”、“种子”等一系列事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丰富了知识底蕴,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首创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以往的课件都是教师做,为了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我让学生模仿老师平时做的课件自己做“背影”一课的课件。在展示课上,我没想到学生尽然创造出声情并茂的的课堂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情景,张亮先让学生欣赏王菲的flash歌曲,把他们带入思念亲人的意境中,然后利用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课件,让学生体验苏轼在中秋时对月独酌的心情,并适时引导同学用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同学们在情景中抒发思亲之情。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有关思念的哲理句、千古名句等,大家在诵读时自然体味作者内心的情感。那父亲的拳拳爱子之情竟然让教师都为之动容。之外,张亮还设计了主动探究的问题。你喜欢哪一处,请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大家读什么的都有,一时间也调动了课堂气氛。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加深了难度,“我最喜欢父亲扒站台为我买橘子一处。同学们也喜欢吗?要是喜欢的话就和我一起把这里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自告奋勇者跃跃欲试。“还要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表达?”虽然难度加深了,但是同学们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自然不会把张扬的情感收回的,大家有的还谈到了动词的巧用,并通过加中音的方法读出,吸引听众的注意。有的同学还跑到电脑前把这部分的电脑泛读调了出来,自己配乐朗读。竟然出乎意料的赛过了泛读。通过网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并且朝着理想的境界发展是当今教学发展的方向,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作为教者的我要继续在教学中探索,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发展性人才尽自己的一切努力。
其他文献
未来教育理念源于国际现代教育的基础,其教学模式出自美国Intel公司对信息技术师资以未来教育的模式进行培训的课程之中。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理性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这21世纪职场竞争的三大核心技能为学习目标的,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在开放式信息的环境中,通过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的环节,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惯性,尤其是
期刊
一、课题的背景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期刊
《意见》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第三点着重指出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将就此教育现状的突出问题与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愿与各位同仁交流。  首先,我想指出现今批评教育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突出的问题:  第一、在传统批评教育中教师使用的方法过于陈
期刊
“自拟试题,相互评阅”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复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出一套试题,然后相互交叉完成并评阅的方法。在布置自拟试题时,我注意起到指导、策划的作用,让学生把握好“向”、“质”、“量”、“度”、“评”的原则,达到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1“向”即方向。自拟试题,要紧紧围绕中心内容,使复习课真正体现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效果。所以在自拟前,我首先对复习内容做概括,指出重点
期刊
作家王安忆有一句话:“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 教学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形神的契合,是一座滋养你呼吸的森林。一节好的语文课真正做到的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滋养学生的心灵,感受的是语言的魅力。  我觉得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这片森林中“入境、入情、入理”,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阅读,自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
期刊
我曾经读过《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一书,我就是凭借着这本书中的“西点式人生”开始了我初为人师的日子。  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西点校训:职责、荣誉、国家。  我在接班初始,就把班级的班训定位为:责任、荣誉、班级。我觉得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代表的是十七班这个集体。  一、责任的背后是付出不做第一个开口说闲话的人  如果
期刊
现代课程理论把人文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受益终生的。根据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优美的物态环境感染人  有人曾说,美丽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的绿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建
期刊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自主学习源自于计算机及网络教学的流行,其概念内涵更接近“自我指导的通过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的自学”。 语文作为母语也是和其他科目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推进运用网络的自主学习确实是更加必要的。我们认为网络媒介素养是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必备素质。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拥有的能力。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方针的
期刊
一、强化学科地位,树立自信  首先帮助学生分析语文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像我们这样的一般高中语文平均分在102分上下,而有些学生高考总成绩也就是300多分,这样看来仅语文一科就能达到100多分,这可是“三分天下”呀。  然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树立信心。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能力点似乎很多很复杂,其实概括起来不外乎阅读、写作、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等几大板块,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非无规律可循,无方法可
期刊
我在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这一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它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新知,解决和回答一些阅读问题,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借助这一方法的点滴体会,今展示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一、用“共性与个性”的哲学思想来更扎实地了解一些语言新知,解决和回答一些阅读问题1生字教学中怎样区分形近字?  “六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