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会摹声之妙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1343946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摹声修辞格式在语文课文中的作用,如传播声音、闻之见景,衬托环境、渲染气氛,刻画神情、表现内心,诱发联想、推动情节,突出摹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摹声
  摹声修辞格式运用得巧妙,不但能增强写景、状物和抒情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达到“闻之者动心,味之者察情”的艺术魅力。
  一、传播声音,闻之见景
  (1)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燕子》)
  (2)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小英雄雨来》)
  “唧”形象地再现了燕子轻巧、有力的飞行之貌,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仿佛亲眼看到体态轻盈、矫健的燕子疾逝而过,一眨眼便飞远了;“扑通”一词既传声又传神,使学生仿佛清楚地听到雨来有力的跳水声,看见了四溅的浪花和荡开的波纹,活灵活现地表达了雨来淘气可爱、欢乐畅快的神情。
  二、衬托环境,渲染气氛
  (3)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杨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小音乐家杨科》)
  (4)“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呱呱”“笃笃”和“嗡嗡”贴切而传神地摹拟出青蛙、啄木鸟和甲虫的鸣叫,清脆悦耳的“乐声”奏响了一曲优美的大自然交响乐,衬托出傍晚河边环境的宁静和幽雅,也突出了杨科的音乐天赋和钻研精神;“嗒嗒嗒”逼真地描写出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再现了火力的凶猛,烘托出紧张的气氛,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刻画神情,表现内心
  (5)许多战士冻得嘴唇发白,牙齿格格地响。(《大雪山》)
  (6)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小英雄雨来》)
  (7)“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说罢就仰起头,咕咚咕咚喝起酒来。(《画蛇添足》)
  “格格”不但表达了瑟瑟发抖的牙齿碰撞声,也从侧面描述了大雪山彻骨的寒冷,而且形象地刻画出战士浑身哆嗦的神情,表现出红军战胜大雪山恶劣环境的顽强意志。“嗷嗷”表现了敌人声嘶力竭的野兽般的狂叫声,活现了鬼子军官气急败坏、暴跳如雷的狰狞面目,从反面烘托出雨来坚贞不屈、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咕咚咕咚”不难想象出“我”屏住气,大口大口狂饮的姿态,使学生体会到“我”得意洋洋、欣喜若狂、讽刺对方的心境。
  四、诱发联想,推动情节
  (8)(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9)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奇怪地说:“你是从哪里儿飞来的呀?好漂亮啊!”(《放风筝》)
  “咯咯”的叫唤声使“我”注意聆听鸡的“发言”,联想它的语意,进而与之对话。这样,不但写活了人和动物,表达了“我”对鸡的深情厚谊,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叽叽喳喳”流露出了小鸡对大蜻蜓的赞叹和羡慕,反衬出“大蜻蜓”这只风筝美丽的外形和优良的质量,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如果删掉象声词,就会使语言显得枯燥乏味,人和动物也就没有神采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