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带来文化结构的风暴式改变,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学习思维和生活状态都不断地产生新的变迁。尤其是当代教学方式总是随着人们的心理层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初中生的思想结构、心理变化和在音乐学习中的接受能力,都在不断地挑战着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建立初中生应有的音乐素养角度,探讨在多元化社会中,如何发挥和改进现有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成为音乐课改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初中音乐教学;教学问题研究
任何学科建立的目的都是应用到将来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在音乐教学领域,如何打造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音乐教学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并且将学习到的音乐美感延伸到各个领域,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和传播的。音乐的教学就是情感的指导,可以说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除了技巧指导之外,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多方教学资源和平台,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音乐课堂体验。
一、调整教学方向,认同合理情感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就是考取更好的高中,音乐不在中考范围之内,无需过多关注,所以很多学校都忽视甚至无视这一门艺术课程,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甚至都不记得音乐课堂上讲过什么内容。然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的不是只会读书考试的学生,而是个性色彩浓烈、人格魅力非凡的人。初中生处在个人情感塑造和形成的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失去了极具人文情怀的音乐指导,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失。音乐教师在面对这种现状的时候,要转变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思想,把音乐课堂的地位提高到和考试科目一样的位置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自身素质,从理论和技术方面让其他教师明白,音乐教学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尤其是和语文学科的结合最为紧密。情感抒发和表达的途径无外乎歌唱、朗诵、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而我们的语文学科常常会涉及到各个地方民歌,比如陕北的信天游、江南小调,甚至吴侬软语等等,音乐教学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进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和接触,让学生明白,任何民间艺术形式都不应该变成标本,只有理论与情感相结合,才能体会到地方民歌的真正魅力。音乐课程也要对学生真实的情感表达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纠正和辅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萌生对于异性的好奇,这个时候常常更喜欢缠绵悱恻的情感,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情绪饱满、情感炽烈的歌曲,在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描写细腻、表达真实的歌曲、乐曲,不应该打击和压制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比如激昂的《精忠报国》就非常适合学生这一时期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而《滚滚红尘》这样编曲、歌词、演唱都可谓一流的歌曲,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时候,不妨也引入一些时下新鲜的流行歌曲,帮助学生分析优劣,让学生明白它们为何能流传几十年不衰。
二、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艺术氛围
有的学生喜欢听歌剧、看电影,这是非常好的情感基础,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在交流和体会的前提下,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生是非常善变的,可能今天觉得这个作品好,明天却又喜欢了那部剧目,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哪一种艺术,但是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轨迹。比如在初中阶段也有美术课程,音乐的发展历程常常和美术挂钩,历史上的大艺术家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还是之后的音乐之父海顿,虽然我们在后世只强调他们的一种艺术,但美术和音乐密不可分,绘画方面造诣颇深的艺术家,在欣赏音乐方面能力同样非凡;而喜爱美术的音乐家同样不在少数。初中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艺术课程无非就是音乐和美术,但是艺术性和个人灵感却会直接折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就像一个艺术感非常好的学生,在语文课文的鉴赏方面,能力就不会太差。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美术来共同探讨艺术成因和背景。比如在初中美术涉及到原始社会的初期涂鸦的时候,除了对于原始人类淳朴审美的研究和分析之外,也可以结合当时的图腾崇拜来分析音乐发展的历程,围绕图腾和篝火而产生的原始音乐,经过了几万年不同地区的发展,在非洲有非洲鼓的存在,在亚洲有傩戏的存在,而这种沿袭了原始人类最初的音乐启蒙的音乐形式,又在语文学科当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不管是哪种艺术类型,只要静心研究,总能发现共通之处。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音乐类型的时候,可以结合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争取其他学科教师的协助,在课堂上讲解音乐原理,让学生在课下体会艺术领域的气息,这对于培养艺术感和人文情怀都有着积极作用。不要因为教学能力不足或是刻意忽略,而割裂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多个领域都涉猎的人才,即使不精也要有相应的知识阅历和眼界。
三、结合时代发展,拓宽教学平台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社会经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说早就是社会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个时候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完全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发展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初中音乐教师常常会苦恼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无法领略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好像学一课丢一课,一个学期下来,得到的只是几首歌,记住的只是几个作者,甚至部分音乐能力不足的学生,不仅没有培养出应有的审美观,面对一些不同于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的音乐类型还会排斥和嘲笑。这种现象在各个学校并不鲜见。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音乐类型的时候,首先就要把形成背景介绍清楚,比如说唢呐这种乐器在我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左右就已经传入,在新疆拜城的洞窟壁画当中就已经出现了吹奏唢呐的伎乐形象。虽然唢呐在我国流传已久,但是对于具体的唢呐吹奏作品,大部分学生平时还是很少接触的,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百鸟朝凤》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使用独特的引导方式。由于唢呐的吹奏形式和情感表达爆破点都和平日里听到的歌曲形式不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不认同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指导时,就要从吹奏技巧、情感释放和存在范围来解说,更需要利用多媒体平台来现场播放唢呐表演或是唢呐作品,让学生们从心理上认同唢呐的艺术背景,再从情感慢慢接受。科技时代的发展,带来教学平台的不断拓宽,从最初的语音教室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不管是音频还是影视资料,都可以得到快速的传播,教师想要寻找任何资源也不用去查找图书馆,时间和效率都有了保障,而且在给学生提供具体真实的影视作品时,也可以采用多方资源,不需要浪费财力和人力去寻找。比如说在学习辛沪光的《嘎达梅林》时,除了对时代背景和人物历史有所交代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嘎达梅林》来加深学生对于交响诗的理解,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就可以让学生课后观看,再把观后感总结出来拿到下次课堂上来发言,这种教学方式,结合了多方平台和资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学习音乐课程,对学生融会贯通各个学科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不管音乐课堂的发展走向如何,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不可逆转,初中生要学会从不同领域来看待音乐艺术,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多方面、多角度来结合其他学科和社会现实,为学生创造应有的艺术空间。通过对情感的重点培养,发掘潜在的艺术能力,拓宽追求艺术的平台,找到现实生活中宣泄情感和诉说心声的音乐途径,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得到快乐提高审美,这是现今初中音乐课堂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
参考文献:
①步佳燕.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意义[J].教师.2013(9):19~20
②杨福春.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J].华章.2011(15):34~35
③盛滋波.音乐学硕士“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音乐创作.2010(4):17~18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初中音乐教学;教学问题研究
任何学科建立的目的都是应用到将来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在音乐教学领域,如何打造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音乐教学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并且将学习到的音乐美感延伸到各个领域,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和传播的。音乐的教学就是情感的指导,可以说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除了技巧指导之外,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多方教学资源和平台,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音乐课堂体验。
一、调整教学方向,认同合理情感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就是考取更好的高中,音乐不在中考范围之内,无需过多关注,所以很多学校都忽视甚至无视这一门艺术课程,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甚至都不记得音乐课堂上讲过什么内容。然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的不是只会读书考试的学生,而是个性色彩浓烈、人格魅力非凡的人。初中生处在个人情感塑造和形成的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失去了极具人文情怀的音乐指导,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失。音乐教师在面对这种现状的时候,要转变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思想,把音乐课堂的地位提高到和考试科目一样的位置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自身素质,从理论和技术方面让其他教师明白,音乐教学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尤其是和语文学科的结合最为紧密。情感抒发和表达的途径无外乎歌唱、朗诵、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而我们的语文学科常常会涉及到各个地方民歌,比如陕北的信天游、江南小调,甚至吴侬软语等等,音乐教学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进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和接触,让学生明白,任何民间艺术形式都不应该变成标本,只有理论与情感相结合,才能体会到地方民歌的真正魅力。音乐课程也要对学生真实的情感表达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纠正和辅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萌生对于异性的好奇,这个时候常常更喜欢缠绵悱恻的情感,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情绪饱满、情感炽烈的歌曲,在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描写细腻、表达真实的歌曲、乐曲,不应该打击和压制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比如激昂的《精忠报国》就非常适合学生这一时期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而《滚滚红尘》这样编曲、歌词、演唱都可谓一流的歌曲,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时候,不妨也引入一些时下新鲜的流行歌曲,帮助学生分析优劣,让学生明白它们为何能流传几十年不衰。
二、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艺术氛围
有的学生喜欢听歌剧、看电影,这是非常好的情感基础,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在交流和体会的前提下,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生是非常善变的,可能今天觉得这个作品好,明天却又喜欢了那部剧目,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哪一种艺术,但是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轨迹。比如在初中阶段也有美术课程,音乐的发展历程常常和美术挂钩,历史上的大艺术家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还是之后的音乐之父海顿,虽然我们在后世只强调他们的一种艺术,但美术和音乐密不可分,绘画方面造诣颇深的艺术家,在欣赏音乐方面能力同样非凡;而喜爱美术的音乐家同样不在少数。初中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艺术课程无非就是音乐和美术,但是艺术性和个人灵感却会直接折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就像一个艺术感非常好的学生,在语文课文的鉴赏方面,能力就不会太差。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美术来共同探讨艺术成因和背景。比如在初中美术涉及到原始社会的初期涂鸦的时候,除了对于原始人类淳朴审美的研究和分析之外,也可以结合当时的图腾崇拜来分析音乐发展的历程,围绕图腾和篝火而产生的原始音乐,经过了几万年不同地区的发展,在非洲有非洲鼓的存在,在亚洲有傩戏的存在,而这种沿袭了原始人类最初的音乐启蒙的音乐形式,又在语文学科当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不管是哪种艺术类型,只要静心研究,总能发现共通之处。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音乐类型的时候,可以结合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争取其他学科教师的协助,在课堂上讲解音乐原理,让学生在课下体会艺术领域的气息,这对于培养艺术感和人文情怀都有着积极作用。不要因为教学能力不足或是刻意忽略,而割裂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多个领域都涉猎的人才,即使不精也要有相应的知识阅历和眼界。
三、结合时代发展,拓宽教学平台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社会经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说早就是社会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个时候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完全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发展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初中音乐教师常常会苦恼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无法领略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好像学一课丢一课,一个学期下来,得到的只是几首歌,记住的只是几个作者,甚至部分音乐能力不足的学生,不仅没有培养出应有的审美观,面对一些不同于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的音乐类型还会排斥和嘲笑。这种现象在各个学校并不鲜见。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音乐类型的时候,首先就要把形成背景介绍清楚,比如说唢呐这种乐器在我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左右就已经传入,在新疆拜城的洞窟壁画当中就已经出现了吹奏唢呐的伎乐形象。虽然唢呐在我国流传已久,但是对于具体的唢呐吹奏作品,大部分学生平时还是很少接触的,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百鸟朝凤》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使用独特的引导方式。由于唢呐的吹奏形式和情感表达爆破点都和平日里听到的歌曲形式不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不认同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指导时,就要从吹奏技巧、情感释放和存在范围来解说,更需要利用多媒体平台来现场播放唢呐表演或是唢呐作品,让学生们从心理上认同唢呐的艺术背景,再从情感慢慢接受。科技时代的发展,带来教学平台的不断拓宽,从最初的语音教室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不管是音频还是影视资料,都可以得到快速的传播,教师想要寻找任何资源也不用去查找图书馆,时间和效率都有了保障,而且在给学生提供具体真实的影视作品时,也可以采用多方资源,不需要浪费财力和人力去寻找。比如说在学习辛沪光的《嘎达梅林》时,除了对时代背景和人物历史有所交代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嘎达梅林》来加深学生对于交响诗的理解,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就可以让学生课后观看,再把观后感总结出来拿到下次课堂上来发言,这种教学方式,结合了多方平台和资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学习音乐课程,对学生融会贯通各个学科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不管音乐课堂的发展走向如何,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不可逆转,初中生要学会从不同领域来看待音乐艺术,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多方面、多角度来结合其他学科和社会现实,为学生创造应有的艺术空间。通过对情感的重点培养,发掘潜在的艺术能力,拓宽追求艺术的平台,找到现实生活中宣泄情感和诉说心声的音乐途径,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得到快乐提高审美,这是现今初中音乐课堂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
参考文献:
①步佳燕.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意义[J].教师.2013(9):19~20
②杨福春.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J].华章.2011(15):34~35
③盛滋波.音乐学硕士“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音乐创作.2010(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