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的赢家总是那些善于创新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3G为代表的手机技术革命,将手机的核心使用价值从通话、简讯传递工具发展成为智能化、网络化、媒体化、个性化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全方位覆盖人们的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品牌营销全新的成长机遇与空间,并引起了广告界的强烈关注。艾瑞分析数据显示,201 2年是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爆发年,市场规模达到55.2亿元,增长率达到83.4%。相关数据揭示了移动广告市场的增长趋势。根据IDC的预计,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普及,2014年全球移动广告规模将达到18亿美元,IDC分析师卡斯顿-韦德称:
“毫无疑问,移动广告是最热门的在线广告形式。”
移动广告是通过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访问移动应用或移动网页时显示的广告,广告形式包括图片、文字、插播广告、html5、重力感应广告等。
不可否认,传统媒体营销、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甚至是搜索引擎营销,效果都在逐渐衰退。“手机控”的快速增长,分散和转移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也让广告营销界感觉到了新的压力。智能终端的突破性普及、App应用的全线升温,让广告营销环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用户接触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各类营销信息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通过精准的匹配找到具有主动需求的适宜人群,从而得到信任和推广。
移动广告的创新,对广告主、广告商和消费者来说,将是一次“多赢”的尝试。
创新型精准营销
广告投放越精准,广告效果就越好,获得回报的可能性就很大。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利用Cookie等形式积累的庞大用户偏好数据对于广告的精准投放至关重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现阶段,这样的数据非常欠缺,用户偏好越来越难以把握,广告商往往只能进行大规模的全媒体广告投放才有可能带来理想的效果。
国外一家针对移动应用的营销平台Trademob前不久调查显示,大概有40%左右的移动广告点击属于误按或是欺诈点击,有效点击率仅有60%。这一问题无疑会让广告主质疑移动互联网广告投资的效益,直接影响到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
传统桌面互联网用户更偏向于有目的性的浏览和搜索,相比之下,手机用户在应用和浏览器之间的切换非常频繁,且使用习惯较为分散,这使得对相应数据的获取、分析出现困难,要得出有效、精准的定位更加困难。
目前,许多广告商开始将地理位置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用户精准广告推送属性。虽然移动广告具有较高的即时性,但是,用户到达某个位置,并不一定购买那里的商品和服务,且用户在某一位置的活动范围也难以缩小并锁定。地理位置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并不能完全体现出较为准确的用户偏好和购买习惯。不过,一部分基于社交网络的地理信息服务,已经可以根据用户个人过去的签到记录、好友的签到记录、最近热门趋势以及当前时间等信息来进行更精准的推荐。从Facebook、TwiRer到第三方广告提供商,也正在开始尝试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分析,结合其他数据来源进行更精准的用户定位。也就是说,组合多源化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得出更全面、立体、准确的广告投放依据。
广告价值最大化
移动广告顺应了广告业移动营销的趋势,作为一种依托移动终端的新型营销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具备更加精准、灵活的特点,在互动和个性化方面也更为进步,较之传统媒体广告服务则更为关注随身性、便捷性、用户收看场景和网络承载力。尽管被认为有很大潜力,但移动广告却始终难以拨云见日,营收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掌握用户量
受限于移动设备屏幕面积有限、使用场景灵活机动,以及部分触摸式设备准确率偏差等因素,目前移动广告的主要收益以直接的产品促销类广告为主,并较多使用推送的广告到达形式。以Facebook为例,在挖掘移动互联网价值的道路上,Facebook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颖。有国外分析师称,它的移动广告类型主要是推送广告,将广告插入到用户内容中,并明确告知用户这是广告。但对于广告主而言,他们愿意为此买单。这主要是因为,Facebook拥有海量的用户信息,而这是其他移动广告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财报数据显示,Facebook已有月活跃用户10.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手机月活跃用户数同比猛增了61%,达到6.04亿。毫无疑问,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为其移动广告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打击欺诈点击
但是,对于促销类广告常用的Banner条模式,在屏幕面积偏小的手机上,即使不计欺诈点击,误点率依然会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来自于移动应用营销平台Trademob的研究显示,在欺诈点击中,56%涉及复杂的僵尸网络和客户端欺骗,它们往往趁用户不注意的时候通过劫持设备来产生虚假点击。另外剩下的44%源于服务端的欺骗,他们需要制造假数据来掩盖广告效果的真相。这意味着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的、以点击量为指标的广告付费模式在移动平台上已经难以为继。因此,这类广告平台在品牌选择、广告制作、服务组织等多个层面都应具有独特、创新的操作方法。
创意广告模式
除了传统的条幅广告外,许多移动广告平台还开始支持富媒体、积分墙,甚至是有巨大争议的推送广告。多样的广告形式确实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和新鲜感、加强了广告主依赖性,也丰富了媒体的盈利方式,但广告形式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加强,这些新增的广告形式大多是在国外应用流行后才被引入中国。外媒市场不断涌现的一些创新的移动广告商业形式,并不一定都能够顺应中国的移动广告市场发展,国内受众对广告等营销模式的接受习惯和程度,也都需要做进一步的区别和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和采纳国外的优秀模式或是有用点,但继续探索更适合中国市场的移动广告形式仍然刻不容缓。
关注互动和体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给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贴身服务,增加用户接触点,而技术的创新,将打通传统营销渠道,跨地域、跨空间“全天候”地释放信息化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屏幕小并不能算作是大问题,广告拼的是注意力和互动。手机上一般只有一个广告位,但用手机时往往注意力非常集中,信息到达率、互动性和转化率会更高。
受益于灵活的移动计算设备,移动广告在用户覆盖率、数据挖掘、表现形式、用户关注度上拥有自己众多的优势。虽然目前在盈利上还并非足够理想,但对很多行业而言,移动营销都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品牌营销全新的成长机遇与空间,并引起了广告界的强烈关注。艾瑞分析数据显示,201 2年是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爆发年,市场规模达到55.2亿元,增长率达到83.4%。相关数据揭示了移动广告市场的增长趋势。根据IDC的预计,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普及,2014年全球移动广告规模将达到18亿美元,IDC分析师卡斯顿-韦德称:
“毫无疑问,移动广告是最热门的在线广告形式。”
移动广告是通过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访问移动应用或移动网页时显示的广告,广告形式包括图片、文字、插播广告、html5、重力感应广告等。
不可否认,传统媒体营销、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甚至是搜索引擎营销,效果都在逐渐衰退。“手机控”的快速增长,分散和转移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也让广告营销界感觉到了新的压力。智能终端的突破性普及、App应用的全线升温,让广告营销环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用户接触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各类营销信息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通过精准的匹配找到具有主动需求的适宜人群,从而得到信任和推广。
移动广告的创新,对广告主、广告商和消费者来说,将是一次“多赢”的尝试。
创新型精准营销
广告投放越精准,广告效果就越好,获得回报的可能性就很大。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利用Cookie等形式积累的庞大用户偏好数据对于广告的精准投放至关重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现阶段,这样的数据非常欠缺,用户偏好越来越难以把握,广告商往往只能进行大规模的全媒体广告投放才有可能带来理想的效果。
国外一家针对移动应用的营销平台Trademob前不久调查显示,大概有40%左右的移动广告点击属于误按或是欺诈点击,有效点击率仅有60%。这一问题无疑会让广告主质疑移动互联网广告投资的效益,直接影响到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
传统桌面互联网用户更偏向于有目的性的浏览和搜索,相比之下,手机用户在应用和浏览器之间的切换非常频繁,且使用习惯较为分散,这使得对相应数据的获取、分析出现困难,要得出有效、精准的定位更加困难。
目前,许多广告商开始将地理位置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用户精准广告推送属性。虽然移动广告具有较高的即时性,但是,用户到达某个位置,并不一定购买那里的商品和服务,且用户在某一位置的活动范围也难以缩小并锁定。地理位置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并不能完全体现出较为准确的用户偏好和购买习惯。不过,一部分基于社交网络的地理信息服务,已经可以根据用户个人过去的签到记录、好友的签到记录、最近热门趋势以及当前时间等信息来进行更精准的推荐。从Facebook、TwiRer到第三方广告提供商,也正在开始尝试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分析,结合其他数据来源进行更精准的用户定位。也就是说,组合多源化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得出更全面、立体、准确的广告投放依据。
广告价值最大化
移动广告顺应了广告业移动营销的趋势,作为一种依托移动终端的新型营销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具备更加精准、灵活的特点,在互动和个性化方面也更为进步,较之传统媒体广告服务则更为关注随身性、便捷性、用户收看场景和网络承载力。尽管被认为有很大潜力,但移动广告却始终难以拨云见日,营收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掌握用户量
受限于移动设备屏幕面积有限、使用场景灵活机动,以及部分触摸式设备准确率偏差等因素,目前移动广告的主要收益以直接的产品促销类广告为主,并较多使用推送的广告到达形式。以Facebook为例,在挖掘移动互联网价值的道路上,Facebook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颖。有国外分析师称,它的移动广告类型主要是推送广告,将广告插入到用户内容中,并明确告知用户这是广告。但对于广告主而言,他们愿意为此买单。这主要是因为,Facebook拥有海量的用户信息,而这是其他移动广告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财报数据显示,Facebook已有月活跃用户10.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手机月活跃用户数同比猛增了61%,达到6.04亿。毫无疑问,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为其移动广告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打击欺诈点击
但是,对于促销类广告常用的Banner条模式,在屏幕面积偏小的手机上,即使不计欺诈点击,误点率依然会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来自于移动应用营销平台Trademob的研究显示,在欺诈点击中,56%涉及复杂的僵尸网络和客户端欺骗,它们往往趁用户不注意的时候通过劫持设备来产生虚假点击。另外剩下的44%源于服务端的欺骗,他们需要制造假数据来掩盖广告效果的真相。这意味着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的、以点击量为指标的广告付费模式在移动平台上已经难以为继。因此,这类广告平台在品牌选择、广告制作、服务组织等多个层面都应具有独特、创新的操作方法。
创意广告模式
除了传统的条幅广告外,许多移动广告平台还开始支持富媒体、积分墙,甚至是有巨大争议的推送广告。多样的广告形式确实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和新鲜感、加强了广告主依赖性,也丰富了媒体的盈利方式,但广告形式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加强,这些新增的广告形式大多是在国外应用流行后才被引入中国。外媒市场不断涌现的一些创新的移动广告商业形式,并不一定都能够顺应中国的移动广告市场发展,国内受众对广告等营销模式的接受习惯和程度,也都需要做进一步的区别和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和采纳国外的优秀模式或是有用点,但继续探索更适合中国市场的移动广告形式仍然刻不容缓。
关注互动和体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给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贴身服务,增加用户接触点,而技术的创新,将打通传统营销渠道,跨地域、跨空间“全天候”地释放信息化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屏幕小并不能算作是大问题,广告拼的是注意力和互动。手机上一般只有一个广告位,但用手机时往往注意力非常集中,信息到达率、互动性和转化率会更高。
受益于灵活的移动计算设备,移动广告在用户覆盖率、数据挖掘、表现形式、用户关注度上拥有自己众多的优势。虽然目前在盈利上还并非足够理想,但对很多行业而言,移动营销都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