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科性质;学科特征;中西格局
一、对学科概念、性质、特征等问题的研究
经过上世纪的相关研究,对于学科这一问题的研究已逐步清晰,大多数文章已不再是对某一概念的一般化界定,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不断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并扩展、应用,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这类文章,在我国音乐美学发展过程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崔莹《从对学科制度的批判看音乐美学学科归属问题》、杨赛《从临响到直觉——论音乐美学的学种性质》、《音乐美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池瑾璟《论音乐美学研究的多维视域》。在这一类的文章中,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一瞥——从“音乐美学”的概念与定义谈起》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这篇文章对音乐美学的概念的出现进行梳理,提到在20世纪20年所提到我国著名音乐家萧友梅以及柯政和所作文章中所提到音乐美学概念作论述;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里值得强调的是王光祈并没有针对音乐美学这个问题深入研究,而是通过“音乐比较学”阐述音乐美学简单介绍与概述,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光祈王光祈不仅对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音乐美学的流派与发展、中西音乐美学的不同,以及音乐美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与地位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对音乐美学学科的概念界、性质和特征等方面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一个理解和学习。
二、对学科的整体研究
这类文章主要从整体出发,涵盖学科大部分研究内容,具有宏观意义。这一类文章时代感更强,提出问题,也对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论述,其代表f生文章为韩锺恩《“问题意识”与“前瞻眭”预设——由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长时段”叙事所引发》文章按时间段梳理了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之前,我国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总绪性活动及研究者们对此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此后对上述内容进行反思,提出“人的感性直觉经验,何以在诸多音乐活动当中显现自己?”和“如何面对当代音乐现象并给出相应的审美策略?”等问题,同时强调了音乐美学的研究“面对音乐,面对作品,面对音响,是它再也无法化约和还原的底线”并作出“一方面‘直接面对音响敞开’,一方面‘感性作为最初的人本驱动…的预设,由此对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在新世纪如何发展的方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也使得相关研究者直面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赵宋光《亟待会诊的三种失语症》、王次熠《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一兼谈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发言提纲)》、宋瑾《构建多元音乐美学的设想与呼吁》等文章,以“西方化——后西方化”为研究背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多元音乐美学的构建“首先应采用现代手段全面抢救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并进行深入的美学研究,这种研究特别需要局内人来进行,最后得到的音乐美学学科面貌具有多元拼盘的特征”。这种理论的结论认为,在“感性论”元素的约定下,由各文化圈局内人来研究自己的音乐美学,最后再拼合为“多元音乐美学”,宋祥瑞《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前提》叶明春《音乐美学边缘化危机的自我觉解及其对策》柯扬《当代美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及相关思考》、何宽钊《形式与批评的勾连——中国音乐美学的应由之路》等人的文章,均持這一观点。
三、中西思维格局的初步突破
这方面的研究与20世纪我国音乐美学中西关系的思维格局变化有关。笔者认为,中西思维之所以有所不同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是社会文化影响下相异的思维模式惯性。与中国美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西方学者对于美学的研究是以不同时代作为考察对象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音乐风格。其二,在殖民与被殖民的背景下,文化传统包括音乐的创作与研究的输出和输入,使得
两种相互非同的思维开始彼此融消析解,原始的特性有所改变,由此产生了二者思维格局突破的可能,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传播与交融更加剧了这一点,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相关文献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修海林《音乐美学的研究要引入文化视角——从美学的角度看世纪之交的中西音乐问题》韩锺恩《一个存在,不同表述——中西音乐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冯长春、李明辉《移植·嬗变·失落——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伍维曦《移植还是嫁接——试谈音乐美学学科语境的“华化”问题》,这些文章均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中探讨了中西思维两种模式的中介因素,以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研究结果。
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因为它有本质的哲学、美学、高度抽象和遮盖力,这使得它不同于任何音乐学学科之一,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如果必须使用音乐评论或需要其他学科,用浅短的眼光对待它,结果只会导致取消音乐美学。因此,在研究音乐美学时,首先要明确其基本理论的性质,把握其一系列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按照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发展和建设
以上是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发展的现状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初步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音乐美学建设将原始的基础上为一个更广泛的研究空间,并实现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对学科概念、性质、特征等问题的研究
经过上世纪的相关研究,对于学科这一问题的研究已逐步清晰,大多数文章已不再是对某一概念的一般化界定,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不断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并扩展、应用,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这类文章,在我国音乐美学发展过程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崔莹《从对学科制度的批判看音乐美学学科归属问题》、杨赛《从临响到直觉——论音乐美学的学种性质》、《音乐美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池瑾璟《论音乐美学研究的多维视域》。在这一类的文章中,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一瞥——从“音乐美学”的概念与定义谈起》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这篇文章对音乐美学的概念的出现进行梳理,提到在20世纪20年所提到我国著名音乐家萧友梅以及柯政和所作文章中所提到音乐美学概念作论述;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里值得强调的是王光祈并没有针对音乐美学这个问题深入研究,而是通过“音乐比较学”阐述音乐美学简单介绍与概述,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光祈王光祈不仅对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音乐美学的流派与发展、中西音乐美学的不同,以及音乐美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与地位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对音乐美学学科的概念界、性质和特征等方面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一个理解和学习。
二、对学科的整体研究
这类文章主要从整体出发,涵盖学科大部分研究内容,具有宏观意义。这一类文章时代感更强,提出问题,也对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论述,其代表f生文章为韩锺恩《“问题意识”与“前瞻眭”预设——由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长时段”叙事所引发》文章按时间段梳理了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之前,我国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总绪性活动及研究者们对此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此后对上述内容进行反思,提出“人的感性直觉经验,何以在诸多音乐活动当中显现自己?”和“如何面对当代音乐现象并给出相应的审美策略?”等问题,同时强调了音乐美学的研究“面对音乐,面对作品,面对音响,是它再也无法化约和还原的底线”并作出“一方面‘直接面对音响敞开’,一方面‘感性作为最初的人本驱动…的预设,由此对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在新世纪如何发展的方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也使得相关研究者直面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赵宋光《亟待会诊的三种失语症》、王次熠《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一兼谈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发言提纲)》、宋瑾《构建多元音乐美学的设想与呼吁》等文章,以“西方化——后西方化”为研究背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多元音乐美学的构建“首先应采用现代手段全面抢救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并进行深入的美学研究,这种研究特别需要局内人来进行,最后得到的音乐美学学科面貌具有多元拼盘的特征”。这种理论的结论认为,在“感性论”元素的约定下,由各文化圈局内人来研究自己的音乐美学,最后再拼合为“多元音乐美学”,宋祥瑞《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前提》叶明春《音乐美学边缘化危机的自我觉解及其对策》柯扬《当代美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及相关思考》、何宽钊《形式与批评的勾连——中国音乐美学的应由之路》等人的文章,均持這一观点。
三、中西思维格局的初步突破
这方面的研究与20世纪我国音乐美学中西关系的思维格局变化有关。笔者认为,中西思维之所以有所不同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是社会文化影响下相异的思维模式惯性。与中国美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西方学者对于美学的研究是以不同时代作为考察对象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音乐风格。其二,在殖民与被殖民的背景下,文化传统包括音乐的创作与研究的输出和输入,使得
两种相互非同的思维开始彼此融消析解,原始的特性有所改变,由此产生了二者思维格局突破的可能,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传播与交融更加剧了这一点,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相关文献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修海林《音乐美学的研究要引入文化视角——从美学的角度看世纪之交的中西音乐问题》韩锺恩《一个存在,不同表述——中西音乐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冯长春、李明辉《移植·嬗变·失落——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伍维曦《移植还是嫁接——试谈音乐美学学科语境的“华化”问题》,这些文章均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中探讨了中西思维两种模式的中介因素,以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研究结果。
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因为它有本质的哲学、美学、高度抽象和遮盖力,这使得它不同于任何音乐学学科之一,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如果必须使用音乐评论或需要其他学科,用浅短的眼光对待它,结果只会导致取消音乐美学。因此,在研究音乐美学时,首先要明确其基本理论的性质,把握其一系列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按照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发展和建设
以上是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发展的现状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初步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音乐美学建设将原始的基础上为一个更广泛的研究空间,并实现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