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由于影视节目本身的多样化,从耗资巨大的电影制作到个人制作的家庭录像带,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在影视制作发展中,影视的后期制作同前期制作一样重要。要注意正确运用传统的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在后期编辑制作中运用两者进行编辑。要想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必须根据影视节目的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关键词:影视; 节目; 制作; 编辑;
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由于影视节目本身的多样化,从耗资巨大的电影制作到个人制作的家庭录像带,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 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以下就起发展的历程、特点、注意的地方来谈谈影视的后期制作。
一、影视制作中编辑技术的发展
今天, 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影电视制作后期编辑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 线性编辑也是另一种重要的编辑方式。所谓线性编辑, 实际上就是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 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 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 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 所以无法随意修改, 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 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全得重新制作。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他们两者都是影视制作后期编辑的重要手段。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以前, 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形成了两者共同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交相辉映, 它们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线性编辑可以说是非线性编辑的前身, 首先, 在基本观念和艺术理念上,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是一模一样的, 而这正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其次, 许多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 两者也相同。比如著名的非线性编辑软件Speed Razor Pro (快刀)的用户手册中全市“色键”、“亮键”、“下游键”等线性编辑的概念, 甚至整本手册就是按线性编辑中高级特技机的功能来写的。由此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 其使用编放机、编录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 操作界面直观、简洁、简单, 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 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 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 完成镜头的组接、技巧的组接、出入点的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 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 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 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 不能跳跃进行, 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难于进行节目的修改电子编辑方式是以磁带的线性记录为基础的, 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 虽然插入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或图像,但要求要替换的片断和磁带上被替换的片断时间一致, 而不能进行增删, 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这样, 对节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 因为任何一部电视片、一个电视节目从样片到定稿往往要经过多次编辑。
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 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 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 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录像机磨损严重, 磁带容易受损。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 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 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 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 录像机操作强度大, 寿命减短。另外记录磁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 例如拉伸变形、扭曲、变脆、掉磁以及划伤等都会影响磁带质量。
系统构成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线性编辑系统连线复杂, 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性能参差不齐, 指标各异, 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 会对视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另外, 大量的设备同时使用, 使得操作人员众多, 操作过程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正因为如此,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一种全新的音视频制作观念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非线性编辑应运而生了。
二、影视的后期制作应该处理的关系
1.“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 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 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 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 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2.主创与协创的关系。一部电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成功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往往取决于主创(编导) 与协创(节目制作者) 的协同配合。二者既是主从关系, 又是平等关系。主创者要尊重协创者, 吸取和重视协创人员的意见,并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协创人员的优势和创作积极性。协创者则要防止把自己的工作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 理解和体现主创人员的意图, 切忌出现相互掣肘现象。
3.“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在电视行业中, 记者被称“无冕之王”, 主持人是“电视明星”, 作品的成功、节目的获奖、鲜花、掌声大多送给了站在前台的他们, 而终年为他们量体裁衣的制作人员却处于幕后,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这就需要影视制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养,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 把全部精力用于节目的创新、创优上, 甘守寂寞, 甘做绿叶映红花。
三、影视制作后期编辑方式的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 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 需要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 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1.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 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因为, 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 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 画面的快、慢动作, 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 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 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 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 还大量使用长于5 秒的镜头, 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2.在新闻片的制作中, 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 秒, 以增加信息量, 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 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 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 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 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保证节目质量。
3.在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直播课堂等场合, 一般以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主要特点是, 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 特别是直播, 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 只能一次成功, 不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 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 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 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 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关键词:影视; 节目; 制作; 编辑;
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由于影视节目本身的多样化,从耗资巨大的电影制作到个人制作的家庭录像带,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 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以下就起发展的历程、特点、注意的地方来谈谈影视的后期制作。
一、影视制作中编辑技术的发展
今天, 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影电视制作后期编辑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 线性编辑也是另一种重要的编辑方式。所谓线性编辑, 实际上就是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 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 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 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 所以无法随意修改, 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 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全得重新制作。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他们两者都是影视制作后期编辑的重要手段。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以前, 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形成了两者共同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交相辉映, 它们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线性编辑可以说是非线性编辑的前身, 首先, 在基本观念和艺术理念上,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是一模一样的, 而这正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其次, 许多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 两者也相同。比如著名的非线性编辑软件Speed Razor Pro (快刀)的用户手册中全市“色键”、“亮键”、“下游键”等线性编辑的概念, 甚至整本手册就是按线性编辑中高级特技机的功能来写的。由此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 其使用编放机、编录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 操作界面直观、简洁、简单, 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 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 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 完成镜头的组接、技巧的组接、出入点的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 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 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 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 不能跳跃进行, 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难于进行节目的修改电子编辑方式是以磁带的线性记录为基础的, 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 虽然插入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或图像,但要求要替换的片断和磁带上被替换的片断时间一致, 而不能进行增删, 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这样, 对节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 因为任何一部电视片、一个电视节目从样片到定稿往往要经过多次编辑。
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 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 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 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录像机磨损严重, 磁带容易受损。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 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 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 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 录像机操作强度大, 寿命减短。另外记录磁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 例如拉伸变形、扭曲、变脆、掉磁以及划伤等都会影响磁带质量。
系统构成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线性编辑系统连线复杂, 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性能参差不齐, 指标各异, 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 会对视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另外, 大量的设备同时使用, 使得操作人员众多, 操作过程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正因为如此,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一种全新的音视频制作观念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非线性编辑应运而生了。
二、影视的后期制作应该处理的关系
1.“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 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 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 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 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2.主创与协创的关系。一部电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成功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往往取决于主创(编导) 与协创(节目制作者) 的协同配合。二者既是主从关系, 又是平等关系。主创者要尊重协创者, 吸取和重视协创人员的意见,并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协创人员的优势和创作积极性。协创者则要防止把自己的工作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 理解和体现主创人员的意图, 切忌出现相互掣肘现象。
3.“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在电视行业中, 记者被称“无冕之王”, 主持人是“电视明星”, 作品的成功、节目的获奖、鲜花、掌声大多送给了站在前台的他们, 而终年为他们量体裁衣的制作人员却处于幕后,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这就需要影视制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养,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 把全部精力用于节目的创新、创优上, 甘守寂寞, 甘做绿叶映红花。
三、影视制作后期编辑方式的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 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 需要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 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1.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 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因为, 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 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 画面的快、慢动作, 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 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 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 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 还大量使用长于5 秒的镜头, 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2.在新闻片的制作中, 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 秒, 以增加信息量, 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 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 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 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 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保证节目质量。
3.在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直播课堂等场合, 一般以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主要特点是, 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 特别是直播, 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 只能一次成功, 不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 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 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 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 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