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病”是病,得治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种病,叫“好人病”。我想有这病的绝对不止我一个。
  小学时我很内向,当时班级是个流氓足球班,老师让我自修在讲台上管纪律,而胆小如鼠的我看到他们就流冷汗。每次我管纪律,我不敢触犯他们,只好很孬地走到他们身边轻轻拍拍他们说“别说话了行不行”,反而招来了白眼和讥笑。
  后来到了高中,“好人病”改了不少,壮了许多胆,但仍没法逃出“害怕众人眼光”的心理阴影。每次做什么事,我总是会想:“别人会怎么看我?”“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在装逼?”“他们会不会不喜欢我了?”
  瞬间数年,来到美国,我读的大学巴德学院,养了一群世界级奇葩,所有所见所闻都是对我世界观价值观新的洗礼和冲击,颠覆了我前18年的“他人眼光”恐惧。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一群艺术怪人,每天赤脚上学,或奇装异服、或是胸罩外穿,一上课发言就千奇百怪,脑洞大开。他们每个人都敢说,敢领导,敢发言,敢给方向给提议。教授讲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指出逻辑错误,并大作演讲。他们还组织志愿者团队去顶级监狱教杀人犯念书。最强的是他们“不屑于交朋友”,谈得来的一起聊,谈不来的拉倒自己嗨。
  这就是我极端又奇葩的大学经历,也是对我自身的第一次脑冲击,每次我都有种我以前那么在意别人眼光到底是在怕什么的心情。这也是我大学最大的收获。


  毕业后,我带着好人病来到了职场。老板给我任务,我从来不会说不,甚至常看她脸色随时改变我的方向和言辞。和同事讨论的时候,我总是变成了最后答应做最多执行的那个垃圾桶,经常加班加点到很晚。再看美国人,如果持续加班到八点以后,他们就开始会向上级抱怨这样的工作方式没有效率。如果隔壁部门要让他们帮忙做任何工作以外的事,就算是亲兄妹也会推回,保证自己不吃亏、不加点。
  有一次我又在加班工作,老板對我说:“Doris我很担心你,总是这么加班。”我问她:“我加班你不是应该开心吗,为什么担心?”她说:“偶尔加班我可以理解,如果一直加班就说明责任分配不对,你已经超负荷,长期是不可持续的。这样长期是留不住你了,我也会失去一个好员工。我宁可你自己高兴。”
  在美国的这七年,我渐渐被他们从一个胆小的“好人”磨炼成了一个“自私”的家伙。每次想起童年,我觉得“好人是一种病态”,更觉得“你是好人只是因为你太弱,太没自信,太没安全感”。在做好人的过程中,我不觉得我真正享受了做一个好人,而是一种被迫的“他人讨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因为“我害怕失去”“我把这份工作看得太重”。可是事实上呢?人生也许只有一百年,而工作只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一个支撑方式,真的值得为了这个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快乐吗?于是我慢慢把别人的眼光、期待、批判全部放下,把重心全部回归到自己身上,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信、自尊(selfesteem)和自爱。
  如果还有人因为你是好人而越线,告诉他你再不珍惜我的努力,我不干了。(摘自其微信公众号doriskeke ID: doriskerundong)
  【素材运用】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他就会患所谓的“好人病”,即失去自我,成为别人意愿的奴隶。请坚持你的主见,不要被别人左右!
  【速用名言】
  1.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喜欢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别人怎么想我。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
  ——诗人、画家 席慕蓉
  2.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现代文学家 鲁迅
  【适用话题】主见;坚持;自信
其他文献
时事引读>>  2016年全国“两会”分别于2016年3月14日和3月16日在北京圆满闭幕,“两会”上的各界声音、最新政策、总理语录……你都了解了吗?每年的“两会”可都会是当年中高考的出题热点,这样的思想盛宴绝对不容错过,上一期,作文君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多位委员的亮点提案,这一期作文君将带领大家解读总理语录及最新政策,快来get吧!  热语录·总理答记者问  镜头一 关于网购冲击实体店的提问  总理
期刊
彻底脱离校园之后,我反复回想,当年究竟是很想念你,还是说在想念那个想念你的我。  说起来绕口,是因为过去的细节种种,随时间流逝,一点点斑驳褪色,和他也一直未相逢过。  故事发生在高三,那段时光被不知多少人定义为转折之年,有人通过高考跳入龙门,有人则准备高考后去异乡闯出一番天地。而我,不喜欢上学,见到课本的感觉同瞥见肥肉,知其有营养,却不愿意去尝一口。比起身边目标清晰的同学,我迷茫到不知离开校园能做
期刊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任教于大学;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着,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顺风顺水,处处布满了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渊里——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与光明一同失去的,还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突然被废了武功,一切的能力都在瞬间
期刊
有位朋友,业余喜欢写写文字,断断续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十八线小写手,大名就像阳光下的冰淇淋,转瞬就没影儿。  可就是这位十八线小写手,听说某位名作家到了她所在的城市,立即邀朋唤友要去跟名作家见面。朋友们皆是大吃一惊,天啊,人家多出名啊,只能在报刊电视上见的人物,会理咱这种小人物吗?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高攀。  没人愿意一起去,她就一个人去了。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她不但见到了名
期刊
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夏天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90年代初,我的一个朋友嫁给了一个德国人。她的故事当时很轰动。轰动的原因并不在于她嫁了一個老外,而是她一句德语都不懂,还有,她的长相比较难看
期刊
去年夏天,我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  他一出场我就哭了,难以抑制地泪雨滂沱。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种感觉,像一个预备已久的惊雷,轰一声炸响。  认真算算,我认识他竟然十二年了。  2004年,他已经出了两张专辑,成了当红歌手,而我刚上高一。  那个暑假之前,我在《十七岁不哭》里看到杨宇凌的青春,以为我的青春也会那样,会遇到一个安静又优秀的简宁,会遇到孤立、迷茫和困惑,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我的青春
期刊
几个月前和几人吃饭,等菜的间隙有人顺势挑起一个话题,谈各自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紧绷的毛线团突然被扯开线头,沉默的餐桌突然变成热闹的跑马场,烽烟尘土,蹄声阵阵。  当时的气氛是这样的——  “我喜欢看电影。家里有巨幕投影仪,音响也是顶级配置,卧室墙的电影海报每个月换一批。”  “我喜欢做烘焙。什么戚风蛋糕、牛角面包、芒果班戟都不在话下……”  轮到老张,他说:“我全天都在工作,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
期刊
这几天,好些朋友来和我交流写文章的经验与心得。因为我的一篇文章仅在一个公众号上就已经点击破百万。但,对于心得,我真的说不出什么来。讲来讲去,也就是“内容为王”和“很幸运”这两句话了。  其实,还有未曾说过的。比如,别人看到我是写了短短两个月,就攒到了两万关注,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写了岂止两个月。我收到第一本样刊在2006年。到现在,满打满算快十年了。这些年里,我收过的样刊摞满了书架。今年过年回家,我
期刊
新闻回放>>  2016年3月9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1岁的大二学生郑冲因欠债60多万而无力偿还,在青岛跳楼自杀。从他遗留下来的账单上显示,从2014年开始,小鄭就开始办理各种信用卡,不少刷卡账单至今还没有还清。从2015年1月开始,他利用同学的身份证,以多个同学的名义在多个校园贷款平台成功贷款,用这些贷款赌球,并都输了,进而欠下巨债。事发后,其中部分当事学生甚至对郑冲冒用自己的身份借款的事毫不知
期刊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  我看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