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玻璃心”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gu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以为伤春悲秋只是林黛玉的“专利”?
  NO!对于那些性格格外敏感、脆弱,情绪波动大,内心如玻璃般脆弱的人来说,由于他们更关注的是外界是否符合自己的情绪,所以,一不小心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我是个可怜的人”;“她一定是不喜欢我了”;“在爱情方面我注定是一个失败者”;“生活真的就是一个悲剧”……
  有一颗“玻璃心”的人,对这样如梦呓般的内心独白一定不会陌生。他们通常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等同于客观事实,当自己的想法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觉得生活背叛和抛弃了自己。那么,如何治愈你的“玻璃心”呢?
  及时察觉和识别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和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们大脑中要有一个“士兵”提醒自己:这只是个想法,它不是客观事实。如果总能这样提醒自己,就不会再将想法与客观事实混为一体。
  外化的方式
  把“我”和“我的想法”分离,让那些负面想法不要伤害到自己。由“我是个可怜的人”到“我有一个想法,它的名字叫‘我是个可怜的人’”。“我是”和“我有一个想法”区别就在于,后者的表述把我自己与负面想法拉开了距离,它不是我,只是一个想法。
  活在当下
  很多痛苦的人都活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更确切地说是活在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中,而这些想法和观念多是不客观和不合理的。要走出自己主观的世界,去感受外在的生活。注意关注眼下的生活,特别是每一个美的风景。
  寻找不同的视角
  当对自身有负面想法时,不妨去聆听周围人的观点。人都是有认识盲区的,当某事失败后,你觉得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先别让这个观点像乌云一样遮住你心中的阳光。这时候,不妨找你最信赖的朋友,和他们分享你的观点,让他们评判一下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朋友帮你找到身上的闪光点。
  把危机当做转机
  如果你在乎的某个人或某件事对你真的很重要,是你生命中最看重的宝贝,但是现在就是得不到,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得不到“宝贝”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活出自己呢?危机就是转机,每一种经验都是生活最好的礼物。
其他文献
说来矛盾,人类天生就是群居的动物,但一旦进入群体,你便在某一方面不再是纯粹的自己了。一个平时懦弱温顺的人,在一场群众运动中,却很可能做出或异常勇敢或异常残暴的举动。为什么会这样?推荐三本社会科学经典著作:《乌合之众》《狂热分子》《群氓之族》,讲述关于群体心理、群众运动、族群认同与政治变迁。下面为三本书的选摘,对于上面的问题,但愿会给你启发。  一旦进入群体,你便不再是你自己了,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
打招呼的方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方式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直视对方的人】   在打招呼的时候直视对方的人在交往中往往具有攻擊性,想通过打招呼来试探出对方的虚实,并暗自思量如何让对方占下风,让自己在气势上压过对方。同时,也表示对别人的戒心和防卫之心。   【不看对方眼睛的人】   打招呼时不看对方的眼睛,而将目光移往他处,这种人通常都胆小怕事,尤其怕见陌生人,但这不表示他们傲慢,
不怕分心的写作  写作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时会受到屏幕上其他信息的干扰。软件FocusWriter(下载地址:http://www.dwz.cn/v66uZ)在这一方面做得很专业,它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地排除与写作无关的项目的干扰。  软件运行后,屏幕上只能看到编辑区,所有的工具栏都自动隐藏于编辑区上方,只有当鼠标移至那里时才显示出来。不但如此,软件标题栏、系统任务栏信息也不会显示,我们要做
美 国心理学家琳达·帕帕多普洛斯博士说:“对幼小的孩子,应该让他们乐于回归传统游戏,如捉迷藏、跳房子甚至是简单的打标签游戏,这能帮助他们摆脱对于自身身体形象的担忧。”她说,研究表明,儿童在5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担忧自己的外表。而回归传统的游戏活动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形象甚至是未来的形象树立信心,同时,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游戏还能帮助不爱运动的孩子摆脱焦虑,增强自信。  帕帕多普洛斯博士在关于“儿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