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达成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提出几点反思,分别从教师自身层面、学生层面作了分析,提供了若干做法。
一、要做一个“丰满”的语文老师
有些老师被很多学生喜欢,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等,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师课堂要有情,要让学生从感知你的情开始,最后引起共鸣。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法和课文融在一起,而只是简单授课,哪怕这节课重点是突出,学生会应试,所教学生成绩斐然,但依然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多学生在这些长久以往的教学中没有了对语文的感觉——它就是一门冰冷的科目。所以语文老师要用情将自己“丰满”起来。
“我要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紫藤萝瀑布》开心!雀跃!老师要在读的时候,或者在引导学生赏析的时候,要学生感觉到他自身的感情,继而传递给学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阳光。语文课需要一个有才情的老师,最终受到学生青睐也只有是有才情的老师。教师的“丰满”最终使师生得益。
二、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价值
法郎士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是由两部分构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即使一个阅历再丰富的人,他的直接经验也是有限的,那么,阅读给予人的便是间接经验。这种经验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
对中学生来说,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少,更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他的人生体验,激发他的想象力。这种间接经验还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写作是把自己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经过揉合、加工、提炼,变成作品。一个人的经验越丰富,作品的内涵也就有可能越丰富。
很多孩子之所以常常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很大程度上就是读得太少。而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
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学到了要有人生时刻保持一颗战胜困难的心,阅读《陈涉世家》要领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阅读《三峡》要知道美要自己去领略……文章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景象,我们要使学生在这面鏡子里头看到人生百态,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或是没经历过的,还有无限的风光等等,时刻都警示自己要以怎样的姿态活着。这就是阅读的价值。
三、要搭建好读与写的平台
前面两点的基础工作做好了,现在剩下的就要给学生搭建好读与写的平台。首先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日记有些确实看是枯燥无聊,甚至很多不成文。这个正好符合我纠正及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想法,我鼓励学生要经常在尝试用到修辞手法、斟酌用词,内容形式等方面下苦功,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自然在长时间的坚持下收获丰。针对于一些学得比较慢的学生,我一般安排他们仿写或者写读后感。抓好仿写和读后感工作,对一些语文慢热份子能起很好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最起码是减弱他们的畏难情绪,让他们被动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稳固信心之后,再大力推进“我手写我心”,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过渡。
最后就是作文的互评互改。老师示范批改,然后学生的互评互改,这项工作也提高了学生自我修正的能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建议他们见到好的文章或是句子、词语等要达成共享,不好的也要私下交流,提出意见等等。当然还会不定时举行小作文比赛等等。这些平台只是要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读了书,做了事,我们就要有能力使他们成为文字。
责任编辑韦英哲
一、要做一个“丰满”的语文老师
有些老师被很多学生喜欢,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等,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师课堂要有情,要让学生从感知你的情开始,最后引起共鸣。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法和课文融在一起,而只是简单授课,哪怕这节课重点是突出,学生会应试,所教学生成绩斐然,但依然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多学生在这些长久以往的教学中没有了对语文的感觉——它就是一门冰冷的科目。所以语文老师要用情将自己“丰满”起来。
“我要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紫藤萝瀑布》开心!雀跃!老师要在读的时候,或者在引导学生赏析的时候,要学生感觉到他自身的感情,继而传递给学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阳光。语文课需要一个有才情的老师,最终受到学生青睐也只有是有才情的老师。教师的“丰满”最终使师生得益。
二、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价值
法郎士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是由两部分构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即使一个阅历再丰富的人,他的直接经验也是有限的,那么,阅读给予人的便是间接经验。这种经验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
对中学生来说,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少,更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他的人生体验,激发他的想象力。这种间接经验还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写作是把自己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经过揉合、加工、提炼,变成作品。一个人的经验越丰富,作品的内涵也就有可能越丰富。
很多孩子之所以常常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很大程度上就是读得太少。而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
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学到了要有人生时刻保持一颗战胜困难的心,阅读《陈涉世家》要领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阅读《三峡》要知道美要自己去领略……文章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景象,我们要使学生在这面鏡子里头看到人生百态,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或是没经历过的,还有无限的风光等等,时刻都警示自己要以怎样的姿态活着。这就是阅读的价值。
三、要搭建好读与写的平台
前面两点的基础工作做好了,现在剩下的就要给学生搭建好读与写的平台。首先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日记有些确实看是枯燥无聊,甚至很多不成文。这个正好符合我纠正及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想法,我鼓励学生要经常在尝试用到修辞手法、斟酌用词,内容形式等方面下苦功,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自然在长时间的坚持下收获丰。针对于一些学得比较慢的学生,我一般安排他们仿写或者写读后感。抓好仿写和读后感工作,对一些语文慢热份子能起很好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最起码是减弱他们的畏难情绪,让他们被动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稳固信心之后,再大力推进“我手写我心”,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过渡。
最后就是作文的互评互改。老师示范批改,然后学生的互评互改,这项工作也提高了学生自我修正的能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建议他们见到好的文章或是句子、词语等要达成共享,不好的也要私下交流,提出意见等等。当然还会不定时举行小作文比赛等等。这些平台只是要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读了书,做了事,我们就要有能力使他们成为文字。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