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中学校都在探究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而在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究过程中老师也发现了很多课程教学所存在的意义。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饱含人文因素的重要科目,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此外,老师能够借助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来培育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且需要老师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篇文章就高中历史教学期间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饱含智慧的中华儿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流传下来了很多民族文化精髓与美好品德,其中就有仁、义、礼、智、孝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阶段的高中历史需要在做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由素质教育这个角度去關注人文精神的培育,把历史教学和我国的传统美德有效结合,完成历史教学对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不断传承。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面临的问题
  (一)制约人文培育的原因
  高中时期的学生在心智上已然发展的较为全面,在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对之前未知的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好奇心,并且高中历史本质上就是对本国与世界历史的阐述,在具体学习过程里也会更加感兴趣,然而,被当下的应试教育所影响,老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一般都会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且过程较为枯燥,使其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再加上老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此外,挖掘高中历史课本,不难发现其中很多的文字知识,而最容易让学生出现的混乱的就是历史事件的时间、主要人物以及地点这些知识点,同时也是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并且伴随我国社会的进步,在现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教学的重心也较为倾向于工业文明这部分章节知识的讲述,而人文精神和文明进步这部分内容的讲述常常被忽视,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不足日渐显现出来。
  (二)教学方式的不足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实际教学期间,大部分老师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并未有所创新。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我国对高中历史这门课程培育人文精神提出了更为具体化的要求。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期间,太过注重知识点的讲述,却忽视了该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整个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很关心,只会关注应试考试所考的知识点。这也在本质上阻碍了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这门课程的认知。历史发展的脚步通常会被很多历史事件所影响,比如,在讲述不同朝代的君主时,老师会下意识的让学生去记住这些君主的名字,却忽视了君主都做了哪些重大决策,有哪些意义,其实挖掘人物所做的事迹才是学生学习历史中形成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期间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措施
  (一)深入挖掘课本中包含的人文内涵
  高中历史课本中包含着很多的人文因素,而人文精神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收获的思维体制和内心感受,同时也是历史知识的来源所在。我国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每个时期人们所奉行的道德准则、思想理念以及价值观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如果想要培育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所包含的人文元素,对于历史事件与人文有着足够的敏感,重点探索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以及人文情感,借助历史人文精神来强化对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熏陶,这样来完成对人文教育的渗入。爱国主义作为人文精神的关键内容,就将此作为案例来进行《抗日战争》这一课程的教学,就课本中所讲述的中国军民齐心协力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整个过程,在面临侵略者时毫不畏惧,奋起反抗,并且慢慢团结起来,创建起牢固且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至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史实。老师能够立足于此来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其民族自尊心,指引其借助团结抗战进程的学习,更为深入的了解到团结具有的意义,使得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迸发出来,进而产生爱国主义精神,还有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时老师还能够指引学生对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进行学习,强化其对于历史发展中以人为本、善待他人、重视人类命运这些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与掌握。
  (二)勇于创新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时,老师为了培育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应该勇于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互联网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等等。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正式教学期间,应该利用多媒体设施来设计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更为生动且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知识中所包含的情感,在学生内心与情感高度上感染他们,不只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助于完成人文精神的深入与培育。比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老师能够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来放映部分有关辛亥革命视频资料中的经典片段,使学生认识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与背景,还有武昌起义事件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肩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感受清政府当时的腐败与无能,我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让其在较为真实化的情境当中感知革命党想要发动起义的心情,最终目的就是救国救民。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下,使学生自身在思想情感方面受到冲击,进一步感知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借助对相关历史情境的感知,让其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期间了解到武昌起义时的枪声,就是辛亥革命每个志士敢于抗争精神的体现,进而激起学生的进取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
  (三)借助历史人物开展人文教育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期间通常会牵扯到很多的历史人物,老师应该借助历史人物来培育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引导其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化分析,并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这样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好汉与文人墨客,老师需要利用好众多的历史人物来开展人文教育。但是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消极的人物,老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这部分消极人物和社会正义背道而驰最终的结果,指引其进一步掌握当今社会的准则,建立起个人道德准则。比如,在进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在辅助学生认识和记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和杰出代表期间,了解那时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展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同时初步认识到孔子所提出的“仁”思想、孟子所提出的“仁政”思想以及性本善思想,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此外,还有老子所提出的“道”与韩非子提出的法家思想等等。在完成对这部分历史人物的认知后,老师需要指引学生发掘这些人物身上所存在的优点,其中道家崇尚天地万物就是文学和哲学的有效结合;墨家所倡导的“兼爱、非攻、尚贤与尚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而法家则提倡中央集权与依法治国。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认识到以人为本所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境界,做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四)把历史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健全历史课堂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历史课程知识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历史课程有着不可再现性的特征,历史教学不要只局促于理论层面,培育学生人文精神需要依据其实际生活。比如,在进行有关台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自三国时期,卫温携船只来到台湾,并与当地人们较好,在中法战争阶段,我国军民齐心协力,打败了法国侵略军,而在甲午中日战争阶段,清政府簽订条约割让台湾的懦弱行为,在体现历史线索的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大陆对于台湾的政策以及台湾的局势,指引学生剖析社会现象,把历史事件和现下社会焦点有效结合起来,让人文精神的教学能够接近于实际。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需要实时关注我国的时政要点,发掘现实中的焦点问题,并结合历史,追其根源。高中历史老师在实践教学时,重视把焦点问题和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培育学生留意现实的良好习惯,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探索历史,感受过往,直面现实,思考未来,重视历史和现实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实现通古贯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达成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三维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秉承着以人为本这个教学理念,激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中的得到体验,在良好的体验中产生正确的三观。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的方法是增强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渠道。然而历史无法进行重现,故事也很难重演,但单一的按照课本内容实施讲解,很难达成所需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想要做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统一,老师就需要运用现下的时政焦点问题,并依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借助比对分析的形式,完成历史事件的再现,让学生能够把握现下的时政焦点。也就是所说的政史不分家,现阶段的每个时政焦点都会被记录。所以,做到历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同时,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再思考,在持续反思和感悟的期间,完成自我精神世界的提高,从而也能够拥有对应的人文精神。
  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沿用讲解课本知识的方式,并未意识到培育学生自身人文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性。身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历史老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培育学生自身人文精神的措施,同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持续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老师需从挖掘历史课本、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历史人物以及融入生活实际等方面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实际的历史课程教学中,老师还需要思考更多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万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及途径[J].知识窗,2016(8):16-16.
  [2]孙德霞.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J].求知导刊,2019,(52):29-30.
  [3]张安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分析[J].中外交流,2018,(15):299.
  [4]李春梅.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10):83.
  [5]杨邵龙.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6,(11):512.
  [6]任宇杰.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7):63-64.
  作者简介:祝敏(1991.5)女,江苏镇江丹阳,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为确保实验教学效果,也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作关键任务。文章首先就创新思维的内涵进行分析;接下来说明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和原则,指出数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教学实践要遵照的内在规律;最后指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营造物理实验情境调动创新学习兴趣,夯实物理学习基础奠定创新思维根基,转变传统教育观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持续深入,人们愈发关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历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史料实证,可以弥补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解决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问题。文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展开分析,探讨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和相关培养措施,大幅度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培养措施  一、高中歷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问题分析  (一)历史教师自身问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图形、方程式或者函数等一些方式把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建模思维,多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思考、发言和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验证,进而根据自身的独特数学思维来提出新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做数学题的质量,能够熟练地把一些困难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模型把问题变得简单化,这样有利于高中学生解决较难的数学问题
期刊
摘 要:高中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中往往是迷茫的,他们往往在专业选择上不是从自身出发来选择专业,而是在周围的外在因素的左右下选择专业,调查研究显示影响他们高校专业选择的因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  关键词:高中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  每一个高中生从踏进高中的那天起就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高中三年苦读为的就是将来能有一个好职业,好职业的前提就是在一所好的适合自己的高校读一个自认为很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在高中教育各门学科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认为,课堂教学首先要在明确该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辅助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逐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堂;核心素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是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环境。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社会对高中生物学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校
期刊
摘 要:用数学教学实践案例说明手工制作融入数学教育教学的可行性,落实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数学教育理念,一方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渗透于劳动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在劳动中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养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维品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教育功能  手工制作是一种劳动的一种形式,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是人们生存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信息技术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也越来越重要。高中阶段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重要板块,高中生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其学到的东西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课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课改的目的正是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分析
期刊
摘 要:作为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白璧德的文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他的理念对我国当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亦有着相当的启示价值。本文力图从白璧德的文学教育思想出发,探索中学语文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白璧德; 文学教育思想; 中学语文教育  白璧德毕生致力于倡导新人文主义,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二十世纪初叶,不少中国留学
期刊
摘 要:思维型课堂在实验教学可以进行开展实践,本文从自主建构、应用迁移和认知冲突三个思维型课堂的基本原理展开,以《酶的特性》这一节内容为载体,设计了“补充实验步骤—自主设计实验—改正实验错误”学生活动,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思维型课堂;基本原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不仅需要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熟悉和理解,对实验操作的精准实施,更需要的是教师在课前的
期刊
摘 要:乡土地理作为高中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的重要素材,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从人教版必修一(新版)和必修二(旧版)教材中挖掘可以与乡土地理相融合的课程资源,探究融合乡土地理的高中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乡土地理 ;高中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实践创新能力和乡土地理  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
期刊